首页> 年度报告>子长县> 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中共子长市委理论讲师团)

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中共子长市委理论讲师团)

发布时间: 2024-03-30 13:50
单位名称 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中共子长市委理论讲师团)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负责全市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专职队伍培训和管理,为全市提供志愿服务资源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成市委宣传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中山街文化艺术大厦五楼503室
法定代表人 吴瑞
开办资金 0.6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11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增强学力,积极服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初制定《2023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安排意见》(子办发〔2023〕1号)《关于开展2023年子长市党委(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工作通知》(子宣发〔2023〕1号)文件,按照延安市委理论学习安排,创新理论具体举措,以“五一个”(一周一学习、一月一旁听、一季一提醒、半年一督查、全年一兑现)制度和轮流发言制度,做到了“六有”,即有学习计划、有讲义课件、有中心发言人、有研讨交流、有学习笔记、有会议记录。截至目前,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组织学习19次,各基层党委(党工委)中心组学习186次,组织市委理论讲师团巡听旁听各党委理论学习12次、党支部23次。实现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二)创新方式,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宣讲。通过“六讲”(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讲师集中讲、志愿队伍传授讲、网络广播覆盖讲、党校阵地培训讲、文化文艺说唱讲),“三创三送”(三创:创作文学作品、创作文艺作品、创作电影作品;三送:送文艺、送政策、送文明),“宣讲+文艺+文明实践”“瓦窑堡文明服务团”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宣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用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文化文艺、政策理论、文明风尚送到基层群众中,为百姓美好生活添光增彩。截止目前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延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各类主题宣讲150余次,受众人员达3.1万余人。(三)整合资源,拓展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建设。按照有场所(平台及阵地)、有机制(机构及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活动、有项目、有特色(品牌)、有氛围的“八有”标准,即:红白理事服务中心、互助幸福院、服务项目机制、志愿者服务室、瓦窑堡大喇叭、道德讲堂、文明实践广场、综合文化活动室,来统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重点突出阵地标识、组织架构、工作制度、理论宣讲、实践展示,突出文明实践讲堂,理论宣讲室、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打造,突出展览室、村史馆、文化舞台、家风广场整合,每个镇(街道)、村(社区)高标准打造文明实践示范所和文明实践示范站,以点带面带动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面提升。发挥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作用,孵化和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在项目承接、活动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总结提炼特色活动项目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移风易俗活动。2023年安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荣获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子长市税务局“德润文化”宣教基地荣获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四)精准实施,广泛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围绕“讲、乐、帮、需、行、安、爱、美、法”(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农业科普、安全应急、文明交通、卫生健康、情感关爱、环境保护、法治宣传)形式建立“9+N”支特色志愿服务大队。并结合子长实际进一步组建了全市23个市直党委、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志愿服务大队,利用春节、元宵节、学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印发《关于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志愿者招募的通知》,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每名注册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下沉各街道、村(社区)参与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供志愿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已经注册359支志愿服务队,已注册12320名志愿者。(五)科学谋划,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年初各党委志愿服务大队根据单位实际提前谋划2023年1月-12月的志愿服务大队项目活动“菜单”,实践中心制定出全年每月大型主题性志愿服务项目,印发《关于广泛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关于开展2023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的通知》等相关活动通知,组织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市直各党委志愿服务大队开展“翰墨飘香·迎春送福”义写春联、“学雷锋活动月”“义务植树”“粽香端午节情暖消防员”“健康义诊”“红色文化进校园”“宣讲+文艺+文明实践”为主题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开展各类文明互助志愿服务活动560场次,受益群众达1.2万余人。二、取得的社会成效2023年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出全年每月大型主题性志愿服务项目,34支党委志愿服务大队提前谋划2023年1月-12月的志愿服务大队项目活动“菜单”,每月上报两次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在志愿云平台进行活动项目申报,为志愿者增加志愿服务时长,并及时在“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报道。结合子长实际创新推出了“暖心六卡”“瓦窑堡文明服务团”“互助幸福院”,“红白理事服务中心”“文明助学工程”“说书板凳会”“瓦窑堡大讲堂”七项互惠性志愿服务品牌特色项目。目前,“瓦窑堡文明服务团”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表彰的“文明实践创新案例”三等奖;冯家屯社区荣获2022年度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吴瑞荣获2023年度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最美志愿者荣誉;表彰子长市2022年度优秀志愿服务组织8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个、优秀志愿者31名。三、存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基础设施水平还不高。现有活动场地和宣传阵地用房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场地使用率不高,空间承载能力还需提升。试点阵地还存在很多短板,对照建设标准,一些硬性指标仍有差距,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实践阵地建设、实践形式与群众需求有差距;三是总体工作还需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合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农民新思想教育覆盖度不高,进城“新市民”教育缺失问题,志愿服务质量缺乏长期有效监管。四、整改措施(一)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保障机制。千方百计加快实践所(站)建设,真正做到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不断提升动员能力、整合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志愿者认定、考核、激励、表彰等制度,积极探索和研究注册志愿者网络招募和管理新方法,建立志愿服务资金募集、投入保障和优秀志愿者奖励机制,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制度机制保障。(二)坚持示范引领,吸引群众参与。各镇(街道)先行建设2-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全面实施的有效运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抓住“关键少数”,带动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积极研究常态化联系群众的办法,拓宽与群众面对面、键对键、心贴心的联系沟通渠道。有针对性地回应群众诉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应群众之所盼。(三)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家常话”阐释“大道理”,探索建管新模式、服务新方式,更好发挥志愿者、志愿组织作用,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形式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精神文明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子长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有人气”。结合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一批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充实志愿服务者队伍。同时,加强对志愿服务骨干、理论宣传讲师、农业技术员等各类人才的志愿服务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下一步打算进行总结1.积极服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落实“一周一学习、一月一旁听、一季一提醒、半年一督查、全年一兑现”“五个一”推进制度,推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提质增效。2.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一月一巡听旁听制度,全年对各党委(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进行巡听旁听。3.创新开展“瓦窑堡微宣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讲,充分利用乡贤能人、道德模范用亲切熟悉的方言土语传播子长声音。4.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广泛组织各领域、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的文明实践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