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柞水县> 柞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柞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3-29 23:22
单位名称 柞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县水土保持项目的组织实施,促进水土保持,维护生态环境。
住所 柞水县农林巷
法定代表人 张立
开办资金 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柞水县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2万元 2.58万元
网上名称 柞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县水利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2023年度全县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km2,新增水蚀治理面积32km2,其中工程措施302.10hm2,林草措施569.24hm2,封禁治理2024.07hm2,封育保护措施304.59hm2,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约8.2万吨。近三年来,我县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变化明显,轻度流失面积减少117km2,水土保持率由2021年度的94.76%(水土流失面积123.77km2),2022年度的96.116%(水土流失面积83.77km2),到2023年度的97.81%(水土流失面积51.77km2)。(二)综合治理情况2023年全县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2km2,完成投资2266万元,其中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7km2,完成投资920万元;林草部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3km2,完成投资100万元,农业部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面积6.3km2,完成投资1246万元。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下达治理任务22.37km2,总投资920万元(均为中央资金)。其中:柞水县瓦房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源污染面积12.37km2。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现状河堤堤防底部护板1582m,堤防修复257.33m,修建滚水坝2座,栽种水保林180.62hm2,栽种经济林22.04hm2,封禁治理1034.37hm2,设置封禁标志牌2个,封禁网围栏1.5km。在主沟道村庄处设置排污管道1159m,阀井13座,生活污水储存罐1个;分类垃圾箱4套,在农田和果园上安装杀虫灯5个。国家投资500万元,完成投资500万元。柞水县瓦房口镇金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0km2,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石坎梯田改造2.10hm2,生产道路350m,恢复河堤438m。栽种经果林面积8.20hm2,栽种水保林73.76hm2,封禁治理989.70hm2,置封禁标牌12个,安排护林巡查管护人员1人,国家投资420万元,完成投资420万元。(三)预防保护情况柞水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积极实施预防保护工作,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以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作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扩大林草植被覆盖。县发改、财政、水利、林业、国土、农业工矿企业等各级部门在各自管理范围内积极实施开展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理工程、天保工程、矿山恢复绿化等各项重点项目,加强实施封育保护和生态修复,全力落实各相关单位水土保持防治责任,形成我县新时期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的新体系。2023年实施完成封禁治理面积2357.07hm2。综合监管情况2023年度我县在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运行方面,及时成立了柞水县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拟定水土保持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采取综合监管,强化部门协作、优化审批流程,多措并举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有效助力了生态环境治理。在加强部门协作上,柞水县将水土保持监管纳入到政府绩效目标考核,建立部门联合协作制度,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编制规划、产业发展过程中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把好了预防水土流失关。我县优化审批流程,开设线上线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窗口,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承诺10个工作日内办结,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和监管支撑能力。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1)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情况按照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文件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结合环保督查,对我县已多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督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使水保法得到了落实。对征占地在5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5万方以上的生产建设项目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企业申请,水利局组织专家评审后审批。对征占地在0.5公顷以上5公顷以下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千立方米以上5万立方米以下的项目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生产建设单位从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专家库中自选1名专家签署意见,企业法人进行水土保持承诺,采取行政许可备案。2023年柞水县审批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5个,许可备案报告表6个。(2)监督执法情况为了全面贯彻《水土保持法》、《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我县不断加强巡查工作频次和力度,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积极与厂矿业为沟通,讲明政策法规,督促完善相关手续。对水利部下发的5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省水利厅下发的4处加密图斑,均已完成现场复核,完成整改工作。同时,结合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对我县境内在建的所有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监督,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紧紧围绕县域内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设施验收、监测、规费征收等重点工作,将新水土保持法的宣传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落实措施,推动全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执法检查发现7个建设项目拟是存在违规,并对其下发了《责令整改违法行为通知书》,限期责令整改到位,收缴水土保持补费26.64万元。(3)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情况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強事中事后监管规划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2017)365号)和水利部《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的通知》(办水保﹝2018﹞133号),商洛聚源能源开发公司于今年11月会同相关部门,特邀10人专家参照柞水县红岩寺饰面石材用花岗岩矿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对该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与会部门与专家通过检查讨论一致通意该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通过竣工验收。2、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监管情况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我县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一法一条例”的科普宣传,不断丰富宣传媒介,发挥舆论先导作用。同时今年以水保国策进生产建设项目现场的宣传为重点,将日常的监督检查和送法上门相结合,现场把脉、对症下药,提高了建设者对水保法的理解与认知,违规弃渣、乱挖滥倒、地表裸露现象明显减少,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也增强了,宣传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和生态环境意识。3、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应用情况。我县水土保持监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按照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系统V4.0的要求,及时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核实和录入,完成了全县生产建设项目历史数据录入工作,并将建设单位相关信息录入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系统。积极配合省级监管工作,收集项目资料,对疑似违规生产建设项目和扰动图斑开展实地调查、现场复核,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填写生产建设项目现场复核信息表,建立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体系,实施了“图斑”化精细管,增强了对生产建设单位、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通过实施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后,增产粮食4.25吨,增加收入16.25万元。收益1247户人口3358人。通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新增减少土壤流失量4.5万吨。通过实施规划,调整了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更趋合理,土地质量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出率得到了提高,减少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危害减少,为建设宜居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水土保持工程管护机制有待完善,管护资金短缺,存在已建水土保持工程损坏修复不及时、管护不到位现象。基层人员不足,监管能力与强监管要求不相适应。水土保持宣传力度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相匹配,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四、整改措施(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水土保持法律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引导人人参与水土保持,保护水土资源,爱护水环境。(二)加大保障力度,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项目管理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使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机制制度化。(三)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业务和技术培训,强化与先进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业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素质。五、2024年工作计划1、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以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2、按时间,要求完成好2024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3、加大水保执法力度,全面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收缴任务。4、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对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5、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设备的投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