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洋县秦巴生态保护中心(洋县天然林保护中心、洋县林草技术推广中心、洋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秦巴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施秦巴生态保护项目;天保工程管理;退耕还林管理;林草科学技术推广;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湿地保护。 | |
住所 | 洋县戚氏办竹园村 | |
法定代表人 | 刘化军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洋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6万元 | 0.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1次:2023年7月24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田新民变更为刘化军。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度工作开展情况(1)以党建为引领,塑造中心新形象。根据实际情况秦巴中心支部今年改选以来,不断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学习。高标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积极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2)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中心重点工作,在今年8月驻村干部轮换时,派出精英力量,由原中心主任田新民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和四名业务骨干组成的驻村工作队,落实帮扶干部16人,配合镇村完成各项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行业优势,为切实解决野生动物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害,减轻农民的生命财产损失,购置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3)高标准完成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资金兑付工作,维护林区群众集体利益。全年共落实公益林补偿和退耕还林两项项生态帮扶政策兑付资金3873.32万元。同时,加强基层档案管理,科学分类归档,为全县天然林保护档案数据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4)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职责,协同多部门联动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二是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切实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2023年联合七部门开展“洋县2023清风行动”,同时联合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洋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用实际行动切实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三是依法开展全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加工单位的实时检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了依法告知和限期整改,进一步规范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行为和行业管理。四是委托陕理工开展了洋县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项目,全面摸清了我县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寄主及防控现状等基本情况,为下一步科学制定防控规划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基础一手数据信息。五是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严格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野生动物资源安全。;六是积极落实抢救措施,切实加强资源保护。七是配合公安机关、检察院及林业执法单位完成委托鉴定工作3次。(5)加大湿地资源保护力度,提高全县生物多样性水平。一是通过“世界湿地日”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基本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湿地的良好声势。二是加大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申报力度,扎实开展湿地保护系统性修复项目,积极申报了2024年洋县汉江湿地植被恢复建设项目。三是认真开展涉湿项目预审和湿地日常巡护监管工作,全年累计受理预建项目是否占用湿地意见征询函28批次、45个地块,出动人员104人次,巡查384公里,确保湿地资源不受到破坏。(6)积极推动林业技术普及,解决群众生产需求。针对群众实际需求积极组织专家队伍推广各种林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通过举办培训班,上技术课,技术咨询,登门传授等多种形式,把先进实用的林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为林农提供各种技术指导和服务。(7)提高乡镇林业站工作水平,争跑标准化站建设项目。目前,2023年标准化林业站(槐树关镇、溢水镇、茅坪镇)建设实施方案,已取得市局允许建站的批复,待项目实施后,将大力解决乡镇林业站工作生活保障水平。2024年度年度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实施方案已申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各项任务圆满完成。(1)2023年共落实公益林补偿和退耕还林两项生态帮扶政策兑付资金3873.32万元(其中:公益林补偿资金3084.53万元;退耕还林资金788.79万元)。及时足额兑付脱贫户1245.77万元,涉及12244户,42854人,户均增收1017.45元,带贫益贫成效明显。(2)全年共救助野生动物15只(其中Ⅰ保护级动物金丝猴一只;Ⅱ级保护动物4只;省重点保护动物9只;“三有”保护动物1只)。落实两期补偿政策。2023年,我县八里关镇黑峡村、槐树关镇万岭村先后发生两起黑熊伤人案件,涉及补偿资金170968.00元。(3)全年共举办各类林业技术培训18场次,培训林农达1200人次,发放林业科技宣传资料2000余份。全县共建科技示范点2个,完成示范推广面积0.6万亩,培训农民技术员2人。(4)2023年总投资80余万元,在洋县汉江河北岸栽植芦苇、荻花等植物142余亩,为汉江沿岸增绿添彩,有效改善了我县湿地生态环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湿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2)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改进措施:(1)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省级、中央专项资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2)积极组织各类业务学习,提高所有职工的业务能力。四、下一步打算在新的一年中心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提早谋划全年工作,为全县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1)保护森林资源不受损失。从现在开始要求镇(街道)抓住造林季节,及时检查及时补栽退耕造林地林木。加大林区巡护,确保森林安全。(2)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确保涉林资金发放到位,积极统筹购买野生动物致害保险。(3)持续做好野生动植物、湿地管理工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持续推进《洋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联席会议制度、日常联络机制、互通互享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行刑衔接机制、生态补偿制度、协作配合机制、宣传引导机制。持续跟进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项目后续防控规划,争取防治项目实施前考虑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三有”野生动物备案制工作制度衔接问题,力争备案制工作顺利有序开展。(4)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对湿地生态修复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基层林业站基础建设。(5)加强林业产业振兴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上技术课,技术咨询,登门传授等多种形式,把先进实用的林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为林农提供各种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开展实“521”科技示范工程,提高林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