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洋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指导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的建设和发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财务管理。 | |
住所 | 陕西省洋县文明西路48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保健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洋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7万元 | 9.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村集体经济1.加强政策扶持。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专项行动的通知》,从规范组织管理、管好集体“三资”、扶持壮大集体经济三个方面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2.建制度抓规范。开展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吊牌工作,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设置,办理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变更业务86次;落实全县281个村的会计代理记账工作,启用“三资”管理平台,试行村级资金支出“3+1”审批制度,推广“三资”管理财务核算系统,印发《洋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收益分配。落实年度资产清查制度,全县清查2022年度集体资产总计34.68亿元,总负债2.78亿元,所有者权益31.9亿元,资源性资产总面积327.4万亩;启用“银农直联”资金支付审批系统,逐步实现村级财务线上管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3.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注入资金2.19亿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15个、资金1388万元,拨付培训经费10余万元。4.加强业务培训。完成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4期、培训352人,村集体理事长培训116人。5.清合同挖潜力。全县摸排合同12630份,涉及金额5.11亿元,已审查合同10862份,审出问题合同8799份,已整改合同7039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70余万元。(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是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至目前,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99个,培育创建县级及以上示范社37个。目前注册农产品商标25个,农产品认证个数15个,专利认证个数6个。累计培育家庭农场257家。2.建立健全县示范社名录,开展动态监测,发挥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示范引领作用。3.建立社会化服务名录库。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组织录入平台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1.规范审批流程。下发了《洋县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监管工作的通知》(洋农发〔2023〕1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农民住宅建设管理的通知》(洋农发〔2023〕188号)。2.定期开展督查,加强业务监管,坚持每季度到各镇、街道开展业务指导;建立动态巡查机制,有效遏制违修乱建;坚持县镇村三级巡查,以及违法建房月上报制度。开展违建调查及信访处理工作,建立宅基地信访案件调查回复制度;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方法和思路。3.完成2022年宅基地用地指标下达工作及2024年全县宅基地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摸排调查。4.积极召开农村宅基地规范审批培训会,严格落实“三到场”,全县18个镇(街道)共审批宅基地137宗,其中原址翻建132宗,易址新建5宗。(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及产权流转1.农村土地确权已完成18个镇(办),275个村,2375个组,家庭承包地467673.63亩,机动地197131.06亩,颁证98925本。2.已完成18个镇办的农村土地确权纠错工作,对纠错的各种数据进行合库交库。3.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总面积累计468797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累计161530亩,占全县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4.45%。对全县6个镇110名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进行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政策培训。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已完成21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项目入库510万元。5.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健全县级流转交易中心,加强工作督导,推动建设任务落地。(五)驻村帮扶和入网联户2023年全面完成帮扶村工作任务。结合我单位实际,对所帮扶的龙亭镇庙垭村制定了帮扶计划。组织单位全体帮扶干部到庙垭村开展民情大排查、“进知解”等各项工作,全面查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所属干部对入网联户的包联户进行入户走访,按要求落实好每季度的走访以及小程序的上传等其他规定。(六)完成了农经统计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全面完成了农经年报、土地流转、合作社、家庭农场、产改工作等各项工作的年度统计;完成了市县交办的其他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2023年我站在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土地规模化、农业种植产业化发展、降低违建事件的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助推乡村振兴。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部分村级集体基础依然薄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待继续规范完善,部分村干部思想不够重视,农民依法用地法律意识淡薄,村干部宅基地管理工作主体责任意识仍有待加强。(二)改进措施落实政策扶持,深挖典型带动;加大法律宣传,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加强宅基地用地日常巡查制度,夯实镇村责任;加强确权成果共享和运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压实工作责任。用责任落实推动工作,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年度考核,激活全体发展动力。用好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盘清“三资”底数、规范财务管理。(二)积极配合完成未确权、暂缓确权、纠纷矛盾等遗留问题处理,做到土地应确尽确、群众满意。(三)实行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完善家庭农场名录信息,将全县家庭农场纳入名录库统一管理,规范数据采集、示范评定、运行分析等工作,实现随时填报、动态更新和精准服务。(四)不断完善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制度,探索优化宅基地审批工作程序。持续加强宅基地用地日常巡查制度,夯实责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