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洋县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征集、研究、编撰洋县党史资料,挖掘搜集党史资料,编撰地方党史专著,编辑出版地方党史基本著作及编年史、专门史等其他党史著作。执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傥城街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小刚 | |
开办资金 | 3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洋县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2万元 | 3.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政治建设,锻造队伍过硬素质。一是抓学习讲政治。利用班子会议、机关例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个人自学,制定学习计划,深入交流研讨;同时开设“史志讲堂”,列出专题,采取“政治理论+业务工作”的方式深入学习研讨,持续开展“四史”学习。结合主题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二十五军华阳旧址开展党性教育3次,支部书记讲授党课4次。二是抓党建强作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清廉机关建设为抓手,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深入建设“五型”模范机关,塑造“史志+党建”党支部品牌,努力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夯实年轻干部“双导师”传帮带制度,促进年轻干部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深入开展“清廉机关”建设,分层级开展谈心谈话,持续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组织全体人员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建立个人廉政风险点自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牢固树立“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的鲜明导向,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全面锻造一支忠诚担当、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史志干部队伍。三是健机制增效能。结合党史、地方志工作实际,完善修定了《县委党史研究室干部积分制考核管理(奖励激励)办法》《县委党史研究室宣传信息工作积分制管理办法》《县委党史研究室机关考勤管理制度》3个工作制度。(二)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史志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宣教工作开新局。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史”工作,结合七一庆祝活动,全县855名党组织书记讲党史主题党课,授课率和参学率均达100%。组建宣讲团,开展“派单式”“点单式”宣讲80余场次,槐树关镇“院坝说事会”,八里关镇集市大宣讲、磨子桥镇“板凳”微课堂等收效良好。先后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红色洋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主题展览,在印象洋州广场、城区中小学及社区(村)等场所巡回展出。依托微信、新媒体平台推送党史小视频和党史知识,录制党史宣讲小短片,在汉中日报、学习强国等县级及以上媒体刊稿40多篇。先后深入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军营等单位围绕《光辉的历程—中共洋县党史概述》、《洋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传承》、《中共洋县小组的成立》等主题宣讲12场次。在县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场所建立“党史驿站”“史志驿站”,设置党史书籍专柜,不断扩大党史宣教覆盖面。在中小学开展“寻访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和“城西娃娃讲党史”系列80余期。二是党史征研谋新篇。按照党史著作三卷本统筹谋划和分步推进的原则,对《中国共产党洋县历史(一卷)》进行九轮修改完善,目前正在印刷出版,实现洋县党史著作零的突破。为高质量完成党史二卷编纂工作,到县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438份,共计4400多页,征编42个部门的党史资料,目前已完成初稿18.3万字,正在进行三校三审。同时,编撰完成《中共洋县党史人物》(第一辑)。三是持续用力护资源。对全县现存的21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全面调研,为县委保护利用红色革命资源决策提供参考。守好党史领域意识形态阵地,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县涉党史类题材展陈内容及解说词开展审核,严把政治关、史实关,确保导向正确、史实准确。四是综合年鉴稳提升。严格落实“一年一鉴”要求,2023卷年鉴征稿已全面完成,对今年《洋县年鉴》框架条目进行了优化,突出“园区建设”、增加“数字洋县”、乡村振兴、有机产业等重点类条目,丰富年鉴内容,体现洋县特色,正在加紧编纂。同时,积极筹划将《朱鹮志》编纂纳入今年重点工作,为擦亮朱鹮文化名片、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五是村志和专业志编纂初具体系。加强村志及专业志编纂工作的全程指导和服务,已先后出版各类志书10余部。目前,《双庙村志》已完成初稿,正在修改完善。六是旧志校注工作实现新突破。聘请全国地方志专家对《光绪洋县志》进行详细校注,全书80万字,正在出版社进行二审二校,系我县首部旧志校注本。(三)抗牢责任担当,中心工作圆满完成。一是主题教育强根基。抓好党员干部的集中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专题研讨14次、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1次。每名党员干部详细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持之以恒筑牢思想根基。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结合巡视巡查、专项督查、审计监督等发现问题,列出问题清单42个,制定整改措施56条,争取做到全面深入检视,问题清仓起底。二是调查研究查实情。全室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围绕“史志资政育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确定3个调研课题,深入8个镇办、村(社区)摸清实情,发放调查问卷32份,收集问题建议6条,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举措,切实把调研成效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三是驻村帮扶巩成效。持续开展金水镇大地村驻村帮扶工作,派出1名正科级领导担任第一书记,组织帮扶干部,定期入户走访,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项目建设改变村基础设施面貌,推动全村经济持续发展。今年已完成有机水稻产业园渠道建设项目1个,投资15万元。争取水利局人饮工程1个,投资5万元,建设蓄水池2个,铺设管道2000米,保证了7组移民点饮水安全。协调申请滩背梁污水治理工程项目1个,预计投资150万元。同时,助力发展红高粱特色产业200亩,确保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收入稳步提升。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史志编研成果丰硕。党史作品编纂取得新进展,地方志作品编纂实现新突破。优化条目设置,突出“园区建设”、增加“数字洋县”、有机产业等重点类条目,《洋县年鉴》连续荣获市级三等奖。史志宣教亮点纷呈。坚持常态推进史志“七进”走深走实。一是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览;二是依托新媒体平台推送《星火耀洋州》、《小英雄蒲海水》、《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等洋县红色党史微视频16期,推送史志知识80余期。三是先后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学校等单位围绕党史主题开展宣讲12余场次。四是在县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场所设立“史志驿站”3个,联合城西小学持续开展“城西娃娃讲党史”,累计80余期。主题教育强党性解民忧。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4次,专题党课3次,检视问题42个,制定整改措施56条,确定调研课题3个,形成调研报告3篇,建立完善机制3项。持续开展入网联户及“进知解”活动,截止目前入户走访600余户次,协调解决问题及微实事300余件次。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协助帮扶村争取资金170万元,发展红高粱200亩,完成产业园渠道、人饮工程、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各1个,确保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收入稳步提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理论学习成效有待提升。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全面,理论学习工作实践结合不紧密,与“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机关党建工作亮点不突出。机关党建活动形式单一,特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缺乏活力。改进措施:一是持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组织党员干部清明、七一等重要节日瞻仰参观革命旧址、党史场馆,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以“支部联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史志“七进”活动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巡回展览,通过制作微视频、“史志讲堂”等,为机关党建注入活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快党史作品编纂。加快《中国共产党洋县历史(第二卷)》审稿、修改完善,2024年交付出版印刷。对《中共洋县党史人物(第一辑)》修改完善。编纂《中国共产党洋县历史(第三卷)》大纲,及时启动编纂。完成《中共洋县党代会(全委会)文献资料汇编(一卷)》《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洋县县委重要文件资料汇编(一卷)》编撰,为党史三卷编纂积累珍贵历史资料。二是打造精品地方志作品。坚持地方年鉴一年一鉴出版印刷工作,出版发行《洋县年鉴(2024)》,力争重版第一轮《洋县志》,适时启动第三轮县志编纂。三是持续推进史志宣传走深走实。持续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览,办好“洋州记忆”微信公众号,推送史志知识,设立“史志驿站”,开展史志宣讲,深化史志“七进”活动。四是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整体业务素质。计划从2024年开始,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邀请省市史志专家来我县讲课,对史志编纂业务进行培训指导,提升编纂整体水平,全面准确留存史志资料,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授予洋县县委党史研究室2022年精品年鉴三等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