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柞水县红岩寺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科技兴农,稳定农民收入,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土地经营流转、林业生产、畜牧兽医、动植物防疫和监管、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和气象公共服务与灾害防御、水利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相关服务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红岩寺镇政府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徐楠 | |
开办资金 | 7.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柞水县红岩寺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1万元 | 2.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柞水县红岩寺镇农牧综合服务站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执行本单位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木耳产业发展情况。自全镇木耳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后,全站上下坚持把木耳富农作为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全力投入奖补政策宣传、菌包资金筹措及大棚基地建设中;有效落实春季木耳种植户66人,秋季木耳种植户13户,确保责任压实到人、任务落实到户;组织开展木耳种植技术培训会10场次,培训镇村干部群众150人次,全面提升耳农木耳栽培技能和基地日常管护水平,确保产前、产中、产后管理井然有序,切实为全镇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技术保障。(二)卫生厕所改造情况。通过紧扣全县“两改两转三促进”工作,先后召开全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专题研讨会和现场推进会,组织镇村干部赴营盘镇两河村、山阳县户家塬考察学习,明确户厕改造的质量要求、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以红安村、本地湾村、红岩社区、盘龙寺村732座户厕改造及10座公厕改建任务为主抓手,重点从厕屋问题、厕具问题、粪池问题、用水问题、防冻问题等方面着手,详细采集户厕改造信息,逐户逐厕逐一化解;落实“一村一档”“一户一档”,强化厕改分析研判与后期维护,切实做到厕所底清数明、问题清仓见底。(三)农业生产推进情况。全镇累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9903.06亩(小麦167.12亩,春玉米7857.14亩,春大豆2619.52亩,马铃薯9259.28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997.2亩;累计开展耕地撂荒排查12次,摸排实际撂荒0.525亩(大沙河村0.025亩、闫坪村0.5亩),均已整改到位、落实补耕补种;用活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大力发展香菇1万袋、车厘子6亩、连翘2万亩、苍术40亩及木耳367.786万袋;发放油菜种子1305袋261斤,小麦种子240袋6000斤,用于耕地补足的复耕复种,切实增加全镇粮食与油料产量。(四)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按照聚焦“六清”,实施“六治”,实现“六无”的总体思路,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专班,及时印发《红岩寺镇2023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建立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通过“镇街全域覆盖和村庄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五)宅地基制度改革方面。成立红岩寺镇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红岩寺镇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政策宣讲会、村民议事会共10场次,累计培训镇村干部800余人次,向村民发放宅基地制度改革宣传手册600余册、知识问答1000余份,发放《致农民群众的一封信》1200余份;建立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台账,完成全镇4554户15241人的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工作,盘活闲置宅基地及农房21宗,进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171户;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暂行办法》《农村宅基地审批监管机制》两项制度,选聘村级宅基地协管员10名,开展每周不少于2次的动态巡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97宗,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监管缺位的问题。(六)水保工作推进方面。一是对9村1社区开展季节性缺水大排查,对水源点、蓄水池、管网等用水设施进行实地勘验,对发现的16个问题实行清零销号管理,全力排除风险隐患;完成全镇集中和分散供水点145处水质检测工作,安装消毒设施113个,落实20个水管员每月完成水质消毒1次以上,确保全镇3383户12479人饮水安全有保障;二是利用网格化联动、党员志愿服务、社会志愿服务方式在9村1社区开展河道垃圾清理、安全劝导等工作,保持每月4次以上的常态化巡河,全年累积开展巡河活动150次,动用机械40次、人力760人次,全力做好“水文章”,不断促进全镇水质量和环境持续向好改善;三是及时启动人盯人防抢撤工作预案,健全完善24小时值班值守、重点地段监测、灾害天气预警等防汛体系,将河堤沿岸、低洼地带、山体周边等部位作为防汛重点,落实盯撤责任人100名,共排查隐患片区49个,设置避灾安置点46个、警示标志30处,拉网式清理山体滑坡19处,排查重点户404户831人,转移群众154户287人,未发生一例人员伤亡,全镇群众安全度汛。(七)森林防火推进方面。不断强化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护林员包地块“三包责任制”,实行24小时值带班制度,切实抓好“防、保、打”12条举措;及时召开全镇森林防火工作会,制定操作性强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组建镇级扑火队46人次,各村扑火队30人次,镇与村签订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10份,村与户签订4000份;如期举行全镇生态护林人员续聘(选聘)工作会议,续聘护林站长10名、护林员101名、监管员53名,持续充实森林防火人员力量,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组建11支森林防火宣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多形式宣传森林防火注意事项和法律法规,发放倡议书5000余份、微信转发700余条、张贴标语160条、悬挂横幅20条,确保“村村响”“户户晓”,全覆盖、无死角打造防火宣传“移动阵地”。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3年木耳工作考核取得全县第一的名次。全镇春季木耳发展任务300万袋,实际完成菌包调运317.376万袋,完成率105.8%;需筹措菌包资金634.752万元,已向中博公司转付584.772万元,完成率92.13%;如期完成跃进村、张坪村、本地湾村64座木耳大棚建设任务。秋季木耳发展任务50万袋,实际完成菌包调运50.41万袋,完成率100.82%;已向中博及甘肃菌包公司转付100.82万元,完成率100%;全年累计完成干耳出产25.25万斤,菌包均产7.2钱,累计销售23.86万斤,均价26.79元/斤,实现收入639.21万元。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省道沿线村庄卫生厕所精准化实施、科学化改造,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226座(整村推进村732座、其他村494座),竣工率达167.48%;公厕改建10座,竣工率达100%,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厕红利,不断助力人居环境美化靓化。组织四支队伍、保洁员及道路养护员800余人次共同参与路面清扫、河道清洁及垃圾清运等环境治理中,累计清理路沿护坡52处,拆除违法构筑物17处,清理乱堆乱放36处、农村公路60公里、河面漂浮物19吨、河岸垃圾22吨、残垣断壁62处,乱搭乱建25处、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7吨、废旧菌包81吨,清淤沟渠55处,改造土坯(石板)房52座、农村户厕1226座、公厕10座,清理农户庭院408户,落实门前“三包”户数315户,发放宣传资料数量5000余份,完成县级以上宣传发稿12篇。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厕所”资金投入不足,农户改厕积极性不高。二是村庄规划编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监管缺位等问题。四、整改措施一是充分广泛向农户宣传改厕补助政策及相关标准,向上级争取更多资金。二是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三是加大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和监管调处力度,调处结果尽量做到农户满意。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发展木耳产业,如期完成全镇10个村380万袋春季木耳种植和销售任务,确保富民产业落地见效;做强盘龙寺北美冬青和车厘子,张坪、掌上无刺花椒,本地湾香菇,正沟猪苓、红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二)聚力壮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资产、资金,用好用活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力争到2024年底,村级集体经营性收益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3-5个村达到30万元以上。(三)奋力打造净美红岩。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新红岩为导向,持续推进以“六清”“六治”“六无”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户厕改造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落实落地落到位,高水平完成2024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固提升任务。(四)全力当好森林卫士。扎实开展林业执法专项行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捕乱猎等各类违法行为,同时做到森林防火宣传全覆盖、违规行为治理零容忍,全力守护红岩寺镇良好生态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