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柞水县> 柞水县农村财务管理中心

柞水县农村财务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18:21
单位名称 柞水县农村财务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主要指导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有关工作;指导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和调查研究工作。发放中省市县规定的惠民补贴资金;维护和管理“一卡通”兑付系统信息;开展惠民政策宣传工作。
住所 柞水县城临河路
法定代表人 牛晓波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柞水县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47万元 8.2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相关规定变更了法人及业务范围,并按照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柞水县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在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执行本单位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惠农补贴发放工作1、规范项目,应纳尽纳。按照上级发放要求,对省级每年确定的补贴项目已全部纳入“一卡通”兑付系统发放。会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认真梳理整合需要纳入“一卡通”管理的项目,对应纳未纳的补贴项目迅速纳入省“一卡通”兑付系统发放,不再通过财政所、业务部门等其他渠道发放。目前,已将105项惠民补贴项目纳入了惠民补贴网络管理。统一建档,精准管理。对于兑付到户的“一卡通”补贴资金,按照“一户一卡”要求将补贴资金兑付到户主一卡通账户;兑付到人的“一卡通”补贴资金必须按照“一人一卡” 的要求将补贴资金兑付到应享受政策的个人一卡通账户。坚决杜绝了无关人员代持农户银行卡或代为管理农户补贴资金的情况发生。代发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四字标识规范将每笔补贴资金准确发放到“一卡通”账户,不随意合并补贴项目(如:以“合并、汇总等代替补贴项目),确保群众清晰了解补贴发放信息。所有纳入“一卡通”发放管理的项目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编码和统一兑付程序。3、细化职责,部门联动。中心按照“补贴政策不变、部门职责不变、资金分配不变”原则,建立了由“县政府统筹、镇办管申报、部门管审核、中心管资金、银行管发放”的惠民补贴资金发放管理机制,升级管理辐射9个镇办21个部门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兑付系统。今年进一步细化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职责,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主管部门职责的通知》文件,完善了一卡通发放长效机制。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相关补贴政策公示公开、补贴发放信息的管理、审核、监督、实施,并对兑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要求代发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四字标识规范将每笔补贴资金准确发放到“一卡通”账户,不得随意合并补贴项目。4、全面培训,提升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发放信息化管理,规范资金发放流程,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落实,我中心干部分别深入全县9个镇办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业务培训,共培训10场次,培训县镇村干部181余人,发放培训手册220余份。5、广泛宣传、巩固成效。为了让各项惠民政策能够及时普及,让老百姓知道自己享受了哪些惠民政策,中心对惠民政策进行了归纳,连同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流程编制了《柞水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政策解读》10000余份和“一卡通”二维码宣传手提袋30000余份,全面提升了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6、专项治理、效果明显。2023年3月至12月按照县纪委监委的安排开展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印发了《柞水县财政局专项治理排查工作方案》,抽调8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办公。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全县发放的84个项目531批次3.97亿资金,累计发放的66.8万人进行了全面梳理排查,并开展督导检查4次,对发现问题立即交办,责令整改。专项治理期间向县纪委移交线索1件,追缴资金250531.17元,并按照财政补贴资金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完善了“一卡通”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1、对村级涉财人员全员培训。联合县农业局对全县村(社区)法人和财务人员进行了财务管理和村级会计实务的培训,提高了村(社区)法人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增强了依法理财,规范使用各类财政资金的意识,规范了村级财务支出目录和口径,加强了对村级财务监控,确保资金安全。2、加强对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指导。协调县经管站和会计软件公司对代理记账会计软件进行了升级,规范了会计记账。督促各财政所与村委会签订代理会计记账委托书9份,财政所方可受理代理记账业务。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3年累计发放退耕还林、生态林补偿、耕地地力、城乡低保、扶贫产业奖补等75个补贴项目382批次,共计发放26152.74万元,兑付率100%。分别深入全县9个镇办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业务培训,共培训10场次,培训县镇村干部181余人,发放培训手册220余份。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年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涉及惠农惠民补贴的项目部门和镇办部分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导至惠农补贴发放在部分镇办发放不及时。二是各镇(办)对村级财务管理还不够重视,个别镇办甚至没有主要领导分管,或者分管责任不明确;三是电子记账系统虽然推开,但个别村(社区)抱有侥幸心理,依然存在账外账的现象。四是惠农惠民补贴资金发放批次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发放工作的协调、督促、指导耗费大量精力,人员明显不足。四、整改措施:(一)、强化宣传,普及政策。一是加强惠农政策的宣传,通过印发各类宣传品,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信息化渠道宣传各类惠民惠农政策,将惠民惠农政策原原本本传达给老百姓。二是加强《柞水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陕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使村级法人和财务人员懂法规,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二)、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一是加强县镇村各级惠民补贴资金发放人员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一卡通”系统,及时兑付补贴资金。二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争达到村村都有财务明白人,基本达到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支出规范,账务处理规范。(三)、强化监督检查,规范从业行为。一是联合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不定期巡回全县9个镇(办)对惠农资金审核、公示、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对农户信息进行年检,对死亡户注销、户主变更、过户等信息进行梳理,及时解决难点疑点,针对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二是联合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对全县村(社区)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看财政资金和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还存在账外账、小金库情况,开展一次小金库清理活动。配合县农业农村局作好村级干部离任责任审计工作外,逐步在各村(社区)实施年度审计。(四)、理清权责,密切配合。一是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柞水县财政局柞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惠民补贴发放的通知》文件要求,所有惠民惠农资金必须通过省“一折通”系统直接兑付到老百姓手中,中心将继续牵头、各项目主管部门及基层镇办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理顺机制,确保惠民惠农资金准确、快捷、安全到达群众手中。二是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和村(社区)理清财政资金和集体资金使用管理,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管理的权责关系,达到规范管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认真审核,及时发放。按照“镇办管申报、部门管审核、财政管资金、银行管发放”的管理机制和发放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每一笔惠农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发放工作。(二)、强化宣传,普及政策。一是加强惠农政策的宣传,通过印发各类宣传品,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信息化渠道宣传各类惠民政策。二是加强《柞水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陕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使村级法人和财务人员懂法规,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三)、加强培训,精进业务。一是加强县镇村各级惠民补贴资金发放人员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一卡通”系统,提高兑付补贴资金进度。二是加强财政所居民信息定期核查机制,定期完善、清理兑付系统内居民基础信息,确保无误。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争达到村村都有财务明白人,基本达到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支出规范,账务处理规范。(四)、强化监查,监管到位。一是联合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不定期巡回全县9个镇(办)对惠农资金审核、公示、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对农户信息核查,针对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二是联合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对全县村(社区)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看财政资金和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