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辖区内文化宣传,组织演出,美术摄影展,民间艺术收集。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长安路副1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安煜柠 | |
开办资金 | 280.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4.25万元 | 115.48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本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任何违法违规情况。2023年9月将法定代表人由翟芳变更为安煜柠。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雁塔区文化馆积极履行职能,开展各项文化惠民活动,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动雁塔区公共文化服务向高质量发展。现将2023年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1、广泛开展群文活动,助力“头雁站位,塔尖标准”,促进文旅融合。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文化惠民润心田。一是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现场文艺演出、写春联、送祝福等活动相结合,不断创新和丰富演出形式,真正做到文化反映生活。二是开展“庆八一”活动。积极开展文艺演出进军营活动,营造过节氛围。以军歌、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军人情怀,以独特的形式慰问退役军人,唱响双拥文化主旋律,为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作出努力。三是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荟雁塔人文,展传统文化,炫精彩才艺”雁塔区第十届群众才艺大赛。展演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导向,舞蹈、戏曲、音乐、曲艺等门类的多种艺术形式轮番上演。四是开展“引领新风尚·欢跃新时代——雁塔区2023年广场舞大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呈献一场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盛宴,充分展示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五是开展2023年西安文博系统讲解比赛。选手们围绕主题,辅以多种展现形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解读文物和挖掘文化,提升了我区博物馆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六是开展“复兴强国有我”猜灯谜、“我们的节日·中秋”打卡、雁塔区“迎中秋庆国庆”文化惠民活动。活动以国潮文化为核心,通过塑造国潮沉浸式场景、复刻唐风宋韵的热闹市集、搭建非遗技艺体验区、文化惠民演出等方式让国风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群众能够沉浸式感受璀璨的国潮文化。七是开展“大地欢歌‘我们的节日·重阳’——雁塔区文化惠民活动”,通过“金秋情暖·爱在重阳”和“久久重阳久相伴”两大主题单元活动,在现场以诗歌朗诵、经典独唱、传统木偶戏等节目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祝福,极大提升了老人们的现场体验感。创新服务方式、形式多样,开展丰富多彩的免费培训。一是举办了“文化进万家——红歌演唱”和“中国写意花鸟画”公益性培训;文化馆着重公益培训质量,邀请专家在现场进行示范。通过培训,有效增强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我辖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利用阵地服务功能,非遗体验式研学活动,邀请非遗棉絮画、绳结、吹糖人、棕编、汉民族服饰礼仪、古琴技艺等雁塔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与参与的群众进行非遗体验活动,为满足我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业余生活,激发全民学习艺术热情,陶冶新时代职工生活的艺术品质,全力打造全区艺术普及服务品牌,为建设“美好雁塔”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三是开展“雁塔邀您艺起精彩”2023年度雁塔区机关党员干部文化素养提升班,提升班培训内容多式多样,内容包括声乐、美术、瑜伽、舞蹈、摄影、书法艺术体验等。通过培训学理论、强技能、促提升,引导雁塔青年干部创新思维模式,不断提高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练好内功,以更加扎实的理论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同时满足了我区机关党员干部和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机关党员干部和职工的综合文化素养。发挥群文团队职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活跃群众文化舞台、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文化馆辅导的文艺团队多次参与下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的演出活动,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为弘扬传统文化、拓展秦腔艺术、营造社会和谐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2、讲好新时代的非遗故事,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紧紧围绕“文化雁塔华彩非遗”这一活动主题,设置“雁塔非遗齐荟萃”“国际体验官雁塔非遗行”“非遗服饰巡展”“听非遗故事习传统文化”等非遗体验活动,一是分别在雁塔区文化馆、雁南公园和西安市碑林区振兴路小学进行展示,让大家能够零距离参与、感受、体验雁塔非遗的独特魅力。二是推出:“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文化产业孵化基地—编钟厅—高迪书屋—正蒙书院;雁塔区文化馆—兴善寺西街雅集—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两条非遗研学体验旅游线路,让更多的人通过微旅游深度了解非遗文化。三是线上活动全民参与。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有奖知识竞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雁塔文博公益行暨文明实践流动课堂”等线上活动,通过线上活动让广大市民、少年儿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邀请鱼化泥叫叫、唐流彩、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等雁塔区非遗项目,走进曲江四小、高新区第十二小学、振兴路小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把“非遗”文化有效地融入教育中,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校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参加2023西安市文化志愿者“丝路远航·文润边疆”边疆行活动。雁塔区文化馆的非遗项目:唐流彩、雁塔结绳香囊、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参加2023西安市文化志愿者“丝路远航·文润边疆”边疆行,进一步加深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以文化援疆助推文化润疆,加深了两地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以文化援疆助推文化润疆。2023年来,雁塔区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把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作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广泛开展多项非遗活动。致力于推动优秀非遗走出去,推动非遗传承创新发展,非遗项目多次被《人民日报》、央视等各大媒体网站和电视台报道。2023年,文化馆推出了中国历史中第一支风格概念明确的宫廷绣种——“蹙金绣”服饰展,展览为期一个月,向大家详细介绍本次展出的唐代宫廷服饰、织造工艺的历史由来、绣法技艺、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情况,希望更多人能走近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同时,雁塔非遗项目蹙金绣、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积极参与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十届文博会、全国残疾预防日等宣传活动,推动雁塔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3、广泛开展讲座沙龙活动,建设书香社会。为培育公民阅读习惯,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是开展“千秋《史记》的生命维度”的长安悦读活动;二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因果推断》读书沙龙活动”;三是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培养好少年儿童,从教育的开端就渗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婴幼儿家教讲座——教育实践活动之《音乐与婴幼儿家教启蒙》。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文化馆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文化传承与弘扬:文化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二是文化交流与互动:文化馆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品牌价值提升:文化馆通过举办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为未来的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文化馆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部分文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短板,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活动水平。日后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金,增加对文化馆的投入,保障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人才,提升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和活动质量。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加强数字化工作建设。加快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树立数字化的发展理念,打造雁塔区文化馆专属公众号、视频号等,提高群众了解信息的便利性。积极开展非遗宣传活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深入挖掘,加强创新,持续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深入了解群众所需,加强创新,保质量,创品牌,创新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贴近群众,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先进的服务理念,优质的服务满足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将群众文化工作推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