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柞水县> 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柞水县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柞水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柞水县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柞水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18:00
单位名称 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柞水县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柞水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创业贷款担保工作。业务范围:人力资源开发、劳务输出、职业介绍、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小额贷款担保、创业指导服务等。
住所 柞水县城北关
法定代表人 吴春巧
开办资金 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7万元 38.72万元
网上名称 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在县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责》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执行本单位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强化就业服务水平,加大转移就业力度1.深化苏陕劳务协作。以“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活动为契机,通过“政府+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党建”的“四方联动”机制,扎实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与苏州、扬州、宁海、盱眙、杨凌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开展转移就业、人才交流、职业技能培训等劳务协作工作,今年两地政企开展交流5次,推送岗位1.8万个,通过苏陕劳务协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1人,帮助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428人,其中帮助农村劳动力到东部结对省份就业176人、帮助农村劳动力省内就近就业200人、帮助农村劳动力到其他地区就业125人,实施有组织集中输送1273人。2.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今年我中心秉承服务宗旨,贯彻落实“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部署,深入县域内9个镇办、管委会、产业园区,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对县域内26家重点用工企业进行了实施了“一企一策”,重点提供政策咨询、招聘服务、用工指导等服务,落实“一对一”帮扶举措。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共计105场次,发布岗位信息1.6万个,摸排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收集外出就业意愿信息1230人次。3.服务就业困难群体。聚焦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精准帮扶,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政策宣传、岗位推介、电话回访、现场招聘会等形式“一对一”跟踪服务,建立失业人员、就困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工作台账238人,失业跟踪262人次,专场招聘会7场,达成就业意向120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14人,灵活就业106人。同时利用公众号、E信通、直播带岗推送岗位信息、开展线下培训等举措对重点群体实施“1131”服务。(二)打造优质劳务品牌,扩大转移就业宽度重点培育打造了“柞水耳农”、柞水汽配工”、“柞水缝纫工”三个有特色、有优势的劳务品牌,制定了《“柞水耳农”劳务品牌发展实施方案》,建成“柞水耳农”服务中心1个、培训(就业)基地31个,累计培训“耳农”7.5万人次,带动就业10500人,目前“柞水耳农”已通过市级劳务品牌认定,成为全市首个获得省级认定的劳务品牌,参加宁夏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深圳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进行成果展示。“柞水汽配工”累计向江苏、浙江等地企业输送汽配工3300余人,员工工资月平均达7000元,年创经济收入2亿元,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建立“柞水缝纫工”就业基地7个,累计培训人数560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累计82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0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三)强化就业阵地建设,实现转移就业全覆盖1.建立驻外劳务工作站,搭建就业连心桥。为更全面服务群众,先后在南京市、高淳区、苏州市、宁海县建立劳务工作站4个,以劳务工作站、协作地为据点,辐射周边城市,扩大规模,健全组织,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在外联对接、拓展岗位、稳就业中、劳动维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建成柞水县零工市场,实现就业零距离。在全市率先建成柞水县零工市场线下平台,通过大力开发零工市场小程序、“柞水零零帮”抖音账号、“柞水零工市场”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线上+线下”、“东部+西部”相结合等措施收集发布季节性、临时性、长期性用工信息1590余条。同时免费上门为27家企业拍摄宣传片,每周三固定召开线下招聘会,做到“线上招聘天天有,线下招聘周周开”,帮助群众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也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3.引育市场经营新主体,拓展就业新渠道。今年我中心围绕“三个年”活动要求,紧盯“10+N”就业服务行动,大力凸显“公共就业服务”效能创新工作思路,以创业政策落实为着力点,推行引育新主体促就业服务模式,主动对接县外企业项目,多方努力,签约引进江苏扬州安贝斯毛绒玩具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同时争取苏陕协作资金,在仁和社区、凤街社区建设就业基地2个,新增带动就业120人。4.完善就业服务网格化,提升服务新高度。年初通过深入全县9个镇办召开“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进一步夯实镇办、村(社区)责任,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摸底,掌握务工人员动态。每季度对镇、村(社区)三级信息员进行业务工作培训,更新劳动力系统数据4.3万人次。不定期深入各镇、村(社区),检查指导业务工作,建立信息员考核制度。(四)强化创业政策落实,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1.创业贷款发放工作实现新突破。2023年共审核发放创业贷款73笔7195万元(个人担保贷款51笔1005万元、小微企业贴息贷款22笔6190万元),占市局下达年度贷款任务3900万元的185%,兑付贴息资金344.2万元,直接扶持185人成功创业,带动674人实现就业。2.创业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开展创业培训四期,培训学员100人,培训合格95人,合格率达95%,其中高校毕业生25人,退伍军人24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城镇失业人员46人,完成市县下达的任务指标。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3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6万人,创收入6.15亿,占任务3.4万人的104.7%,其中通过苏陕劳务协作移就业501人,占任务419人的119.6%。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73笔7195万元,占任务3900万元的184%,扶持165人成功创业,带动773人实现就业。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1批185人,发放交通费补贴6632人266.02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4528人226.4万元。开展创业培训四期,培训学员100人。“柞水耳农”劳务品牌已通过市级认定,作为全市唯一品牌通过省级认定,并在宁夏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深圳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进行成果展示。“柞水汽配工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在首届全省人力资源服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各项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华网、中宏网、扬子晚报、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陕西西西新闻、商洛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三、目前存在问题:用工企业岗位需求与我县劳动者技能水平不匹配,存在企业招工难、部分群众就业难问题。四、整改措施:(一)抓信息建设,保障稳定就业。搜集整理企业用工信息通过零工市场及时公布,打破用工单位和农村贫困劳动力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帮助其就业创业,实现增收。(二)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统计县内贫困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人员类别、空闲时间、就业意愿等因素,合理安排培训师资、对象、时间和内容,推动就业培训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率。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做好品牌劳务建设工作。继续组织开展精准多类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继续加大劳务品牌的推介和宣传。力争“柞水耳农”创建国家级劳务品牌“柞水汽配工”、“柞水缝纫工”创建省市级劳务品牌。持续完善零工市场建设,开通零工市场APP小程序,“零距离”服务群众。落实就业政策,持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创业促就业政策,鼓励各类人员自主创业。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专家咨询、创业担保贷款、企业贴息等服务,大力发挥创业协会的引领作用,着力营造崇尚创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将“创业培训+社会实践”持续推广,取得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