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柞水县劳动监察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国家劳动保障方针、政策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具体承办局各执法单位提请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石镇中街人力资源市场五楼509室 | |
法定代表人 | 代飞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万元 | 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以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县委政府安排部署,紧盯源头治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能,2023年全县根治欠薪工作保持整体平稳,未发生群体性和冲击底线的极端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业务活动开展情况2023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劳动保障专项检查8次,日常巡查61次,检查各类用工单位173户,涉及劳动者3300余人,发出各类执法文书140份,督促用工单位补签劳动合同500余份。受理现场、国办系统、12345便民综合服务平台等投诉举报297起,已调解处理到位297起,为1400余名农民工追回欠薪1860余万元,将2家企业拉入“黑名单”。(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监管责任。一是全面健全工作制度。成立了2023年根治欠薪工作专班,建立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进根治欠薪各项工作,确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全面夯实工作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要求相关部门管行业必须管欠薪,将根治欠薪工作连带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分别明确到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对欠薪问题实行责任倒追。三是全面从严责任考核。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部门、镇办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逐一明确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年度考核目标任务,有效传导治欠压力,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工作格局。(二)突出源头治理,推进制度建设。一是严格落实资格审查制度。全面落实项目招投标及施工前置审查制度,规范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对参加县内各类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企业,逐一核查工程施工合同、实名制花名册、农民工工资专户按月足额发放工资记录、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凭证等资料,并核实近三年支付劳动者工资情况,对不能出示《无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的企业,取消招投标资格,全年为招投标企业开具无拖欠证明501份。二是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施暂行办法》,未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工程项目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三是严格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总包代发制度。全面推行建设工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和施工总承包企业代发农民工工资制度,要求施工总承包企业逐项目开设农民工工资发放专用账户,建设单位在拨付工程款时要将人工费用拨入农民工工资专户中,禁止将工程款和人工费用混在一起拨付。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工人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等相关台账,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监督工程建设领域施工企业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专用账户管理、总包代发工资、按月足额支付工资等制度。四是严格落实预警平台监管制度。运用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机制,要求新开工的工程项目在预警平台上注册项目信息,每月将用工基本信息、工人考勤记录、工资发放信息及明细上传至平台。每月在预警平台上查看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情况,发现未按时限和要求上传的企业,列入重点检查对象,确保工人能够按月足额领取劳动报酬。(三)依法查处案件,巩固治欠成效。一是扎实做好专项检查。不定期到用人单位、在建项目工地开展检查,对有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未按要求落实制度的企业,县人社局依法立案查处,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全年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二是扎实开展综合整治。以落实实名制管理、签订劳动合同、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制度为重点,扎实开展综合整治行动,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用工主体责任,全县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八项制度”实现全覆盖。三是扎实开展案件办理。坚持“有诉必接、有案必查、违法必究”的原则,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办结率98.9%。(四)、推进智慧监察,加快平台应用。一是强化监管预警。运用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机制,要求新开工的在建项目在预警平台上注册项目信息,每月将用工基本信息、工人考勤记录、工资发放信息及明细上传至平台。县人社局每月在预警平台上查看在建项目工资支付情况,发现未按时限和要求上传的企业,列入重点检查对象,确保工人能够按月足额领取劳动报酬。二是创设投诉渠道。畅通农民工投诉渠道,开发欠薪投诉微信小程序,面向社会接受劳动者欠薪线索,方便劳动者“码”上投诉、指尖维权,共收集投诉线索120条,全部处理到位,国办系统投诉数量下降60%。三是开展诚信评价。结合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有无违法行为,以及近年来是否被投诉过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对全县企业开展了诚信等级评价工作。截至目前,共对2222家企业进行了诚信等级评价,经评价等级为A的企业有5家,等级为B的企业有2207家,等级为C的企业10家。二、取得的效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有关决策部署,2023年全县根治欠薪工作保持整体平稳,未发生群体性和冲击底线的极端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柞水县劳动监察工作经验在2023年全市人社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工程建设领域问题依然突出。工程建设领域普遍存在建设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非法挂靠、垫资施工、层层转包分包等乱象增加了根治欠薪工作的难度。(二)恶意讨薪打击力度不够。个别“包工头”以讨要工人工资为由,索要工程款尾款目的,组织农民工到政府进行上访讨要工资,这些恶意讨薪行为没有受到相应处罚,其他包工头或农民工纷纷效仿,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降低了劳动维权工作效率。四、整改措施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要求,继续转变执法方式,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书面审查与现场监察相结合、投诉举报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开展全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常态化开展清欠行动,把欠薪问题解决在平时,做到预防、处置、惩戒联合发力。确保我县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新成效。抓住一个主题: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坚持两个结合: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突出三个重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实现一个目标:推动用人单位切实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常态化治理力度,全力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一是强化监察检查,遏制违法行为。扎实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加大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执法力度,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八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及时通报提醒,限期责令整改,跟踪督办到底。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农民工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台账和按月发放工资清单,做到欠薪风险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早整改。二是强化联合执法,形成高压威慑。联合县住建、交通、水利等职能部门,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行业为重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扎实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完善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支持、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使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倒逼企业及时支付民工工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强化政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重点,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全面提高项目单位和农民工法律意识,促使项目单位自觉守法,引导农民工依法合理维权。充分发挥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公示栏等载体作用,大力宣传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展现政府根治欠薪的决心,在全社会营造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浓厚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