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洲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子洲县联合征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织起草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等相关文件;协调指导相关单位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民街168号县政府办公楼202室 | |
法定代表人 | 吴统航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洲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万元 | 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子洲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子洲县联合征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按照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项目审批提速、企业服务提质、政务服务提标、监管执法提效四大突破行动作为根本措施,聚焦政策、要素、政务、法治、政商、创新等六大环境建设,不断夯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办事流程、强化督导考核,探索出了一套营商环境“子洲样板”,为全县经济社会进位赶超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工作情况梳理总结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坚持高位推动传导压力夯责任。县委、县政府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在全市出台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党委政府同责,乡镇部门领导主抓”的工作机制,形成县级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调度的工作格局。年初全县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动员大会”。建立了营商环境突破年“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推进、一季一点评”工作机制,按季公布红黑榜4期,发出督办7次,其中发出红牌1次、黄牌2次。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全市营商环境50条措施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着力在产权保护、民营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诉举报、服务市场主体等方面综合提升县域营商环境。同时,配合县委完成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县人大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县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等工作,全县营商环境工作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围绕重点工作,优化设计见实效。聚焦全市营商环境监测指标,创新全市印发了《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方案2.0版》,在全市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平台的基础上,持续强化动态监测。优化市场主体办事效能,年初完成新政务服务大厅搬迁,推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纳税服务、获得信贷等事项领域便捷度,梳理并公布县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清单1465项,出台了15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对3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对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等28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市通办”;372项纳税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实现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0%以上;目前纳税人平均完成一次纳税所需时间缩短至0.05小时;企业申贷时间由16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利率由平均10.8%降到平均4.0%,申贷办理成本为零。政府采购探索实行“承诺+信用管理”的准入管理制度,简化对供应商资格条件等形式审查,合理精简供应商证明材料,不再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财务状况、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等材料。县级领导精准包抓31户重点企业,为企业纾困解难,共兑现各类奖补资金814万元。初步探索建立了“红蓝章”审批制度、“标准地”改革、联合勘探等便企利民措施;扎实推进园区改革,完善了产业园区工作机构及薪酬体系,初步确定了“一园四区”产业发展态势,并为企业提供“一次见面终身服务”“企业零跑腿”工作机制,特别是“子洲·榆阳”飞地园区建设为全市产业“直飞”提供了遵循。(三)突出服务质效,强化举措促提升。聚焦高效政务服务改革,发改局协调审批服务局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一是加强政务大厅“办不成事”窗口管理,让前来办事的人在遇到行政审批“疑难杂症”问题时,有“门”可进、难事能办。二是实行代办专班“全代办”机制,1个服务对象由1个工作人员专职帮办代办,全程跟进,为企业及群众提供“一对一、全方位、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三是推行“一把手”坐窗受理,分管县级领导每月一次,部门领导半月一次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坐班,换位体验找难点、解痛点。四是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检察院公益诉讼和“12345”便民服务三位一体投诉举报直通车,全力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五是实行政府领导与企业家不定期“面对面”交流制度,一线了解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六是实行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按季度公布营商环境建设“红黑榜”榜单,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优。七是实行部门“一把手”和重要岗位办事人员承诺制度,全面构建诚信政府。八是落实事项办理回访制度,企业事项办理后,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回访,强化事后服务,提升满意度。九是实行义务监督员社会监督制度,聘请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发挥监督和参谋作用。十是强化领导包抓和干部联系制度,包抓企业县级领导和企业服务包联员,深入包联企业和项目单位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全年,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共办结各类事项55025件,窗口评价满意率达96.68%。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受理工单2940件,办结率达99.8%,满意率89%。(四)聚焦法治保障,强化审执职责。以“1243+N”工作思路为抓手,认真开展“驼城春雨、上郡锐士、塞上雷霆”专项行动,将马锡五审判方式红色传统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就地立案、巡回审理,通过“评、调、判”,有效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快速裁决、诉中调解无缝对接。全年受理涉企执行案件43件,立案标的8994.63万元,执结33件,执行到位金额4372.69万元,审结民间贷款、金融借贷案件648件。司法拘留66人次,依法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90人次,发出限制高消费令1019人次,对失信执行人纳入“失信黑名单”720人次。(五)紧盯社会氛围,提炼总结抓宣传。聚焦营商环境氛围营造,印发了《子洲县营商环境突破年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3月份组织全县各单位开展了集中宣传月活动,在中心广场设立了“营商环境宣传区”,围绕《营商条例》《信用条例》《部门承诺》《2023子洲营商环境这么干》等企业群众关切的制度条例、办事指南等深入挖掘特色亮点,进行公开宣传。同时聚焦企业关切,编制《涉企优惠政策文件汇编》3期,涉及中省市县惠企政策105余条,编制《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广泛宣传,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累计在中省媒体刊发营商环境宣传稿件53篇,我县的一些做法在学习强国、《新西部》《榆林经济》等媒体杂志上刊发,为全市乃至全省营商环境贡献了“子洲经验”。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聚焦县委、县政府“营商环境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决策,聘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群众代表、媒体代表等16人组成营商环境“体验官”(又称义务监督员)团队,围绕法治建设、政务服务、企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3次,解决融资担保205户,保额12857.9万元,其中小微企业担保累计在保24户,保额7220万元。在政务大厅建立了“营商驿站”服务专区,为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事项代办、投诉举报等便民暖心服务,目前处理投诉举报事项136项,公布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1起;县营商办开展专项督查3次,解决涉农奖补资金问题313.6万元。同时还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信用执法”“两率一度”“枫桥式政法队伍”等工作,有力推动政务服务效果从“单次收益”转变为“综合提升”。三、存在问题总体来看,我县营商环境较之前取得了明显改善,但问题和短板也依然存在。一是思想观念还不够新。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跟跑、借鉴的工作思路,缺乏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二是行政审批还不够快。一些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要件多,仍然存在审批时间长,需要提交多套材料等的问题。三是办事服务还不够优。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间推动“一件事一次办”还不多。四、整改的措施对应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实施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学习组织发改局工作人员全面认真学习《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下半年组织2次营商环境专题培训会。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构建好“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二是围绕“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监管创新”三大工作主题,聚焦“一件事一次办”“跨区同办”“承诺服务”“集成审批”等政务服务事项,精心打造以企业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为核心内涵的“只(子)一次,周(洲)服务”工作品牌,不断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三是公布“最多跑一次”县级事项清单1465项,出台“一件事一次办”套餐15个,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按照“全市第一方阵”这一目标,牢固树立“只为办成想办法,不为不办找理由”服务理念,继续发力“放管服”改革,着力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为群众增利,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继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和信用工作争先进位。一是在提升满意度上努力,围绕建立“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营商满意度总目标,全面优化“营商驿站”,拓展服务区域,实现惠企政策实时推送、企业群众诉求马上就办,打造信息化、便利化“营商一角”,聚焦企业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各方反映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全力提升满意度。二是在优化服务效能上努力,围绕“只(子)一次·周(洲)服务”工作机制,聚焦省市要求的“一件事一次办”,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优化提升“帮办代办”“周末不打烊”“午间延时服务”等周到服务,持续提升政务效能。三是在注重改革创新上努力,围绕“审批服务提速再突破”要求,持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模式,做好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费用、优服务的“四减一优”审批服务,加快推进“红蓝章”项目审批机制落地见效、“大厅之外无审批”实质运行、联审联批常态化、帮办代办实实在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五方面工作,推动审批效率再提升。四是在强化制度支撑上努力,围绕“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思路,聚焦体制机制保障,落实好营商环境突破年“一把手工程”,强化系统推进、考核问效、宣传引导,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