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城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汉阴县城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17:34
单位名称 汉阴县城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与技术支撑。承担乡村振兴日常工作;负责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承担农、林、畜牧、水产业的综合开发、技术推广等工作;承担动植物防疫检疫、畜牧兽医、森林资源保护,林长制工作。
住所 汉阴县城关镇太平村汉太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张学珍
开办资金 26.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58万元 32.6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城关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科学引导,严格落实稳粮保产首要任务。按照保增收、稳增长的目标,扎实推进“稳粮扩豆增油”工作举措,加大一二三产业发展布局和调控,从而达到经济持续增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9万亩,其中玉米大豆复合种植3245亩,产业园套种大豆3215亩,全年粮食产量1.13万吨;完成油菜种植1.8万亩,油菜产量0.3万吨;完成蔬菜种植1.07万吨,产量2.76万吨,建立了中堰村市级蔬菜保供基地,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全面做好农业惠农惠民补贴发放工作。(二)抢抓机遇,科学指导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引领,突出示范带动,切实打造更多乡村振兴新样板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抓特色提效益,高标准规划打造了中堰、五一、中坝、前进、三坪等特色产业园14个,发展猕猴桃、阳光玫瑰、牡丹、菊花、李子等产业12000余亩,2023年各产业园已初挂果,其中月河、长窖等村产业园蜂糖李收入均超过2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2023年,高标准建造了中堰村笃敬产业园二期智能温室大棚70亩,并投入了使用。围绕农旅融合,打造五一牡丹花、中堰圣女果采摘、月河樱桃花、赵家河李花等特色文旅活动,提升了产业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抓联动促共赢,按照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思路,计划把相邻村、相似种类的产业进行统一管理维护、统一策划包装、统一销售推介,实现连点成片、聚弱成强、协作共赢。探索创新城乡联建“飞地”模式,李家台社区租用前进村土地发展大棚种植项目50余亩。三是抓管护稳增收,强化产业园管护,促进产业园提质增效,积极引导各种植经营主体、大户实施园区套种,坚持长短结合,以短促长,套种甜玉米、辣椒、马铃薯等短期经济作物5000余亩,实现经济价值80余万元。(三)持续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完成“消薄培强”任务。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立足城郊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整合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弱到强”蜕变,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我镇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785份,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任务,集体经济年收益稳步提升,所有的村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五一村超过50万元,中堰村、东南村、月河村超过100万元。(四)抓特色创示范,持续推动庭院经济发展。指导各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统一主导产业、加强技术管理,将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庭院经济专业村专业户,按照小个体、大群体的发展方式,逐渐培育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品”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我镇自2022年发展庭院经济以来,动员农户2400余户参与,共发展示范户1200余户,打造了五一牡丹、三坪葡萄、月河樱桃、前进猕猴桃、赵家河青脆李5个“一村一品”庭院经济示范村,三元村、中坝村、三坪村、月河村、长窖村这5个庭院经济特色村。2023年5月,发放藤蔓瓜果经济作物幼苗2016株,其中苦瓜416株、葫芦288株、丝瓜1312株,分发给农户种在已搭建的藤蔓架下,切实解决“只见瓜架不见瓜果藤蔓问题”。(五)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积极组织经营主体、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参加各级水产养殖、中药材种植、猕猴桃种植职业农民培训,培育职业农民90余人。每年组织开展农村种养殖培训10余场次,培训500余人次。截止目前,成功创建省级园区2家,市级园区3家,县级园区6家;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2个,县级示范社7个;成立家庭农场122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6个。(六)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沿着“南茶北果”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形成清脆李、猕猴桃、板栗、花椒、拐枣种植示范园,对新兴起的清脆李、花椒、拐枣种植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全镇共计人工绿化造林2100多亩,新建特色经济林1500多亩,林下种植1800亩,林下养殖鸡150000余只、牛、羊1000余只。同时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工作,全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9070亩,兑付资金78.512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39名,管护全镇7.29万亩森林资源,全镇生态护林员严格考核管理机制,工资标准5600元/人/年,按月打卡兑付。(七)安全饮水工作。积极开展了春秋两季敲门入户大排查、安全饮水春秋两季水质取样检测,不定期对各村水厂进行了检查,确保全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对杨家坝村二、三组改造管道380米,安装增压泵一台,保障了一、二、三组群众用水问题。协助县农村供水公司对全镇农村管网积极抢修60余处,保障全镇群众安全饮水。(八)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建立完善各项河长制工作制度,推进“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落实。加强河湖长制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河湖长制工作制度,将河湖“清四乱”纳入常态化管理。积极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对草桥村五组河堤进行了加固处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努力建设人水和谐共生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城关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增速在9%以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农8963户20249.19亩121.5万元,种粮补贴发放7681户17173.37亩13.74万元,全部补贴已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成功创建省级园区2家,市级园区3家,县级园区6家;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2个,县级示范社7个;成立家庭农场122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6个。选聘生态护林员39名,管护全镇7.29万亩森林资源,全镇生态护林员严格考核管理机制,工资标准5600元/人/年,按月打卡兑付,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区划缺乏科学布局观念,没有完全体现“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产业格局。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资源整合不完善,主动性服务还较弱。三是争取上级及主管部门项目支持投入力度不够。四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仍需加强。(二)改进措施: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打造一村一品”的合理的产业布局。二是加强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资源整合,主动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指导。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以示范引领镇域内全面发展。四是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提升技术,强化学习。加强自主学习,通过书籍、网络等学习农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开展技术交流会,广泛征求意见,共同进步。积极参加农用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技术水平。(二)创新服务,增强本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有效路径,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注重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指导产业园高效管理。加强示范园区建设,提高示范效果,增强带动效应。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做好理赔和补贴工作。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家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三)抢抓机遇,加大项目争取。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形成聚集效应。及时做好乡村振兴项目库编报,推动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农业项目,积极与客商联络,推动项目签约。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原开办资金为26.4万元,2023年末净资产合计为32.64万元,较开办资金增加6.24万元,主要原因是为固定资产增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