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雁塔区> 西安市雁塔区地震前兆监测站

西安市雁塔区地震前兆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4-03-29 17:15
单位名称 西安市雁塔区地震前兆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减灾防御能力.建立完善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三大工作体系。为有关部门提供详细的震情、灾情等信息,供决策参考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168号
法定代表人 陈慧
开办资金 1.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雁塔区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6万元 1.1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站严格按照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国家有关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单位章程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各项工作。一、防震减灾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扎实开展震情跟踪监测工作。一是制定《西安市雁塔区2023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指导各街道办事处也制定了工作方案,报区应急局备案。二是在春节、“两会”、国庆等重点时段制定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方案,全力做好地震安全工作。三是坚持月震情会商制度,每月按时参加市局视频会商,年底认真撰写年度会商报告,提出预测分析,今年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交流学习,参加了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的年度会商,不断提高监测预报业务水平;每月按时进行省局信息节点联调测试;每月督促8个街办助理员按时上报灾情微信小程序。四是及时对“三网一员”数据进行更新,建立了229人的群测群防队伍,较2022年新增了43名群测群防人员;7月携手高校,邀请西安科技大学城市安全研究所老师为群测群防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五是加强值班值守,灵通信息,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与各街办防震减灾助理员联通,收集上报辖区有关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处理及时。六是顺利完成了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宏观观测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在重点文物单位和旅游景区开展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及预警服务工作。2、积极开展震害防御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作,2023年我区积极开展加固工程试点工作,辖区陕西石油化工学校家属楼危房改造项目投资1300万元,使用目前先进的高延性复合材料加固技术,从组织实施、施工工艺和监管验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加固工作成果具有亮点和创新性。在房屋设施加固工作信息采集中,加固工程共采集信息9807条,新建工程共采集信息3088条,较2022年数据更新共5682条,走在全市前列。二是加强对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的监管,将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保证全区建设项目不漏一家,同时高效、便捷、快速办结,有效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全年共开展地震检查15家,实现承诺企业检查全覆盖,保证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三是继续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校园安全工作。今年雁塔区第六小学成功创建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强化应急准备工作。一是指导8个街办修订完善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加强基层科学高效处置地震灾害的能力。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始终遵循“统筹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分期实施”的原则,通过召开培训会、现场观摩会、工作推进会、督导检查等各种方式,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计划推进,提前三个月建设了15个避难场所,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我区综合防灾能力。二是强化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的融合,指导成立了雁塔区众诚应急救援中心,该救援中心集地震救援、城市救援、水上救援、紧急医疗救护以及有限空间救援等于一体,多次参与重大救援与保障工作。三是开展社会力量进社区活动,先后在融创珑府、唐园等社区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搜救、检伤分类、医疗救护等自救互救知识培训。2023年还聘请了省地震局袁志祥研究员为我区地震应急管理专家,专业指导防震减灾工作。四是建立健全物资库管理工作制度,雁塔区地震应急装备物资库房搬迁完毕制定装备购置、补充、更新等工作程序,严格落实应急物资入库、出库制度、应急物资库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做到集中管理、统一调拨,使装备物资库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为全区各街办、社区、村应急物资储备站(点)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4、科普宣传工作持续开展。一是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在雁塔应急公众号开设防灾减灾宣传专题板块,不间断地投放地震灾害、应急避险知识等科普知识内容,在“科普E站”开设防灾减灾宣传专栏,让机关干部、社区群众、在校学生“零距离”学习应急自救互救知识,营造全民参与的学习格局。在全区开办的社区科普大学,安排地震、消防、火灾、防汛等防灾减灾教学课程,授课老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手把手实际操作的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接受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二是“六进”工作蓬勃开展。在“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串联起我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链条。多次联合区科工局、红十字会等部门在裕昌太阳城、铁一院等几十个社区通过现场咨询、设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集中开展社区宣传。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园区志愿者、行政执法等队伍力量,深入辖区加油站、危化企业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时刻提醒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注重防御各种灾害事故,增强员工危急时刻自救与他救应急能力,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二、工作开展取得良好社会效益:1、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工作不断开展。通过一年来各项地震工作的开展,全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准备工作得到加强,地震会商系统不断完善,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作持续推进,辖区老旧房屋抗震能力不断提高,不断补充地震应急装备库,建立了229人的群测群防队伍,开展社区、学校应急演练百余次,对全区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完善,夯实地震应急基础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形式多样,受众群众逐年增加。2023年持续不断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百余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进社区60余个,进企业20余家,进学校10余所,组织宣讲防震减灾课程共计30余次。建立了雁塔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关注防震减灾工作,接受防震减灾教育,还结合辖区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在陕西自然博物馆等科普场馆搭建社会化地震知识科普服务平台,全年不间断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和地震演练,营造全民参与的学习格局。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地震工作专业业务学习需加强。上级不断对地震工作提出新要求新任务,还需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地震监测最新技术知识。牢固树立“宁备千日不震,不可震而无备”认识,真正实现防震减灾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2、协调能力有待提升。在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中,与相关部门还存在工作统筹协调,资源信息不通畅问题,与相关单位沟通合作能力还需提高。受场地缺乏等因素影响,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中还存在推进不顺畅问题,需拓展思路,寻找合适地点加强避难场所建设,满足辖区群众应急避难需求。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夯基础抓落实,在地震监测预报、群测群防人员管理、房屋设施加固、抗震设防备案、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等基础性工作中继续做实做细,打好地震基础工作。2、强准备保应急,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指导基层单位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继续对区内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整改提升和建设,计划建成14个应急避难场所,重点推进中小学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和地震现场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演练,不断充实应急装备库,做好应急物资储备。3、找资源搭平台,加强与辖区博物场馆、旅游景区、高等院校等具有优势资源单位合作,着力打造科普宣教长期阵地,积极发挥融媒体宣传作用,多形式全方位进行科普宣传,让更多群众接受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宣传效应。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