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认真开展业务工作1.全面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着重抓好项目建设和农机化生产,全力推行岗位责任制,尽职尽责完成了各项岗责目标任务;2.机耕、机播、机械收获、玉米硬茬播种等均已超额完成;3.组织好三夏、三秋工作、发挥农机化优势;在收、播前做好全区机具统计及检修,收、播期间做好机具调度及作业质量监督检查,调解纠纷,稳定机收价格;并拓宽规模作业,同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机收信息及服务咨询电话的畅通,方便机手解决车辆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加快我区机收机播进度。4.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扎实开展年度检审验,持续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机安全检查活动,消除了农机事故隐患,全年无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深入镇街、农机合作社开展安全宣传教育38场(次),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整治22次,消除安全隐患2个,受教育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及农民群众3000余人(次)。4.对全区农机化作业、农机维修网点及农机配件实施质量监督管理,加快我区机收机播进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积极跑项目争资金以农机化发展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进一步强化农机服务能力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生产安全。1.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项目资金594万元,继续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方式实施。截止目前,我区受益户数658户,补贴机具994台。2.农机深松整地项目。任务面积5.4万亩,每亩补贴25元,经调查研究在7个镇街实施,采用“互联网+深松监测仪”对实施镇街的深松深度和面积进行监督检查,现作业面积已部完成。3.农机化发展项目。(1)农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农机化服务能力建设,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用于拖拉机辅助驾驶设备购置。现已有10个农机合作社购置28台辅助驾驶设备。(2)智慧无人农场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0万元,依托陈仓区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慕仪镇齐东村建设全省首个智慧无人农场,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无人农场田块改造和无人机械购置。现已购置全省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1台、无人植保飞机6架,无人化智能机械已投入使用,减轻了操作强度,提升了作业精准。(3)农机安全免费管理。项目补助资金14万元,对我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制发、安全反光贴印制、安全技术检验、登记和驾驶证核发等农机安全免费管理。截止目前已免费注册登记农业机械120台、检验农业机械1455台、换发证件120本、考验合格农机驾驶员80名,服务对象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质量满意率达到95%以上。4.“三夏”抢收抢种应急服务项目。项目补助资金191万元,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的影响,提升小麦机收机播作业质量,努力减少收获损失,争取省、市级抢收抢种应急服务补助资金,其中140万元用于参加抢收小麦收割机补助,5万元用于夏播玉米播种,46万元用于烘干补助。区农机中心严格按照资金管理有关要求规范审核、发放等程序,强化资金管理。5.市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域粮食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项目资金80万元,主要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粮食仓储设施、购置200马力以上拖拉机,采取先建(购)后补贴方式给予补助。经申报市级评审确定在陈仓区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项目已建设完毕,等待市级验收。亮点工作1.建设全省首个智慧无人农场。经多方考察调研,与华南农大罗锡文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军教授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慕仪镇齐东村建设占地200亩的利民智慧无人农场。在“三夏、三秋”期间,无人驾驶拖拉机成功进行了无人化玉米播种和小麦宽幅沟播种作业,同时省市区领导也多次调研指导无人农场的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了我区在推广农机先进技术、先进机械、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工作。2.制定实施“三夏”农机优惠政策。“三夏”期间,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加快小麦抢时抢收进度,争取省、市级抢收抢种应急服务补助资金,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出台3项优惠补贴政策。在实施中严格按照资金管理有关要求规范审核、发放等程序,强化资金管理。(1)2023年陈仓区“三夏”农机作业优惠政策。凡参加陈仓区域内小麦抢收作业,本地外出返陈和外地来陈跨区作业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别每台给予一次性作业补贴500元和1000元。(2)2023年陈仓区“三夏”小麦烘干补贴政策。为了减少抢收小麦霉变,切实降低粮食损失,凡陈仓区域内的烘干主体,收购烘干本辖区内小麦,实行补贴。按照小麦烘干数量,每吨补贴40元。(3)发放“三夏”抢收油卡政策。为鼓励我区参与“三夏”小麦抢收、优质高效作业的收割机机手,向延长石油有限公司争取捐赠加油卡26万元,将油卡按政策发放到农机手个人。3.多措并举,机收减损成效显著通过机手培训、设备维护、技术指导等方式指导落实机收减损工作。“三夏、三秋”前,先后发布“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三秋机械化减损生产技术指导”等技术指导意见。同时在周原、慕仪及贾村三大塬区选定6个小麦、玉米机收减损监测点,经测定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0.872%,玉米机收平均损失率0.63%。4.“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能力提升已建设6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各类生产主体提供耕种收、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全过程、全要素的机械化服务。并通过全程机械化服务,把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市场信息通过服务中心进行聚集,打造共同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5.粮食烘干能力提升,保证粮食品质为应对今年“三夏”期间持续阴雨天气,避免抢收小麦霉变损失,积极推广应用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三夏”期间全区10台烘干机充分发挥了作用,“三夏”期间烘干小麦约5600吨。12月利民合作社新建成1台200吨粮食烘干塔,明年可正常运营,将全面提升区域内烘干能力。6.变废为宝,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目前陈仓区拥有小麦秸秆捡拾打捆80台;全区投入秸秆捡拾打捆机约271台,捡拾22.3万亩,基本实现川塬秸秆捡拾全覆盖应捡尽捡;已收获玉米17.87万亩,产生秸秆18.58万吨,其中青饲料收储5.57万吨,秸秆还田13.0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7.“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活动目标任务,认真务实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陈仓区西原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平安农机”示范社荣誉称号;贾村镇、慕仪镇,贾村镇桥镇村、广福村获得市级“平安农机”示范镇、村荣誉称号。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农机高端人才缺乏,队伍不够稳定农业现代化需要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多功能高效机械装备,农机人才短缺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工作人员岗位不稳定、变动频繁,影响农机专业技能提升,降低工作效能和服务效率。2.先进机具价格较高,推广普及较难科技含量高、性能稳定、节能环保的先进机械价值相对较高,补贴比例低,甚至无补贴,影响新机具引进、新技术推广。(二)改进措施1.单位多组织单位及镇街农机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2.通过申请上级农机化项目适当增加高技术含量机械补贴力度,提升合作社农机服务能力,指导合作社多流转或托管土地,多为合作社争取项目,以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全面推动利民无人农场建设继续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团队,努力将无人农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耕种管收机械设备配置以及技术服务支撑等项目落地实施。争取全省2024年“三夏”无人农场现场会在陈仓区召开,进行全程无人化耕、种、收、管作业演示。(二)加大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一是加大农机作业质量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引导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理念。二是加大农机手技能培训力度。加强机收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机收减损技能比武,促进机收减损质量达标。(三)组织好“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一是做好三夏三秋机具调配,引导收割机有序流动、规模作业,加快机收机播进度。二是利用“三夏、三秋”是发挥农机优势的最佳时节,引导合作社购买等形式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四)积极争取农机化项目,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一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增加我区农机保有量。二是加大力度争取农机化发展项目,全面推进农机化服务能力建设。(五)多举措提升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明年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对合作社进行系列培训,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我区农机合作社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六)继续加大“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明年力争创建市级“平安农机”示范镇(街)1个和示范村2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社1个。(七)全面落实农机免费管理,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加强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和农机年检工作,提高农机“三率”;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机户及驾驶操作人员遵法守规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全区农机安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