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陈仓区>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16:56
单位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业务范围:农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执法;土壤肥料分析化验;植物病虫测报、土肥水测报、农环监测等农业基础信息工作。
住所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东门外
法定代表人 马虎鸣
开办资金 327.7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1.71万元 165.68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们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党委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区农技中心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以稳产高产、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持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粮油行动成效显著。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实施“八大项目”,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一是实施小麦单产提升项目。项目辐射7个镇街和74个经营主体,建立粮油试验示范园100亩,落实优势品种超高产试验6个。技术应用10.6万亩、规模化经营吨粮田12万亩、优质专用小麦20万亩。二是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辐射8个镇街,建立万亩示范片3个、千亩示范方10个、核心攻关田6个。建立粮油生产试验示范园50亩,落实灌区耕地“吨半田”试验示范2个。技术应用6万亩。三是实施玉米增密度单产提升项目。项目辐射11个镇街,建立百亩田20个、千亩方8个。带动9万亩,发展优质专用玉米13万亩,技术应用16万亩。四是实施小麦宽幅沟播项目。项目辐射9个镇街,技术应用面积22万亩。五是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辐射8个镇街,建立百亩田7个、千亩方4个,带动4万亩。六是实施农业防灾减灾项目。项目辐射9个镇街,支持种植稳产、抗逆、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应用20.9万亩。支持4个镇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完成小麦湿粮烘干6000吨,应用1.83万亩。七是实施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扶持区内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小麦、玉米配套设备,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提高耕种管贮能力。八是实施扩种油菜项目。项目辐射5个镇,示范推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模式,扩种油菜1400亩。全年小麦播种38.05万亩,总产14.42万吨。玉米播种19.2万亩,总产10.13万吨。大豆播种2.87万亩,总产4551.82吨。油料收获1.82万亩,总产2879.2吨。(二)耕地质量不断提升。以耕地质量提升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施肥理念,围绕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机具,集成示范“三新”技术模式,完成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70.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2%,其中:小麦34.8万亩、玉米16万亩、果树10.2万亩、蔬菜9.1万亩。建立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16399亩,小麦亩增产40.7公斤,玉米亩增产49.8公斤。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肥料利用率试验5个。完成果园种植绿肥4.1万亩,推广秸杆过腹还田、秸杆氨化饲料1.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还田38万亩。(三)蔬菜产量稳中有增。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大力示范推广蔬菜新优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老旧园区设施提升改造,推广应用精量播种、起垄覆膜、全自动蔬菜移栽等农业机械及增温补光等防灾减灾设施设备。示范推广瓜菜优良品种50余个,推广绿色高效集成技术10项,创建示范洋葱套种玉米、地膜马铃薯玉米轮作等种植模式2000亩,发展地膜马铃薯1.08万亩。大力发展高档稀有菌种,实行羊肚菌-灵芝周年循环高效栽培。全年发展蔬菜10.8万亩,总产24.48万吨,其中:保护地4.12万亩,总产15.66万吨。露地菜6.68万亩,总产8.82万吨。栽培食用菌1020万袋,总产量1.47万吨。总面积较去年增加了7300亩,总产增加了7.25万吨。(四)病虫防控效果明显。积极贯彻“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立足于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全面实施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一是投入177万元,实施小麦“一喷三防”项目,开展越冬田块挑治400亩,完成春季麦田专业化统防统治15万亩,防控处置率总体达90%以上,重发区防治处置率10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2%。二是投入14万元,实施农业防灾救灾项目,购置小麦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药剂1166公斤。三是投入78.89万元,实施玉米大豆“一喷多促”项目,项目覆盖玉米7.35万亩、大豆2.14万亩。全年开展小麦、玉米、油菜、果树、蔬菜病虫综合防控面积323.44万亩次,其中:完成麦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252.28万亩次,完成玉米病虫防治面积13.7万亩次,完成蔬菜病虫监测防治34.6万亩次,完成苹果病虫防治监测22.86万亩次。(五)能源环保多点开花。一是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采用秸秆离田、深翻耕、减量施用化学肥料、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综合技术措施,对3079.12亩轻中度受污染耕地进行治理修复。二是继续在东关街道、阳平镇轻中度安全利用类耕地推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集成技术。三是加强对60.59亩严格管控类耕地污染源的日常监测、监控与巡查,杜绝再污染。四是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后增加的67.38亩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种植的小麦,签订协议委托第三方进行集中收割,统一烘干晾晒封存,由专业公司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监督第三方将收储小麦销售给饲料加工企业,严控流入市场。2023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8%。五是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6.76万亩,2023年全区地膜覆盖5.48万亩,综合农膜回收率89.5%。六是持续开展沼气工程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签订《沼气安全责任书》《沼气使用安全责任书》,开展安全检查4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六)特聘计划有序开展。择优选用特聘农技服务人员14名,其中:粮食4名、蔬菜4名、果业1名、畜牧养殖类4名、中蜂养殖1名。14名特聘农技员共包抓12个镇街50个产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精准帮扶28户产业脱贫户。指导粮食生产11.67万亩、蔬菜种植5170亩、食用菌671万袋、家禽4.65万、家畜2660头、中蜂2135箱。共开展产业帮扶工作431天次,指导群众3479人次。(七)体系项目卓有成效。制定了《陈仓区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发布了《陈仓区2023年农技推广主推技术》,聘任专家教授6名,选聘技术指导员180名,辐射14个镇街37个行政村,培育了360户科技示范主体。建立粮菜果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户”技术服务模式,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专家教授调研指导18次以上,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服务1.26万天次,服务群众15602人次。落实农技推广重大任务11项161.25万亩次、动物免疫1.1万头(只)、鱼虾养殖370亩。建立了长期稳定粮菜果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1180亩,生猪存栏2000头。基地共引进新品种16个,落实先进实用技术11项。项目区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单产增长达到1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小麦播种38.05万亩,总产14.42万吨。玉米播种19.2万亩,总产10.13万吨。大豆播种2.87万亩,总产4551.82吨。油料收获1.82万亩,总产2879.2吨。完成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70.1万亩。全年发展蔬菜10.8万亩,总产24.48万吨,其中:保护地4.12万亩,总产15.66万吨。露地菜6.68万亩,总产8.82万吨。栽培食用菌1020万袋,总产量1.47万吨。全年开展小麦、玉米、油菜、果树、蔬菜病虫综合防控面积323.44万亩次。建立粮油生产试验示范基地250亩,开展各类试验示范24个。全年累计宣传培训农民约6.68万人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主要问题。2023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作为农技推广机构,在项目实施、工作推进中,涉及行政事务性工作,综合协调能力不足。(二)改进措施。要加强与股室、镇街的沟通联系和衔接,在争取支持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技推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一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示范推广粮油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和高质高效技术。三是紧扣“改造提升、提质增效、品牌建设”的发展主题,示范推广蔬菜新优品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四是加强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机具“三新”集成配套,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五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六是加强受污染耕地治理安全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七是继续探索废弃农用薄膜的回收方式,建立回收体系,提高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水平。八是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专家人才下基层、科技入园服务为载体,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九是坚持市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和优势资源,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十是坚持隐患排查与技术服务同行,确保农村户用沼气安全生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