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区内人才信息咨询服务,管理人才市场,办理人才招聘交流业务,非在职“五大”毕业生的推荐录用及人事代理等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五一路3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风琴 | |
开办资金 | 13.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王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26万元 | 10.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认真落实省、市出台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政策,开展各项促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夯实组织建设,牢筑基层党建基础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深化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微信群交流、学习强国APP、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等方式,及时跟进学习创新理论成果,组织专人每日在微信群通报前日学习强国积分排名,开展促学活动。截至目前,召开支委会12次,党员大会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讲党课4次。二是加强组织管理,规范组织生活。我支部现有党员19名(其中高校毕业生党员14名,在职党员5名)。结合实际制定了党员管理要求,按规定收缴党费,每季度通过电话回访、党员主动向党组织汇报的方式及时了解党员在外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年初按程序开展组织生活会,做好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根据支部实际完善学习制度、列出学习计划、做出年度承诺,并引导党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个人承诺践诺。三是加强精神文明,落实志愿服务。一是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执行党的纪律的监督检查范围,纳入组织生活会及党组织书记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二是在对日常政策宣传中建立健全宣传工作机制,围绕本中心重大活动及亮点工作的宣传,实时上报信息,做好本中心的外宣工作。三是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同部署、同落实,主动加强网络舆情风险排查和预判,建立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切实维护本中心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确保本中心本年度不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四是开展“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督促5名在职党员到五一社区报到,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参加五一社区党委组织的党建联席会议,日常参与社区组织的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排查、红袖章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8次。开展“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6次。二、创新服务举措,助力就业政策落实1、丰富宣传手段,加强政策解读。一是依托第三方平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信息短信推送服务,通过QQ群、区政府门户网站、抖音平台等渠道,对中央、省、市发布的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观念,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向社会。二是开展各类招聘宣传活动,举办以“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宣传活动”、“金秋招聘月”、“青春启航筑梦王益”、“引领未来筑梦青春”百日千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为载体,向群众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主动为高校毕业生送政策、送优惠、送温暖,让就业创业服务到家、政策惠及到人。截至目前已开展政策宣传及招聘活动共计58场。政策宣传活动20场;现场招聘会7场;网络招聘会13场;直播带岗16场;职业指导2场,推送就业服务信息短信1800多条。全年招聘会累计参会用人单位337家,提供各类求职岗位1479余个。发放高校毕业生惠民政策及办理流程、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清单、创业政策服务推介等宣传资料23000余份。2、落实见习政策,加强见习管理。一是积极落实就业见习政策,结合辖区优势产业,根据企业发展和吸纳高校生及失业青年的就业情况,鼓励辖区生产经营正常、劳动关系健全、生产安全有保障的企业、社会组织积极申报见习单位,截至目前全年共申报就业见习单位52家岗位507个。认定“铜川市王益区就业见习基地”5家。二是不定期对见习生的在岗见习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走访,详细了解见习生的工作环境、到岗情况及实际工作能力,对不履行见习职责、弄虚作假的单位不再接受办理就业见习的申请,对不服从单位管理的见习生取消见习资格。今年共实地检查和电话回访两批次,所有见习生均在职在岗。今年以来,共办理见习生111人,其中应届毕业生63人,往届毕业生43人,失业青年5人。购买保险11批次111人3.33万元,拨付见习补贴79人80.94万元。3、细化实名登记,加强跟踪服务。2023年实名制登记高校毕业生合计485人(其中离校已就业50人,离校未就业435人),对已登记高校毕业生全部联系告知“1131”服务内容,并根据需求,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以及其他就业创业服务。对有就业需求人员联系率已达100%,接受就业创业服务456人次,有就业服务需求人员服务率达100%。通过开展政策宣传、举办招聘会、岗位推荐和入户现场推荐岗位信息等形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目前离校未就业中实现就业367人;未就业33人(其中16人备考,17人见习);出国升学入伍35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2.4%。三、规范转递流程,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全年共接收档案964份(其中邮寄档案776份,自带存档登记172份,离职等其他形式存档16份),已办理存档登记378份(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0人,本科249人,大专(含高职)107人,中专2人),转出档案349份(其中邮寄档案转出60份),依据档案开具政审材料、存档证明126份,补充档案163人,查阅档案79人。目前在库档案8717份,其中:2023届档案785份。对2022年以前的档案全面完成信息化建设,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实现更高标准的管理体系。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高校毕业生党员管理。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及工作、学习情况,加强党员管理,增强党员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部署筹备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存档实名登记工作。提前筹划,完善各项程序,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档案登记入库。三是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政策宣传及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牵线搭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