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留坝县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安全监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植物检疫、病虫害监测防治,食用菌、蔬菜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及休闲观光农业指导,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农业资源、耕地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 | |
住所 |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南环路125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荣信 | |
开办资金 | 54.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留坝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4.14万元 | 54.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粮油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收获面积41565亩、总产量10804吨。油菜收获面积8958亩、总产量1248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72亩、完成任务数的103.6%。小麦秋播面积1592亩,油菜播栽面积9183亩。2.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发展食用菌3610万筒;段木香菇、黑木耳保有量分别达到2.6万架、0.7万架。食用菌实现总产量29091吨,总产值31244万元。3.蔬菜、果业生产蓬勃发展、稳步推进。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620亩、总产量10164吨、产值6911.5万元。果园面积1723亩(其中苹果220亩、桃子80亩、樱桃454亩、其它小杂果969亩);建设无公害果品基地612亩。4.农业生产机械化任务完成良好。全县机械化耕种收作业面积7.64万亩,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46.5%。实施机械化耕地5.72万亩(其中深耕1.71万亩),机械化播种、机械化种植0.56万亩,机械化收获1.36万亩。农机购置补贴全年兑补贴资金2.242万元,补贴拖拉机2台、旋耕机3台、饲料粉碎机1台、立式混合机1台、微耕机1台,共计补贴机具8台(套)。5.全面完成外来入侵生物普查工作。完成了外来入侵植物和病虫害普查外业调查(入侵植物普查设置踏查点41个,调查标准样地201个);现已查明我县外来入侵植物有46种;病虫害普查设置踏查点41个,调查标准样地37个,现已查明我县外来入侵病虫害有5种。完成普查数据资料审核、汇总及总结上报工作,制作相关图件资料53份。6.加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试验示范。其中大豆品种观察试验1组引进新品种8个、大豆播期试验1组;肥料利用率试验4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省级示范片412亩、玉米增密核心示范片23亩。水稻新品种观察试验1组引进新品种9个;魔芋试验1组引进品种3个;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试验示范4组;引进玉米播种器2台并试验示范;引进油菜脱粒机16台套并开展示范;小麦机播试验示范1处、示范面积50亩;推广粮食生产机械76台套;食用菌装袋窝口机、新型装袋机4台、真空注水机1台、新型大棚17个,做好试验示范应用。7.全面做好技术培训指导。一是通过技术培训会、现场会、实地指导、技术咨询、微信群、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加大技术宣传力度。共举办技术培训会6场次,培训450多人次;举办各类现场会29次,培训4000多人次;现场技术指导3200多人次,技术咨询3000余人次,微信群推送300余条。印发技术资料25期4190份,张贴宣传挂图200份,电视宣传3次。二是抓好农机化培训指导。在春耕、三夏、三秋农忙时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下沉到田间地头,开展农机技术服务指导。在武关驿镇南河街村开展了农机驾驶及操作人员培训和在火烧店镇中西沟村机械化插秧实地操作培训各1期,将我县农机驾驶员人数提高到67人,创历史新高,切实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扩大“购米包地”有机水稻生产规模,具有较大的综合经济收益。有效提升了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保障农机生产安全。8.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全年检验拖拉机10台,办理拖拉机入户2台,办理小型联合收割机入户2台,考验合格拖拉机驾驶员32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人,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87份。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全县食用菌基地和农业机械作业现场开展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全年共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15次,出动人员55人次,共检查各类农业机械211台,发现安全隐患5处,已整改到位5处,整改率100%。9.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一是全面推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使用量(折纯)685吨,化肥使用量较上年下降1.72%;农作物种植面积7.08万亩,绿色防控面积3.69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52.19%,农药使用量为6.88吨,较上年减少2.68%,有效地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县农作物秸秆总产量1.224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1.163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1万亩,全年农作物秸秆禁烧率达100%;引导开展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全县农膜使用量63.6吨,其中地膜使用量3.1吨,回收量2.59吨、回收率83.5%;食用菌、设施蔬菜、水稻育秧棚膜使用量60.5吨,回收量60.5吨、回收率100%,无农业废弃物污染环境现象发生。10.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县政府于2023年8月底印发了《2023年留坝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土壤普查工作。中心牵头组建外业调查采样队伍,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省级普查培训,加强省地建集团三普专家组联系对接,根据统一布设的样点和调查任务,按照统一的采样标准,确定具体采样点位,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典型代表剖面样。11.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在报纸、新媒体上完成信息宣传26篇,其中国家级5篇、省级1篇、市级8篇、县级12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例如绿色生态水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产品提质增量,减少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群众增产增收。三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减少,绿肥、有机肥得到推广。四是全县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推动了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逐年得到提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指导服务针对性不突出。科技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发挥现代化农业技术支撑作用不明显,技术特别是针对我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突出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要加强。二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营化服务主体发展缓慢,受山区地理条件限制机械作业效率低、收费高,导致农业生产“代种代收”、“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先进生产模式推广难度大,制约粮油生产等传统农业发展。三是农田机耕路、灌溉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抗灾减灾能力薄弱。四是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进展缓慢。2.改进措施:一是适当优化调整推广服务,对农民进行认真调研,重点掌握农民最迫切技术需求,大力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合理地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让农民更加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争取等方面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为农户提供全程托管、半托管、专项服务等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三是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协调沟通,通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议将农田宜机化改造纳入项目建设内容,从而提高农机作业便利化水平。四是积极与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留坝分局)等单位对接,全面收集整理已有成果资料,为土壤三普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基础,同时积极沟通协调省市三普办,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难题,有效推动全县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抓好粮油、食用菌、蔬菜等高产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总结优化,组装形成适宜本县示范推广的先进生产技术,真正达到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同时抓好食用菌、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加强食用菌、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抓好食用菌产业机械化生产指导,抓好食用菌保鲜、烘干设施建设工作,保障产业发展需要。2.继续做好粮油、经济作物和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做好技术储备。重点抓好各类高产示范片(点)建设。3.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引进示范推广丘陵山区适用新型农机具,抓好农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吸引社会资本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业生产尤其是粮油生产机械化进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4.继续以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对照创建目标要求,查漏补缺,全力以赴创建省级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不断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5.加强惠农资金落实,扎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资金,做到应补尽补,让更多农户、企业受益。6.发挥科技力量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重点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积极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防止重大病虫灾害发生。7.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废弃农膜菌筒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8.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土壤基础数据,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等提供有力支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颁发的2023年度全省园艺工作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