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留坝县教学研究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对教师进行业务辅导,总结、交流教学教改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培训。 | |
住所 | 留坝县紫柏路33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忠明 | |
开办资金 | 8.6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留坝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69万元 | 7.77万元 | |
网上名称 | 留坝县教学研究室.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2次:2023年3月17日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由31.03万元变更为8.69万元;2023年10月24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刘宏伟变更为郭忠明。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教学研究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做实“送研到校”,打造精品课堂,持续提升“一课三研”实效。将“一课三研”主题教研模式纳入全县学校常态化教研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推进。先后在江口、马道、火烧店、武关驿、玉皇庙、留侯镇等7所学校集中开展了“一课三研”三轮指导,并在12月中旬组织指导全县小学教育集团集团成功举办天汉好课堂“三个一”精品课展示第66期教研活动。二是抓好各学科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基地的独特作用。对原有14个县级学科基地及团队成员进行了动态优化调整,充实专家团队力量。并结合我县实际,新组建了全县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基地。各县级学科基地均能够坚持常态化教科研工作,持续推进“一课三研”主题教研模式,已成功打造出“天汉好课堂”市级精品课3节。三是做好常态化教学常规的督查视导工作。春秋两季对全县各中小学以常规教学视导、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实地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督查,有效推进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四是鼓励教研员大胆创新,积极撰写教研论文。2023年我室教研员王明军同志在省级核心教研期刊《陕西教育科研》、市级核心教育期刊《汉中教育》等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3篇。(二)教师业务培训取得新成效。一是落实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完成国培市县级培训者深度研修项目培训10人,3人持续参加项目递进培训;联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到留坝开展了助力乡村振兴暨中小学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包括新高考综合改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义务教育新课标、班主任、智慧校园、乐高项目等内容,累计培训教师近300人次。二是深化苏陕结对协作,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积极促进与对口帮扶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签订了协作发展协议的我县中小学,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模式,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2场,南通支教教师送示范课27节、专题讲座2个,累计培训教师200余人次;我县选派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赴南通学习培训6人。三是抢抓上级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组织的线上培训机会,统筹做好培训服务。先后完成高中英语、义务教育段全学科教材培训、新课标培训,累计培训教师700余人次。四是充分利用上海“BEST基金会”教学交流活动平台,促进全县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积极配合上海“BEST基金会”每年一度在马道中小学开展的英语教学交流活动,安排部署全县中小学英语教师全员参与教学研讨交流,培训教师25人次。(三)教学业务竞赛赛出新高度。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培育新人。其一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赛教活动,共推荐36名教师参与本年度全县教学能手评选,评选出县级教学能手10名,县级教学新秀10名;遴选推荐6名教师参加省、市教学能手评选,其中1名教师荣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5名教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教学能手的层级和数量取得了近三年来的最好成绩。其二举行了全县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助力学前教师基本功提升。全县以片区为组织单位开展了一轮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遴选出15名基本功过硬的选手进行了县级决赛,评选出县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四)教研课题研究取得新成绩。加强了省市级教研课题的立项申报,过程管理,开题论证、阶段小结及成果总结的跟踪指导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实效。对2022年度已立项的2个省级课题、11个市级课题、16个县级课题跟进指导,其中10个市级课题、16个县级课题通过结题评审;2023年指导各校教师新申报2个省级课题和15个市级课题均通过立项评审。市级以上教研课题立项通过的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五)教学质量监测探索新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春季、秋季两个学期期末,均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评估及质量分析工作。二是年末召开了全县提高教学质量经验交流分析推进会,开展了小学、初中、高中各毕业年级各学科复习备考研计活动。并对检测调研进行了成绩分析,为后期复习备考提供了参考建议。三是修订了期末质量监测分析办法,督导各教育集团完成了各学科调研检测、试卷及成绩分析,为各中小学在新时代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数据、思路和措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强抓教师培训,打造优质师资队伍。通过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新课程标准培训、“国培”项目、苏陕结对协作、开展县级学科基地研讨及到各基层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等多种方式,全年累计线上线下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200多人次。二是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培育新人。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教学能手赛教活动,共赛出县级教学能手10名,县级教学新秀10名;遴选推荐6名教师参加省、市级赛教,其中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5名教师荣获汉中市教学能手称号。教学能手的层级和数量取得了近三年来的最好成绩。三是抓好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研究实效。跟踪指导教研课题,对2022年度已立项的2个省级课题、11个市级课题、16个县级课题跟进指导,其中10个市级课题、16个县级课题通过结题评审;2023年指导各校教师新申报2个省级课题和15个市级课题均通过立项评审。市级以上教研课题立项通过的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四是建好学科基地,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全县共15个县级学科基地均能够坚持常态化教科研工作,持续推进“一课三研”主题教研模式,已成功打造出“天汉好课堂”市级精品课3节。五是鼓励教研创新,总结提炼教研成果。2023年我室教研员在省级核心教研期刊《陕西教育科研》、市级核心教育期刊《汉中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教研论文3篇。六是加强质量监控,强化教学质量管理。组织落实了全县1776小学学生、953名初中学生和540高中学生的各级各类质量检测评估及成绩分析工作,为各中小学在新时代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数据、思路和措施。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专职教研员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尤其是义务教育段学科覆盖不全,薄弱学科无专职教研员,学前段无专职教研员。二是单位缺少专项业务经费,除年度公用经费外,教学研究、教研员外出培训等专项经费没有纳入预算。受经费制约,专职教研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个人专业成长受限,业务指导能力不够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到位,导致设想中的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有心无力。2、改进措施一是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调配整合教研室人力资源,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门类和各学段实际需要配齐专职或兼职教研员,保证每个学科或每个学段教研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二是积极向县教育体育局和县财政管局申请,在新的一年落实必要的教研和培训专项经费,提高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室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核心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持续提升教研员队伍指导实践能力,紧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狠抓“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学科基地建设,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一是围绕课堂问题入手,选好课题,实施研究,做好跟踪管理,突出成果转化,助力教育质量提高。二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双减”背景下课程体系、课程规划的服务指导,开齐开好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课程,改进教学组织方式,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落实素质教育。三是做好常规性教研工作,如教学质量调研检测。认真做好中小学各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检测、薄弱学科检测,协助做好各学段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和市县联考工作,并做好质量分析。(二)教学常规落实做细。加强对各学校(园)教学常规管理及校本研修的检查、督查和指导,认真指导、督促广大教师做好教学“六认真”,并按时完成校本研修任务。(三)着力推进学科基地建设和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强对现有学科基地和教育集团的指导和管理,补充完善、优化核心专家引领团队,丰富基地活动内容,落实骨干教师培养任务,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四)丰富完善教师培训渠道,提高培训实效。一是加强自身优质资源挖掘,依托学科基地和教育集团做好本地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展线上或线下教研、培训活动。三是继续做好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抓好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坊管理和建设,发挥其专业优势,带好团队,助力我县“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人才培养。四是继续开展大面积学科培训。基于课标,源于教材开展全学科培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处理、学生发展的技巧和技能。五是积极争取教师培训经费,确保教师培训计划全面落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