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留坝县>
留坝县救助管理站
留坝县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4-03-29 16:30
单位名称
留坝县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受助人提供医、食、住、行的保障,管理殡葬事宜,推进殡葬改革。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权益保护;对“三无”人员实施救助和护送;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救助保护;进行殡葬改革法规宣传;推进公益性公墓管理,提供遗体墓穴安葬服务。
住所
留坝县紫柏路上段
法定代表人
赵涛
开办资金
3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留坝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0.03万元
300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留坝县救助管理站在县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我站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及“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在开展常态化街面巡查的基础上增加巡查频次和力度,针对生活无着人员易滞留地的桥涵洞、公园银行露宿区域、废弃房屋、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场所增强工作力量。积极引导生活无着的人员进站救助。对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生活无着人员,发放救助联系卡片告知救助方式和地点,并按需发放保温、降暑、生活等物资;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实行直接救助,确保其生命安全;对巡查中发现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坚持“先救治、后救助”原则,及时送定点医院进行救治,最大程度上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的生活及安全。2、积极开展长期滞留人员安置落户工作,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对接,通过采集无法查明身份人员DNA血样信息,开展比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长期滞留人员,由公安机关配合做好户籍登记,建立长期滞留无户口人员户口登记制度。对办理好户籍登记的长期滞留人员,将按规定纳入特困供养保障范围,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妥善解决其安置问题。目前我县长期滞留人员安置于县敬老院,救助站实施了寻亲发布,公安部门进行了血样采集完成了DNA比对,其中1名滞留人员已进入公安户籍登记阶段。3、加强和公安、城管、乡镇、社区及社会组织等部门的协作联动,有效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及时联系、及时救助。针对长期流转多地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要求各单位及镇村第一时间联系公安部门和救助管理站,公安比对户籍信息,救助站通过救助系统及发布寻亲公告等多种方式,掌握其户籍地、家庭情况等信息,组织工作人员,护送其返乡。4、对街头流浪未成年人实行“全天候救助、人性化管理”,救助站工作人员在社区街道及人群密集地区巡回检查、宣传救助政策。在“自愿救助”的原则下,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进一步加强了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完善救助站职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年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3人次。其中男性12人次、女性1人次;60岁以上5人次、18-59岁8人次、未成年人0人次;疑似精神障碍1人次、肢体残疾1人次、行动困难1人次;本省户籍3人次、外省籍9人次、地址不详1人次;本站主动救助1人次、乡镇街道协助申请2人次;护送返乡2人次、寻亲服务2人次、医疗救治1人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1)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不配合救助工作。(2)身份核实困难。(3)医疗救助需求问题。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他们的合作意愿。宣传救助政策,让他们了解救助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同时积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难,给予关心和帮助。通过这些措施,逐渐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愿。(2)积极与公安部门合作,利用技术手段加快身份核实进程。同时,加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个人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为身份核实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依据。(3)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确保患病人员得到及时救治。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可以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救治保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宣传教育:将制作更加生动、易懂的宣传资料,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播救助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以及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2、继续完善主动救助机制:加大巡查力度,扩大巡查范围,及时发现和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3、完善身份核实机制:将加强与公安、住建等部门的合作,建立更加高效、准确的身份核实机制,缩短核实时间,提高工作效率。4、优化医疗救助流程:与医疗机构共同探讨更加合理、便捷的医疗救助流程,确保患病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5、推进多元化救助格局建设: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6、强化工作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确保救助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