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乡县> 西乡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办公室

西乡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29 16:28
单位名称 西乡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服务。业务范围:全县电子商务的指导、督促、检查。
住所 西乡县西大街82号(县政府院内)
法定代表人 晏玮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乡县经济贸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3万元 45.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3年我单位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的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单位章程的行为。二、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抓镇村站点建设运营。积极组织开展大规模县内外学习,组织全县各镇电商分管领导、电商专干、部分镇村电商站点负责人50余人前往勉县开展电商站点运营学习。组织全县各镇电商分管领导、电商专干、部分镇村电商站点负责人60余人开展本县镇村站点建设观摩和站点建设推进会,学习兄弟县区先进工作经验、打造我县优质电商站点,大力树标杆明方向。(二)抓电商物流仓储分拣中心建设运营。在春凯物流园建设1700㎡物流快递分拣中心,配备爬坡机、三轮车、分拣机等设备。整合快递企业4家(中通、韵达、圆通、百世)。实现电商企业发货,3公斤以内快递由以前8—15元降低到现在3.5—5元。同时,通过邮快合作(即邮政公司与快递公司合作)、快快合作(即快递公司与快递公司合作)、快商合作(即快递公司与商贸流通企业合作)三种模式进行快递入村,基本可以达到快件48小时到达电商示范村。(三)抓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市场化运营。目前中心已入驻县内电商企业22家,个人1人,与县内60余家企业和个人达成合作关系。对接落实20余种网销产品,为企业提供网销标准和销售软文设计、图片资料。为快速良好的将域内企业产品进行销售和推广,服务中心协助县域内电商企业开展直播活动32场,直播销售额累计60余万元。(四)抓电商活动。一是组织开展“汉韵西乡”网上年货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围绕县域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产品,利用线上各大平台同步开展活动,推介西乡好物。共销售牛肉干、吊瓜子、红薯片、红薯干、茶叶、面皮、腊肉、腊肠等产品。累计订单30000单,销售总金额达180万元。二是积极开展东方甄选产品对接推荐工作。西乡县利民粮油“汉鑫源”牌浓香土菜油作为我县优质粮油产品代表成功走进东方甄选直播间。累计订单150单,销售总金额达1.7万元。三是积极开展央视网产品对接推荐工作。黄池贡米、雨溪茶叶、西乡面皮、油泼辣子4款西乡县优质农特产品成功入选本次公益助农直播活动。全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66万,直播间点赞数达220万次。四是积极开展矩阵直播活动。组织“汉韵西乡”、“三人行三哥食品严选”、“寻农人”、“鹏翔茶业”、“果然有茶”、“高川味道”六个直播间同时开启直播。本次我县开展直播共计30场次,发货36000单,销售总金额达145万元。五是积极组织两河口镇站点直播助销活动。县电商办组织网络直播团队赴两河口镇助力农特产品销售活动。直播现场展销的茶叶、干竹笋、干土豆片、土蜂蜜等应季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累计7万余元。六是积极组织开展堰口镇电商站点展销活动。联合堰口镇开展消费帮扶暨茶叶、特色农产品电商展销活动。活动现场下单20余单,成交13600余元,预约订单30余单;网红达人直播3场次;茶艺表演1场。七是组织开展“全年乐享·全民盛惠 — 优品臻选·陕靓消费”第五届双品网购节,本次活动西乡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联合鹏翔茶业、汉峰食品、巴山荞园等多家品牌企业,其中涵盖汉中仙毫、毛尖、炒青、汉中米皮、油泼辣子、无花果干等优质商品。累计订单10700单,销售总金额达28万元。八是积极对接陕西头部网红木森直播产品推荐活动。成功推荐西乡县利民粮油有限公司、西乡县巴山荞园茶业有限公司、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产品。直播销售“汉鑫源浓香土榨油”、“汉鑫源纯香小榨菜籽油”、“雨溪代餐黑苦荞酥”、“汉家红茶”等产品,累计销售22200单,销售总金额达118万元。(五)抓电商培训。积极组织电商站点负责人、电商从业人员、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等进行培训,目前已培训5场次,235人。围绕“一县一品”,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电商培训,采取“ppt授课+现场演示”的方式,对数商兴农、农产品直播定位、账户搭建的技能和技巧、三农直播带货以及实操案例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村电商人才,为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六)抓网红培育工作。引导直播电商参与主体依法诚信经营,示范引领直播行业有序竞争,促进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平台可信、商品可靠、价格真实、主播诚信、消费者放心”为目标,推进“五星直播间”培育创建,广泛发掘、培育一批优秀“乡村网红”人才,打造可持续的“乡村网红”IP,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孵化网红IP“西乡煮茶”抖音直播账号,粉丝量达13.6万人,指导拍摄短视频71个,累计带农销售50余万。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2023年度,全县完成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33亿元,开展电商及直播培训5场次,235人次;培育本地带货网红1个;打造网销爆款产品1个;实物型电商企业纳归入统1户;开展汉中农特产品展销活动4场。电子商务已成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网销产品不足。全县农特产品以茶叶居多,但西乡绿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且以中低端为主,适合电商销售的茶叶产品研发不足、电商销售有限。除此之外,西乡牛肉干虽然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识,但因其产量有限、价格过高,市场认可度不强;工业、旅游等方面能拿出手的产品较少,网销产品的单一性制约了电商产业发展。二是电商人才缺乏。县级层面,统筹规划、综合服务、产品策划、营销推广、创业孵化、品牌培育等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人才制约十分明显。镇村层面,会电商、懂电商的人才很少,加之受物流、产品等制约,存在人才流失现象。从电商企业层面看,县内电商平台企业小而弱,运营团队专业化程度低,产品、资金投入不足,产品开发、包装设计以及网店设计、装修、推介等能力有限,影响了电商运行和产业发展。三是激励政策不足。近年县级出台鼓励发展电商优惠政策较少,财政投入少,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小,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强,未能很好的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难以吸引外地优质电商企业入驻。2、改进措施一是继续完善农产品上行及供应链体系建设,畅通网货供应渠道,提升农产品上行水平;二是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持续加大政策扶持。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完善农产品上行及供应链体系建设。一是围绕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品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立足茶叶、牛肉干、木耳、面皮等本土名优农特产品,整合产品、企业和渠道等资源,统一标准,提升规模,共推共享“汉韵西乡”区域公共品牌。二是在淘宝、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常态化开展电商直播,利用各大节庆、网络节日合作开展专题、专品销售活动,宣传推广县域网销农特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持续升级打造网销单品,完善网销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畅通网货供应渠道,提升农产品上行水平。(二)优化环境,促进电商招大引强工作。一是集中力量引进国内龙头电子商务及配套服务企业,对落户在我县的龙头电子商务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出台有针对性的招商政策,吸引中国百强电子商务企业、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优势企业、电子商务软件行业、电子商务支付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电子商务上市企业在我县设立营销分部、区域性配送中心、客服中心等。二是加快培育本地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挖掘模式新颖、成长性好的电商龙头企业和电商平台重点培育,对传统制造或流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并取得一定规模的,鼓励其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在融资和品牌运作上给予扶持。(三)继续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人社部门联系,争取项目相关资金,提高电商人才培训课程质量,根据市场发展更新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形式新颖,安排紧凑,注重实效,着重围绕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操作等知识对镇村站点负责人、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从事电子商务的干部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定期对培训学员回访跟进,辅助创业就业过程,促进提高培训的转化效率,为县域电商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四)畅通“最后一公里”送渠道。一是继续协调交通和邮管部门,打通农产品出村和工业品下乡流通渠道,研究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点和堵点,鼓励快递物流企业服务下沉、业务下沉,实现同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快递进村”服务质量。二是支持农村电商站点和邮政业务结合、快递业务结合、生产加工企业结合,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使用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农产品追溯体系,让山货成商品,让直播成农具,提升农村电商快递发展水平。(五)持续加大政策扶持。根据省市农村电商政策支持方向,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和资金实施细则,持续加强对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将支持重点放在农产品上行、人才培训、品牌培育、物流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