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畜牧产业试验示范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开发与质量管理服务。选育、引进畜禽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畜牧业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兽医防治技术试验、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奶牛良种繁育、奶牛胚胎移植和奶农实训。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 | |
法定代表人 | 肖红年 | |
开办资金 | 165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52.32万元 | 1286.2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畜牧产业试验示范中心 | 从业人数 4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省畜牧示范中心认真贯彻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为目标,突出党建引领和内部综合管理提升,着力推进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奶畜试验示范、饲草试验等重点业务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改作风、强服务,以扎实的畜牧试验示范工作,努力服务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保障以新发展理念统揽中心工作全局,突出党的建设政治功能,党政同向、干群同心,保障中心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运转。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常态化。今年以来,组织集中学习20余次、开展研讨交流6次。二是以“对标定位、晋级争星”活动为载体,抓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细化落实“三会一课”,落实党建日常工作,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2次,支部书记讲党课4次,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等主题党日活动12次。三是抓干部队伍建设。明确班子成员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持续开展“读书学习”和“座谈交流”等活动,倡导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四是抓作风建设。认真开展“主题教育”、“三个年”等专项活动,深入开展对标自查,深刻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把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穿始终,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五是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中心围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探索推行“专家时间”学习研讨和“标兵党员”活动。全年组织举办“专家时间学习研讨交流活动10期,近20名党员干部走上讲台,进修交流学习分享。在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奶畜试验示范和饲草试验等4项重点业务中设定“标兵党员”岗位,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中争上游,在工作中挑重担,在作风上做表率,通过“抓学习强根基,抓示范造氛围,抓服务促业务”等举措,不断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六是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厅直机关党委组织的“学思想、强党性、共奋斗”知识挑战赛、“党规党纪伴我行”主题征文、“农科讲堂”专技人员专题学习,“青农学堂”等各项活动,中心举办了“迎国庆庆丰收”职工趣味运动会,提升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七是在党风廉政上从严要求。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开展廉政谈话活动,切实落实驻厅纪检组在2023年厅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要求。二、立足职责职能,扎实开展畜牧试验示范(一)陕西省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一是根据省厅工作安排,结合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进展,制订《2023年陕西省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全省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采集工作方案》。二是按计划深入榆林、延安、咸阳、渭南、宝鸡、汉中等6市18个地方畜禽保种场(户),完成陕北细毛羊、陕北白绒山羊、滩羊、关中黑猪、陕南白山羊、陕南水牛、太白鸡等18个地方畜禽品种的遗传材料的采集,制作保存遗传材料7000份,其中精液6252份、体细胞748份。三是建立种质资源库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保障畜禽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四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将畜禽种质资源库纳入了全省畜禽保种体系建设名单。(二)奶牛性控繁育关键技术试验示范。一是组织实施《优质高产奶牛性控繁育关键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科创项目,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工和进度。二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西安、大荔、铜川等奶牛养殖场开展资源利用、种质扩繁指导服务,完成5个示范场头胎牛线性评定,形成5份科学的选种选配计划,针对中小型牧场在饲料营养搭配、良种繁育、高产奶牛资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三是开展奶牛种质资源保护,共采集10头澳洲进口荷斯坦奶牛血液和耳缘组织,5头纯种娟珊奶牛血液与耳缘组织。四是依托全省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平台,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垦牧工商公司,申报《良种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关键技术攻关与种质核心群建设》项目,筛选并采集8头超高产长寿奶牛、20头后备奶牛以及3头顶级公牛耳缘组织,开展克隆胚胎受体牛筛选,并分2批移植体细胞克隆胚胎试验,为奶牛OPU(活体采卵)-IVF(体外受精)开展提供依据。五是筛选高产长寿奶牛汇编《陕西百头奶牛图鉴》,发表《陕西奶牛良繁改良成效及对策建议》《新时期陕西奶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建议》等论文3篇。(三)奶山羊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一是组织实施《关中奶山羊良繁性控技术攻关与试验示范》科创项目,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工作任务,有序推进项目实施。二是通过在实验牧场开展关中奶山羊外貌评定,查阅羊只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性能等相关数据,筛选建立奶山羊核心群567只,其核心群平均单产大于2.5kg/只。三是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康构草业科技有限公司对使用TMR日粮的10个牧场开展饲料应用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并对TMR日粮把控质量关进行技术指导。四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富平县开展种质选育、精准营养技术指导服务,完成示范牧场奶山羊选育及羔羊生长发育效果评价、对4-6月龄公羊选留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并对选配出的15只优秀公羊进行饲养指导。五是开展奶山羊人工授精技术服务,从人工授精各环节操作入手,指导操作标准化,提高受胎率,项目共分37批开展奶山羊人工授精,配种母羊650只。六是针对奶山羊饲养管理关键技术环节编写并出版《奶山羊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四)饲草试验示范工作。一是组织实施《饲草新种类“定草一号”引种试验示范》科创项目,在中心试验站、陇县饲草试验站试验种植“定草一号”10亩,开展6个处理的种植密度与3种收获模式试验,多时段进行草产品检测分析,开展饲喂试验和种苗越冬保护试验。试验数据显示,“定草一号”在我省关中地区适应性良好,平均亩产可达12吨以上,干物质含量超过20%,粗蛋白含量接近10%,牛羊喜食,替代部分青贮玉米后无不良反应。二是在中心试验站、陇县、定边县开展了紫花苜蓿品种比较筛选试验,参试品种31个,试验种植面积110亩,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8个。三是开展了甜高粱、高丹草、黑麦、星际神农紫根草(聚合草)、星际神农龙凤草(蛋白菊)、沙打旺、红豆草等20个品种的新型优质饲草引种观察试验,试验面积100亩,筛选出甜高粱、高丹草、黑麦等8个优质饲草品种。四是开展了“黑麦+甜高粱(高丹草、苏丹草、青贮玉米)”轮作模式试验,试验面积40亩,筛选出“黑麦+青贮玉米”模式最具推广价值,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饲草产量。(五)秦川肉牛杂交组合试验。一是持续推进秦川肉牛杂交组合试验,截止11月底,2个试验牧场培育“安秦”、利秦”二元杂交后代163头;培育“德安秦”、“德利秦”、“利安秦”三元杂交后代51头。二是强化技术服务,组织专家深入试验牧场,指导解决生产数据测量不精准、记录不规范、标识不明晰、日粮营养搭配不合理、繁殖率低等技术难题。三是系统收集试验数据。截止目前,共核检试验数据1964条,修正查漏数据36条,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四是选择2种杂交模式的公母畜4头样本牛,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并分析二元杂交后代的屠宰率、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等10余项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指标,为研究不同杂交模式的肉牛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六)完成企业标准修订及业务培训工作。联合陕西康构草业科技有限公司修订完成《奶山羊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企业标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