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道路运输管理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提供管理保障。1、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与资质管理,汽车维修经营许可与资质管理、道路搬运装卸经营许可与资质管理、道路运输服务经营许可与资质管理2、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质管理,汽车维修人员资质管理、道路搬运装卸从业人员资质管理、道路运输服务从业人员资质管理3、道路运输经营监督与违章经营处罚4、道路运输质量纠纷调解。5、道路运输行业调查统计 | |
住所 | 铜川市王益区苗圃路原广电院子3楼 | |
法定代表人 | 党保明 | |
开办资金 | 15.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王益区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9万元 | 1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道路运输管理所.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一)加强部署安排,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全年开展安全生产理论学习6次、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12次,研判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及时部署阶段性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切实将省、市、区、局安全生产决策部署和相关要求落到实处。组织运输企业干部职工、从业人员持续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理念,提升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坚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行业监管,制定并及时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铜川市王益区道路运输企业包抓责任清单》等文件,通过定人、定岗、定责,细化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与各相关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及时调整充实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防汛抢险领导小组、突发应急小组;印发了《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铜川市王益区道路运输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全区道路运输交通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台账清单》《关于做好2023年道路运输行业春运和安全生产防疫防控等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五一”节前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国庆”节前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全区道路运输交通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教育培训、检查督导、隐患排查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位。(二)加强监督管理,压紧压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严把客运站场源头安全管理关,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三不进站八不出站”规定、省市际客运实名制售票查验制度、0时至5时停车休息制度,针对客货运车辆驾驶员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责令相关企业停运涉事车辆,组织驾驶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是大力推进客货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辖区内4家危险品运输企业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三是扎实开展客运企业客运站、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机动车维修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分别实行月度通报、季度通报,约谈客运企业、危运企业6家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四是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杜绝不具备技术条件的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严格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核查,对核查后不符合车型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营运手续。结合年度审验,严格车辆检测技术等级评定管理。报废客车17辆、普通运输车57辆。五是严把从业人员资格关,严格从业人员资格继续教育和诚信考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515人次,诚信考核2407人次。(三)紧盯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结合“防风险、保安全、迎盛会、庆华诞”安全生产及消防安保百日整治、秋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等各项整治行动,紧盯道路客运、危货运输、普货运输、出租行业消防等重点领域,切实加强对企业、驾驶员、运营车辆的安全管理。建立并落实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机制,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一患一策一档”要求,建立隐患整改台账,逐项落实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限,严格闭环管理。出动安全检查组12个,开展督导检查48次,检查道路运输企业150家次,排查安全事故隐患44起,全部完成整改。同时,抄送王益区行政审局,关于127家普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及更换,存在安全隐患,予以行政许可注销。(四)注重科技强安,加强重点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对我区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中心进行了信息资源集约整合,将监管对象由原平台的全区“两客一危”车辆扩展至全部班线客车、通村客车、危货运输车、出租车、和总质量12吨以上重型货车、牵引车等,进一步遏制了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在工作群通报客运车辆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离线位移等问题,监督企业查明原因,迅速整改。狠抓危货运输企业重点违规报警车辆源头管理,监督企业每周一对上周车辆上线率、车辆违规报警、主动安全报警等情况进行自查上报,对重点违规车辆及人员处理情况实行台账式清单化管理。每月对市级单位抄送的危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通报,对车辆上线率、车辆违规报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网络化培训、电子运单四项指标任意一项排名后3位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五)强化宣传教育,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学习教育全覆盖,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网络化培训教育、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考核合格“两类关键人员”8余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网络化培训1万余人次,提升了“两类关键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整体素质。全区道路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30余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20余场,客运站候车大厅电视、LED大屏幕滚动播放安全宣传标语和警示教育片100余条,张贴标语20余条。(六)加强预警提示,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部门、公安交警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工作微信群和汽车站、出租车LED屏幕,及时对极端天气进行预报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工作,发布天气预警信息50余条。健全完善应急工作体系,及时修订安全应急预案,督促企业积极开展应急演练,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应急演练12场次,80余人参加,提升行业管理机构、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应急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强值班值守,落实值班领导和值班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双休日、节假日全部在班在岗,做好值班记录、信息报送和交接班工作。二、精神文明和创文工作1、区运管依托行业特点,利用客运站场、交通工具、LED屏、宣传展板、横幅标语等载体,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控烟禁烟和巩固国卫成果等公益宣传,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2、抓好客运站场卫生管理。严格落实控烟禁烟措施,重点对站场环境卫生、绿化、饮水安全和病媒生物防制等进行严格治理,做到站容站貌干净整洁、垃圾日产日清、车辆停放有序、车体干净无污渍,车内禁烟标识醒目。规范公厕导向标识,保持公厕环境卫生,无异味。3、加强客运、出租车管理。定期组织客运车、出租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运营、文明服务和创卫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培训。督促常态化规范经营、车容车貌、车座套更换、车辆消杀、车内禁烟标志和驾驶员统一着装等进行检查,提升社会满意度。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当前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但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疫情长期反复的影响,道路运输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在传统安全风险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的大背景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因此管理机构及道路运输企业都应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防范重大风险的重要思想学深悟透,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道路运输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二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党政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行业严格自律、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支持监督”的要求,压紧压实“三个责任”,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确保安全责任落到实处。经常分析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紧抓并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巡查制度、警示约谈制度、工作考核制度、事前问责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督促企业在安全管理、安全投入、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事故风险责任等方面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在企业内部签订全员全岗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强化考核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压力传导机制,促使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责任,不断提升行业安全可控、能控、在控水平。三是坚持安全生产系统治理。紧抓源头防范,围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主线,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和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调整完善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清单》为依据,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解决制约安全生产源头防范的“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使安全生产风险在源头得到控制。严格行业安全准入,合理确定企业安全准入门槛,加快淘汰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逐步提升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加强从业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培训,着力培养和提升关键岗位人员职业安全技能。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将应急教育培训列为行业管理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四是加强改革创新和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重在细节、重在落实、重在坚持,要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推进行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信誉考核纳入企业信用评价范围,用好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实施“红名单”“黑名单”管理,将安全生产与经营准入、业务承揽、表彰奖励挂钩。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注重向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借智借力,培育发展专业化、高水平的社会安全服务机构参与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推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事故防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