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佛坪县> 佛坪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

佛坪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15:54
单位名称 佛坪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矿政管理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负责全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矿业权退出);负责土地复垦整理和项目管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承担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地质灾害调查处置和治理项目管理工作;全县地质勘查行业、古生物化石的监督管理工作;矿产资源储量和矿业权管理及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全县避灾搬迁工作。
住所 佛坪县袁家庄镇振兴北路33号
法定代表人 翟亚明
开办资金 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佛坪县自然资源局(县不动产登记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2万元 0.2万元
网上名称 佛坪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由于机构改革,对单位法人、宗旨和业务范围、举办单位进行了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认真编制方案,落实防灾责任。编制印发《佛坪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完善了全县16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网络,发放“两卡一预案”到点到户。与各镇办、相关行业部门签订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逐级逐层夯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二是紧盯隐患排查,强化预警响应。全面落实汛期“三查”制度,实行日报告,扎实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今年联合县气象局共发布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0期,累计组织撤离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4989户11210人次。三是强化培训演练,提升防灾能力。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7个镇办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智慧管理平台汉中地灾APP操作使用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县镇村群测群防人员200余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培训、演练169场次,参加人员2242人,提前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培训演练全覆盖目标任务。同时结合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咨询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不断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打通地质灾害防治最后一公里。四是强化应急值守,做好技术支撑。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带值班制度,落实地质灾害“平战结合”技术人员驻守,及时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汛期以来,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应急调查9次,编制调查报告9份。五是积极推进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已完成。六是发布佛坪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完成佛坪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布。(二)土地复垦工作一是新增补充耕地项目。2023年下达佛坪县占补平衡300亩任务,2023年先后分批申报立项土地开发项目5个面积339.25亩,2023年通过市级验收,省级核实完成新增耕地31.08亩。二是旱改水举证报备。整改到位的30.3亩旱改水地块全部举证上传监管系统,已通过市级审查和省厅审核,待自然资源部核准。三是粮食产能报备。28万公斤粮食产能报备任务涉及我县2017年以后实施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纳入报备范围,3个项目新增粮食产能核实报告已通过市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报送市局审查,待审查通过后送省厅审批,形成新增粮食产能。矿政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矿政管理,发展绿色矿业。全县有矿山5个,有效期内矿山1个,过期矿山4个,全部处于停产状态,均不具备绿色矿山建设条件。完成了省督察办反馈贺家沟建筑石料矿违规延续问题整改,整改工作通过省市验收。二是全面完成“洗硐”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24个停产停建和关闭废弃矿硐,以及探矿权、历史遗留矿山、保留矿山排查封堵情况进行“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同时制定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与相关镇签订废弃矿硐监管责任书,明确属地镇党委、政府,以及村组监管责任。三是加强检查执法,未发生无证开采、超层越界、私挖盗采等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与5家矿山签订安全责任书;四是做好法定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将安全生产抓实抓细抓早;抓好安全隐患整改,市督察组反馈矿山安全隐患后,我局及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确保按时完成问题整改;认真开展“安全第一课”教育活动、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进一步树立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生态修复工作一是发布佛坪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3年完成佛坪县生态修复编制及发布工作。二是完成佛坪县佛坪县水磨沟石英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对岳坝镇水磨沟石英矿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目前已完成施工建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按照“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布预警、果断撤离”的地质灾害防治闭环管理模式,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根本,通过实施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管控和能力建设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二)进一步加强检查执法,全县未发生无证开采、超层越界、私挖盗采等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不足。虽然在册隐患点群测群防实现了全覆盖,但总体防治能力还不高;自动化监测仍处于起步阶段,基层防灾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应急处置资金短缺,小滑小塌处置等缺少资金保障。二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县是生态保护重点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1.19%,耕地后备资源适宜开发的地块基本已开发利用,从而导致无耕地后备资源可立项的困境。(二)改进措施:一是充分利用“人防+技防”,指导监测人员定期开展巡查排查、规范记录;加强监测预警设备运行维护,确保设备在线率,及时核实处置预警信息;进一步深化人防技防融合,及时预警响应。二是加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充分深入实地调研,深挖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进一步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继续加强地质灾害日常管理。以汛期地质灾害防范为重点,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抓好值班值守、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和技术支撑工作。(二)加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步伐。提前谋划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三)持续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积持续巩固提升矿区恢复治理成果,促进全县矿山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同时,积极探索评估采矿权退出机制,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四)结合2024年占补平衡任务,提早准备谋划占补平衡新项目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