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长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子长市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地质环境提供监测服务。重点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组织实施灾害整治工作,开展地质遗迹保护。 | |
住所 | 陕西省子长市城关中学大院第三排1号 | |
法定代表人 | 秦源水 | |
开办资金 | 27.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长市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万元 | 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全体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自然资源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严格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积极履行本单位职责,努力工作,基本完成了所定目标任务。现就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开展隐患巡排查。全市现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10处,其中滑坡64处,崩塌46处,涉及581户1688人2268孔(间)窑(房),威胁财产5665.2万元。根据年初安排和省、市有关工作通知精神,我站严格监督指导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各相关单位集中力量,重点对在册地灾隐患点、64处高陡边坡风险点、卫星遥感解译的风险隐患、黄土陡崖下切坡建房修窑的周边及其他人员活动密集区域开展巡排查76次,更新发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691份、《地质灾害监测记录》110本。(二)编制印发年度防治方案。根据国务院和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延安市《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冻融期巡排查结果和2023年气象降水趋势预测,认真编制并报请市政府于4月19日印发了《子长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子政办发〔2023〕15号),划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时段。与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签订了《2023年子长市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16份,夯实各级、各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职责。(三)全覆盖应急演练及宣传培训。根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于6月20日前全面完成了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避险演练任务,并利用“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6.25”土地日等主题活动,发放宣传挂画2600余套,简易知识资料7000余份,设立集中咨询点12次,坚持做到边排查、边宣传、边培训。今年,基层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员和责任人调整较多,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水平,我站组织召开了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会议邀请驻市地质灾害防治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专家教授,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及相关APP的安装使用进行了讲解培训。通过培训,使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对滑坡、崩塌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应急避险技能,监测员掌握了APP安装和使用方法。参会人员还对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种全会精神及《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灾害管理条例》等进行了集中学习和讨论。10月13日,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的通知》(陕自然资勘发〔2023〕59号)要求,组织全市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双控”培训会议,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前期基础资料准备工作。(四)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值班制度。2023年汛期,我们始终坚持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每天安排一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带班,同时主要负责同志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突发情况。每日值班两名(一名主班,一名副班)。连阴雨期间,及时组织人员到点排查,了解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并将变化情况及时汇报领导。(五)督查地质灾害隐患防范应对。汛期成立4个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督查组开展16次实地督导检查,并积极配合市安委办、市防汛办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及防汛工作督查,指导全市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组重点做好隐患点“两卡一预案”更新发放、威胁对象数据信息更新、隐患点监测记录填写、树立警示标志及“闭环管理”撤离安置受威胁群众等工作,并严格要求落实落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六)全面推进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一是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栾家坪街道庙湾沟滑坡治理工程和南沟岔镇陈家山崩塌治理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评审、技术交底及主体施工等工作,截至目前治理项目已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待初步验收。二是全面启动安定镇1:1万城镇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评价野外调查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1万地质灾害测量229.17平方千米,完成17个行政村斜坡单元调查,项目总进度90%。三是建设完成2023年度10处地质灾害45台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目前运行状态良好。(七)配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2023年,我站坚决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省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要求,组织专家积极配合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延安市政府及子长市政府调查组开展开展疑似地质灾害灾险情应急调查4次,提交疑似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3份。(八)谋划储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建设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主汛期结束后,我站主动对接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并组织业务骨干谋划2024年地灾防治项目申报入库工作。一是申报入库黄家山片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5566.5万元,涉及受威胁住户49户166人。二是申报入库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3处地质灾害隐患排危除险项目,项目总投资150万元,涉及受威胁住户14户53人。三是计划安装4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二、取得的社会效益:能过多全年对我市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及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应对灾害的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三、存在问题一是我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占辖区总面积的45%,今年的极端降雨集中在7-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80%,特别是短时间的强降雨天气,极易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近年来灾险情呈多发态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二是个别乡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2023年度防治方案中要求的地质灾害零报告制度执行不严,镇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及隐患点应急避险演练活动次数开展较少,领导班子换届导致相关工作延续性不够等,严重制约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四、整改措施:(一)开展经常性地质灾害监督检查,督促镇街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零报告制度。(二)进一步加强与防汛、气象、水务等相关部门单位协作,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三)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努力提升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识灾避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强化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二)做好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更新和2023年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的收发及监测员补助发放工作,对隐患点监测记录及隐患体稳定性进行总结分析、评价。(三)编制印发《子长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与各镇、街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做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巡排查工作,夯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积极布署汛前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及时更新群测群防信息库数据。(五)进一步规范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监管人为引发地质灾害活动,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势头。(六)结合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做好黄家山片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2024年排危除险项目的勘察及科研入库。做好安定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收尾工作。配合做好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项目建设。(七)严格执行地质灾害24小时值守、信息速报、零报告等规章制度。坚决杜绝迟报、缓报、漏报、瞒报。(八)邀请技术单位对目前无威胁对象的在册隐患点进行技术认定并申请核销。(九)进一步加强与技术支撑单位合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准备,确保一旦出现灾险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应对处置,并对灾险情及时跟进分析研判。(十)按照市级单位结对帮扶工作要求,全面做好结对帮扶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