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陵区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本行政区域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体系、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 | |
住所 | 杨凌示范区城南路与水运西路十字口向东50米路南 | |
法定代表人 | 杨安祥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陵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12万元 | 77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陵区气象局.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杨陵区委政府和示范区气象局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工作,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制定了《杨陵区气象局2023综合业务能力提升方案》,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安排技术保障人员24小时值班。综合观测业务质量稳定,国家气象站数据可用率99.97%,及时率99.86%,稳定运行性99.96%,各类月数据报表均按时制作上传,数据处理准确无误。2.及时完成政府及相关部门服务对象信息更新,更新预警信息接收人员信息817条。及时向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重要天气报告、预警信息,强化与区防汛、应急、城管、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应急联动,针对关键性、灾害性天气过程,及时通过微信、电话、传真等进行预警、叫应。在杨陵区防汛工作会上,分析预测汛期气候形势,全力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3.针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短时强降水、连阴雨等重要天气过程,主要负责人及时叫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值班领导及防汛办、城管局等部门,提醒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区政府领导及时做出安排,应急、城管、水务、自然资源等各相关部门“以雨为令”积极响应,全力做好应急处置。4.紧盯杨陵区重大活动,针对上合组织减贫论坛、杨陵区油菜花节、重点项目季度观摩会、蘸水面大赛、迎“五一”篮球赛等活动开展专项气象服务保障,共制作发布相关专题服务产品21期,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决策依据。5.做好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与区农业园区办开展了农业气象服务座谈,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夏收夏种进度,每日及时报送三夏气象专报。6.全年准确预报寒潮、连阴雨(雪)、浮尘、雷雨大风、暴雨、高温等天气过程36次,发布重要天气报告、灾害性预报、精细化预报共55期,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产品92期。针对灾害性天气发布大风、暴雨、雷雨大风、高温、寒潮等预警信号59期,对流性天气预警平均提前量达到85.6分钟。全年共发布微博信息1300余条、手机短信19.7万余人次、大喇叭31.9万余条次,微信公众号28期。积极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得到区委区政府充分肯定,在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防汛工作会、三夏工作会等会议中对气象工作给予认可。5月31日,区政府区长李朝喜到杨凌国家气象站检查汛期气象设备运行情况,对气象服务工作表示肯定。7.制定了省局人影安全专项巡察整改方案,健全了人影安全责任体系。制定了年度作业计划和培训计划,开展人影作业应急演练。为人影指挥及作业人员购买了人身保险,适时更新作业安全射界图。开展人影安全检查,排查问题隐患,圆满完成中国-中亚峰会专项活动人影保障工作。8.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气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安全生产会议工作部署,增强安全生产大局观和防范意识。对国家气象站每周巡视两次并每日通过监控软件查看仪器设备情况。在节假日前对观测站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积极参加杨陵区5.12“防灾减灾日”、6月16日“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做好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堵塞漏洞。按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做好车辆、防火、防盗、人身等各项安全管理。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区政府印发《杨陵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加快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能力、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领域气象保障服务、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四个方面提出13项主要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夯实杨陵气象高质量基础。2.2023年我区出现高温、暴雨、强秋淋等灾害性天气,我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不断提高预报预警信息准确率和提前量,扩大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在防汛抗旱工作会、汛期防汛调度会、冬季恶劣天气应对安排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天气气候趋势、气象灾害预测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灾害防御建议,为政府防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加强与区防汛等部门的应急联动,针对关键性天气过程,及时通过微信、电话、传真等进行预警、叫应,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3.强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及时更新区级领导、各部门气象服务对象信息。准确预报寒潮、连阴雨(雪)、浮尘、雷雨大风、暴雨、高温等灾害天气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微信、传真、大喇叭及爱杨凌、杨凌视线、杨凌发布等媒体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性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4.紧盯“夏收夏播”、“秋收秋种”等关键农时节点,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及时掌握农业生产进度,做好全过程专项气象服务。针对重要天气,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出农业生产建议。区农业部门根据雷雨天气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开展抢收,督促种粮农户和经营主体抢抓雨前时机,连夜开展抢收、抢播工作,全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5.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通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和手机APP,面向131家农业合作社、449户设施农业种植户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助力农业增产增收;每旬、月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旬、月报,分析天气气候形势,提出针对性建议,成为指导基层农业生产有效趋利避害的重要参考依据。6.陕西高新农业气象保障工程—旱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项目方案获省局批复,新业务平台投入业务运行。完成杨陵区防灾减灾指挥平台气象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在主汛前交付区应急管理局投入运行,为杨陵区防汛减灾提供支撑保障。根据《杨陵区政府和杨凌气象局共同推进杨陵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凝练谋划“杨陵区气象防灾减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由区发改局立项,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支持。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对标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要求、融入杨陵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不足,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现代化水平和气象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整改措施:全面主动融入杨陵区发展大局,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加强与各领域联系合作。2.业务人员综合水平、技术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整体素质能力与工作需求存在矛盾;整改措施: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加强业务人员能力培训,积极督促个人自主学习,打造杨陵区气象人才团队。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强化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针对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按照迭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业务流程,着力提升预警提前量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提高精准发布能力。进一步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强化应对极端天气的部门联动能力。2.持续做好各项气象服务保障。重点做好乡村振兴、城市运行、生态环境、社会民生、交通安全等领域气象服务,为杨陵区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强化部门合作、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机制,提高面向政府决策指挥和应急管理的气象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做好汛期、冬季雨雪恶劣天气、节假日等关键时段、重要天气过程气象保障,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3.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落实《杨陵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杨陵区政府杨凌气象局推进杨陵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加强部门合作,积极推动“杨陵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落地,争取各方项目资金,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