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耀州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河流、水库等水工程水旱灾害防御规划、预案编制的基础性技术服务工作;承担水旱灾害防御监测数据分析、预警服务和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的建设维护工作;承担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工作,提供应急灌溉送水服务;协助做好河流、山洪等水灾害防御工程、水毁修复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水旱灾害防御预案执行,参与应急抢险技术服务和水旱灾害防御的应急水量调度工作;完成区水务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北新巷3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梁厚荣 | |
开办资金 | 13.5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耀州区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3万元 | 69.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水害灾害防御中心在局机关的统一领导下,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及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全年无安全生产事件发生、无因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我区人员伤亡事件;扎实做好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完成了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全年工作任务。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2023年,我中心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早检查、早落实,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落实了各项山洪灾害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了全年无安全生产事件发生。(二)雨水情、工情及灾情根据耀州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统计,2023年雨水情工情:雨情:2023年5月26日-10月15日全区共经历8轮降雨过程,降雨量452.5-684.7mm。水情:沮河柳林站最大流量123立方米每秒(7月28日17时40分);漆水河耀县站最大流量32.6立方米每秒(7月30日17时56分)(沮河警戒流量100m³/s、漆河警戒流量200m³/s)。工情:截止2023年10月8日08时桃曲坡水库、高尔塬水库、沟西水库、友谊水库、涧沟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灾情:截止10月8日,8轮强降雨造成防洪设施及供水工程不同程度受灾,河道护岸受损最为严重,共造成水利工程24处水毁,共计需水毁修复资金2440.6万元。今年汛期全区山洪灾害防御未发生任何险情。(三)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一是贯彻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汛前深入学习各级关于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中省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指示,全力做好各项山洪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明确工作分工与责任,细化全年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结合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汛期根据气象预报及雨水情信息,区水务局适时启动4次水利系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主动做好防范工作。二是及时监测预报预警、合理安排水量调度,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出现险情时能快速科学处置。更新落实区镇村三级责任人共计615人,其中重点区域河段防汛28人、水库防汛14人、淤地坝防汛21人、镇(办)山洪灾害防御44人、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508人。在各水库醒目位置设立了三个责任人公示牌。对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及10处自动雨量站、6处自动水位站、2处河道视频监控进行了全面改造维护,落实了管理员和预警员,制定了运行管理制度。三是实地走访,核查山洪灾害危险区。我区原有山洪灾害危险区50处,涉及7个镇(办),3月份耀州区水务局同市水防中心、相关镇(办)、村组四级联动对原有的山洪灾害危险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动态核查,经核查我区现有山洪灾害危险区25处,涉及5个镇,共计623户、2208人、房屋2925间。并在25处山洪灾害危险区均张贴山洪灾害危险区防御公示牌、发放明白卡、每处山洪灾害危险区均落实4名防御责任人,切实保障了今年汛期山洪灾害危险区的安全度汛。四是科学修编预案,加强防御宣传。已完成区级4类预案和18份镇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修编报批工作。共计发放明白卡160份、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册1500本、向150多名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6次900人次,提请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先后组织开展8次山洪灾害防御培训、累计150人次,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各级防御责任人进行培训,指导各镇办进行防御演练16次。增强了群众的防洪意识、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山洪灾害损失。五是全面排查隐患,完成水毁修复。对全区山洪灾害防御系统、水毁修复工程进度情况完成了汛前排查。共计排查发现风险隐患13处,汛前均已完成整改。2022-2023年度我区先后实施了5处水毁堤防修复工程,目前均已完成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2.49万元,完成水毁堤防修复3.9km。汛前通过堤防修复工程提升了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今年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确保了今年汛期安全度汛。六是加强应急值守,及时预报预警。2023年提前进入值班值守状态,于5月26日已进入24小时应急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加强了同气象、水文等部门的协作、灵通信息,通过耀州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时监测自动站点信息、分析监测数据及雨水情信息。及时参加省市视频会商调度,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汛期共计参加山洪灾害防御、江河库坝防御等专题会议及雨前、雨中联合调度会议共计25次,我局每次会后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及时报送雨水情、工情、汛情及工作动态,滚动发送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息。共向各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发送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短10次1740人次,适时启动水利系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4次,确保了今年汛期未发生任何险情,基本安澜。(四)迅速组织开展水毁修复一是做好全面总结,及时查漏补缺。汛后对本年度防洪工作进行总结,做好雨情水情等材料的整理收集汇编工作,分析、研判2023年度工作中的不足及经验,根据薄弱环节进一步修订完善防御洪水预案,对发生险情的部位进行检查,排查整改各类隐患。二是更新预警设备,提升监管能力。汛后同专业的第三方对区级预警平台及镇村级简易预警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中存在隐患的设备及时修复更换,重点安装补齐山洪灾害危险区所需预警广播及简易雨量报警器。同时积极进行预警设备运维培训学习,提高运行管护能力。三是组织水毁排查,实施水毁修复。每轮降雨过程后及时分组进行了险情灾情统计工作,截止10月8日,强降雨共造成水利工程24处水毁,共计需水毁修复资金2440.6万元。以上24处水毁水利工程已及时上报。后续降雨过程及汛期结束后我中心将继续做好水毁灾情的统计上报工作,对水毁情况全面收集整理上报,建立水毁修复项目清单,制定水毁修复方案,积极争取中省水毁项目资金。2023年底完成项目审批,年初进行开工建设,2024年汛前完成水毁修复。(五)驻村帮扶工作耀州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选派优秀干部脱离原单位工作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主要领导能坚持每个季度到村指导开展帮扶工作,分管领导坚持每月到村解决并推动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是就业帮扶方面。积极联系水库移民管理中心结合村主导产业开展果园管理培训,培训200余人次。对接区人社局增设已脱贫户区的公益性岗一名,为已脱贫户年增收22800元。二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乡村振兴帮扶资金1万元,用于解决村两委急切困难及相关问题。同时引进项目资金80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一座,完成二组主干道水毁道路及排水渠修复工作,提升了群众人居环境及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汛期根据气象预报及雨水情信息,区水务局适时启动4次水利系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主动做好防范工作。二是更新落实区镇村三级责任人共计615人,其中重点区域河段防汛28人、水库防汛14人、淤地坝防汛21人、镇(办)山洪灾害防御44人、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508人。对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及10处自动雨量站、6处自动水位站、2处河道视频监控进行了全面改造维护,落实了管理员和预警员,制定了运行管理制度。三是在25处山洪灾害危险区均张贴山洪灾害危险区防御公示牌、发放明白卡、每处山洪灾害危险区均落实4名防御责任人,切实保障了今年汛期山洪灾害危险区的安全度汛。四是完成区级4类预案和18份镇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修编报批工作。共计发放明白卡160份、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册1500本、指导各镇办进行防御演练16次。增强了群众的防洪意识、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山洪灾害损失。五是排查发现风险隐患13处,汛前均已完成整改。2022-2023年度我区先后实施了5处水毁堤防修复工程,目前均已完成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2.49万元,完成水毁堤防修复3.9km。为今年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确保了今年汛期安全度汛。三、存在问题一是预警平台方面。区级预警平台因数据库服务器配置较低,设备老化,后台数据库处理数据速度太慢,导致整体数据延迟较大,后台数据处理环节较多,数据维护工作量较大。二是专业人才缺乏。随着信息化在水灾害防御工作中应用,专业人才缺乏越显突出。三是经费不足。今年汛期水毁严重,水毁修复资金缺口大。全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维修养护任务重,群测群防防御使用的预警广播、简易雨量报警器使用年限超期(规定年限5年,现大部分已使用12年),大部分简易预警设施需要进行更新更换。四、整改措施根据存在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支持,提高防范意识、提高警惕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吸纳专业人才和提高现有人员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五、下一步工作1.整理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资料,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依据。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展水毁防洪工程修复工作。3.加强对预案以及“防洪法”、“防汛条例”等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促进防汛工作的有序开展。4.加强物资储备与管理,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的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