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汉台区中心敬老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发展。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残疾或者未满十六周岁的村民提供供养服务。 | |
住所 | 汉台区七里街道办事处金华村 | |
法定代表人 | 穆涛 | |
开办资金 | 288.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汉台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83.4万元 | 4543.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高质量护理服务推进年,环境优化提升年,干部作风转变年。以“作风能力建设年”为主线,强化“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鲜明导向,以实干实绩创新推动养老工作,着力引导党员干部在“四比四看”中用学深悟透检验政治自觉,用实干担当检验精神状态,用高效精准检验为民情怀,用争先创优检验实际成效,以攀高比强的姿态加快追赶超越,奋力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进汉台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二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二)、以敬老之心打造平安敬老院,强化安全生产,织就有温度的民生兜底保障网。我们在服务管理工作中始终将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强管理,细化服务,确保老人在敬老院生活的舒心、放心和开心,确保敬老院和谐、稳定、发展。一是强化隐患排查。对老人宿舍、餐厅、厨房、仓库等重点区域开展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排查用电用火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督查整改,对部分老化线路进行改造,更换开关;对“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消防应急组织机构”进行公示,并组织工作人员和老人开展消防知识培训,提高消防意识,增强消防四个能力,目前中心敬老院消防改造工程已完成立项,可研,申请上级资金已落实,完成消防改造图纸审验,即将邀请招标。二是注重安全教育。针对老人生活习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随即召开了院民大会,禁止在楼道、走廊嬉戏,禁止趴窗户,以防发生意外;禁止卧床吸烟,严禁院内人员私接电线、私用电器、私用明火,禁止使用与生活无关的易燃物。对老人房间进行大检查,清理出的刀具及打火机,小电器强行没收。三是严格岗位责任。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要求职工时刻提高警惕,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强化落实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夜间巡查制度,做好值班日志,密切掌握老人动态,尤其对患病和高龄老人落实专人重点关注。四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严格食品安全管理,严把食品采购关,严控食材加工关,严把环境卫生关,严格执行“月调度、周排查、日管控”,建立食品采购台账,做好食品留样记录,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老年人饮食安全。11月顺利接受了省食品药品安全督导检查,进一步促进我院精细化管理,筑牢食品安全“防控墙”,全力以赴守护我院“舌尖安全”。严格按照药品安全卫生标准进行使用,按要求做好老人服药记录,确保老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坚决杜绝使用过期或劣质药品;做好患病老人的跟踪随访,并密切观察老人病情,保证药品使用安全。五是重视心理疏导。对有情绪不稳定的老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化解矛盾,消除疑虑,及老人之所急,加强与老人亲属联系,通过打电话,微信视频,看望,让老人感受到爱与关怀,必要时联系市精神病医院来院开展心理疏导和治疗,确保老人心理健康明朗,彻底杜绝发生打架,自残、自杀等老年人意外伤害。六是落实过冬物资。及时为老人添置厚棉被,毛毯、棉衣、棉鞋、棉袜、保暖衣等冬季生活用品。开放空调,为老人准备抗感冒中药,并辅以适合冬季的高热量食物,用一餐饭的温度标注民生的厚度。确保老人健康平安,为老人的幸福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强化专业培训,护理技能有提升。开展养老护理知识培训和技能比赛,今年,我院6名护理员参加汉台区第一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的好成绩,不断激励着护理员提能强技。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坚持每年对干部职工进行量化考核,重点考核服务态度、服务水平、老人满意度等,评选出“星级护理员”,且评优罚劣。努力培养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工作团队。(四)以助老之心打造示范敬老院,加强硬件建设,推动精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一是硬件建设是基础,安享晚年是关键。区中心敬老院始终把打造宜居、宜养、宜乐的幸福家园作为主线,把满足特困人员衣食起居各种需求作为服务核心,不断健全完善各类配套功能和服务设施,全力营造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在市、区民政局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坚持一年一改造一提升,老人房间更加舒适化,设施设备更加现代化。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房间内数字电视、空调、风扇,床被、桌椅、衣柜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房间内外无障碍设施配备、紫外线消毒车、呼叫系统设置、AED除颤仪,以及消防安全设施到位,院内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有效保障了老人的居住安全,做到了功能化、人性化。二是积极实施医养结合,塑造服务新标杆。为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整合有效资源,与汉中市人民医院协商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与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建成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实施了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医院选派了1名全科医生和2名护士长期坐诊,实现了“医养结合,康复并重,先治后养,持续照料”的新型医养结合模式,对老人提供疾病预防、老年医疗、心理安慰、康复护理、老人病情跟踪随访和临终关怀等医养服务。并定期深入区域敬老院进行巡诊,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讲,不仅如此,我们还为每位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一年一体检,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确保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三是借助民营医疗机构,拓展健康养老服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民营医院有着拓展健康养老服务的强烈意愿,并非常乐意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通过承接政府部门的保障性医养服务,获取相关政策和行业业绩,从而给特困供养对象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除原有合作单位汉中市精神病医院以外,我们先后还筛选确定了汉中市仁康精神病医院、汉中市仁祥精神病医院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就医机构,主要收住易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对象。同时,与第三方机构西安海豚蓝馨签订病患陪护协议,为老人在住院期间提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护理照料,真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切实解决了危重症患者的陪护问题。四是队伍建设让服务有高度,制度建设让服务有尺度,亲情照护让服务有温度。区中心敬老院将继续按照民政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提升115条及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星级评定标准,逐项对标提升,让组织放心,让老人满意,让亲属称赞,为特困老人幸福、有尊严地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不断开创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新局面。(五)凝心聚力开展“进、知、解”工作。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名党员干部分别深入到武乡镇、铺镇、七里办事处等地,共计452户特困供养对象家中,围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这一主题进行走访,发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深入一线、了解基层、融入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当好困难群众的联络员、办事员和服务员,努力达到工作作风有新转变、干部队伍有新面貌、敬老事业发展有新业绩的目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区中心敬老院现集中供养448人,其中精神病院183人、医院住院8人,(男395人,女53人;60-69岁94人,70-79岁124人,80-89岁15人,90岁以上2人,60岁以下患有精神类残疾、失能失智人员213人)。失能106人,占比23.6%,半失能295人,占比65.9%,自理47人,占比10.5%),特困集中供养人员80%以上的服务对象有肢体残疾、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等不同缺陷,照护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现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为特困老人幸福、有尊严地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新局面。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院内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无法全面照顾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2、改进措施。对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检查115条标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训和心理辅导培训。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强队伍。积极培育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吸纳年轻、高素质护理员加入,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薪待遇保障,给与其职业发展、表彰奖励等支持,建立激励机制。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到外县养老机构学习、交流,找差距,查“短处”,让职工带着责任抓落实,带着感情做服务。2、重服务。严格对照中省市养老服务质量标准115条,不断增强护理员的业务技能,通过“轮岗制”,“最美护理员”评比,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确保特困老人平安幸福。3、促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对标完成护理型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敬老院供养服务与照护能力,提高失能、半失能供养人员的生活质量。4、树亮点。继续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优势,切实做好医养结合工作以及特困老人护理工作;延伸服务范围,逐步将农村困难家庭及失独家庭困难特困老人拉入服务范围。5、活气氛。采取多种形式方式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老人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