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洲县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子洲县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科技推广与科技项目申报,科技知识的宣传咨询,农村适用性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培训、技术服务和指导科技中介组织;负责秦创原实体工作平台建设,为秦创原建设提供技术、设备、数据等方面支持;负责秦创原建设成果的发布与转化,为技术转移、投融资等活动提供服务保障;负责秦创原建设的宣传推广、信息发布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民街168号401室 | |
法定代表人 | 王鹏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洲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万元 | 1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子洲县科技推广和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来,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在发改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单位统筹科技资源、统一科技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秦创原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发展优势,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秦创原建设,凸显科技驱动创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凝聚创新资源,强化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搭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秦创原建设以“一原一街多区”为抓手,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按照“3365”战略部署,狠抓创新平台建设。一是突出“一原”建设。秦创原子洲创新促进中心选址挂牌于颐和小区南区街面,完成中心的布局设计、装修装饰、设备配置,现已入驻黄芪研究院、人才服务中心、陕西阑珊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子洲县缔开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科技企业、科技人才提供有场所、有设备的创业舞台。常态化推进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二是大力推动科研项目转化落地。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青蟹养殖落户子洲县龙水源生态农场,依托宁波大学和榆林市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服务团,青蟹养殖项目成功落地翻开子洲县海鲜产业的新篇章;促成子洲县天赐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中国医学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合作,提升了黄芪的品牌竞争力和黄芪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产品多元化,推动了黄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托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生物有机肥研究团队,实施百万吨四代生物有机肥(羊粪)生产项目,主攻第四代土壤调理生物有机肥生产关键技术。建设大型生物有机肥生产加工厂,实现第四代土壤调理生物有机肥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打造乡村电商空间,共入驻企业12家,依托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优势,通过“电商平台+主播培育”等模式,汇聚电商扶贫政策和业务服务,为他们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把家乡优质农产品推广到千家万户,以电商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打造爱豆众创空间,到目前为止子洲爱豆空间在孵企业有11家,毕业企业有4家,依托互联网优势,为创业者提供成长和服务,同时还提供创业培训、人才培训、解决周边闲散人员就业问题、引进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了团队与人才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和投资结合,促进创业项目的成长和发展;打造子洲县黄土坪黄芪“星创天地”。子洲县黄土坪黄芪星创天地由子洲县黄土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建,专为复转军人、返乡大学毕业生、返现农民工、科研人员、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职业农民及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贫困户等创客主体提供理想的实训空间、社交空间、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是为创客们提供产业技术实训、互联网+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开放式孵化空间,指导创业之星自主创业,开办合作社,营造大众创业的氛围,促进黄芪产业健康发展。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子洲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通过抓学习、抓队伍、抓业务、抓宣传,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强、作风强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提升科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培育科技经理人2名,完成技术交易合同1038万元,转化技术成果4项。二是培养“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支共13人,开展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农田适水改土技术研发与应用、区域气候、水分、栽培条件和生态环境相宜的土壤结构调优改良和快速增碳培肥原理与技术。三是培育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专家团队一支共10人,涉及农、林、牧三个专业领域,到县重点村镇开展科技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四是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名,即潜在战略科学家高晓东博士和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霍高鹏博士。五是开展科技人才培养日常工作。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4支,分别为山地苹果产业服务团、秦创原创新服务团、中药材产业服务团、市县服务团,团队每个成员在所在合作社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一对一、手把手的技术培训,生产示范,累计实施培训27场次,现场指导培训果农2800多人次,通过现场、远程技术指导42次,通过电话、微信平台及微信公众号答复果农技术问题1800多条。选聘4名工业科技特派员,规范企业财务工作,深挖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帮助企业从项目立项、技术攻关、健全研发投入辅助账到申请税务加计扣除,探索“企业+工业特派”研发统计新局面,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服务“三农”和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等方面的作用。三、推动落实规上工业“七有四清零”按照企业梯度培育倍增计划“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步骤分门别类的对科技型企业和规上企业进行培育,助推企业成立科技管理内设部门并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组划、有规划、有业绩”的“七有”标准,实现科技型企业无科研机构、无研发投入、无知识产权、无科技人才的“四清零”,确保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2023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1家,其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有5家(富华、鑫润、天赐、天芪、金源五家公司),占比达到45%,在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的指导下,完成R&D统计1601.64万元,其中基础技术研究投入768.9万元,技改项目832.74万元。5家有研发企业有研发人员52人,占企业人员总数的23.5%。四、科技型企业培育情况科技型企业培育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相结合,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今年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较去年全年增长39%,入库高新技术企业8家,较去年全年增长100%,瞪羚企业1家,增加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一家,即榆林宇恒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积极对上争取,加强与省市对接,协助企业开展省市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扶持企业申请省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8项,市级科技项目30项。凝练子洲县黄芪产业化发展路径市县联动项目一个。六、落实科技奖补政策,加大科技型企业奖补力度根据榆林市秦创办《关于对现2022年度秦创原若干奖补政策的通知》〔2023〕5号)文件要求,申请市级奖补资金400万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引导、鼓励和支持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进一步实施科技行动,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七、加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营造全民“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打造秦创原文化宣传长廊,发放宣传资料,科普书籍,实用技术资料,已发放各类技术书籍5400册,宣传资料10000份,深入乡村宣传8次。八、圆满完成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筹展和参展工作今年的第三十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以“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为主题,我县集中展示以秦创原中药材两链融合试验示范区建设成果,邀请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芪迹农业有限公司、陕西省益坤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世平堂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等中药材企业参加。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类产品参展,受到各地客商及游客的青睐。充分展示了我县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同时,此次参展让我县的企业家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拓宽了发展思路。落实签约项目1个,即子洲县人民政府与陕西浩丽绒山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的子洲县百亿级超细白绒山羊产业集群项目,合同金额5.25亿元。六、社会舆情效益创新平台搭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特色,我们主要打造了中药材两链融合试验示范区。子洲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重大成果,现有创新载体6家,其中省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较去年全年增长65%,高新技术企业3家,较去年全年增长100%,新增瞪羚企业一家较去年全年增长100%,上市企业1家(榆林市宇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增长率100%。七、存在的问题我中心整体工作完成较好,重点工作有突破,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经费紧张;二是科技专项经费投入较少;三是科普宣传力度不够。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八、整改措施(一)不足经费向主管部门争取。(二)进一步督促各企业完善R&D的投入,并做好研发的辅助账。(三)统筹安排加大科普宣传的辐射面。九、下一步打算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践行全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积极建设推动秦创原平台,发挥秦创原牵引作。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引进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建设是创新平台建设的根本,另一方面要加强机制创新,为创新平台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入规、晋位、上市”工程,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加快秦创原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加深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努力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科技中介服务能够使不同科技领域的信息资源高整合与对接,发动企业和是会力量加快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科技信息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形成科技推动县域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