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洛南县救助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弘扬救助精神。流浪乞讨人员审查;教育;救助。负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及临时陷入困境的求助人员的临时食宿、穿衣、返乡、危重病救治等工作。 | |
住所 | 洛南县四皓街办柳林社区 | |
法定代表人 | 王昕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洛南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88万元 | 23.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建立健全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求助人员的救助程序和工作流程等制定上墙,建立健全救助站工作职责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使每一位前来求助的对象对办事程序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救助站工作人员要做到不分节假日和双休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强化工作人员对救助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救助工作能力和水平。(二)完善受助人员档案制度。对来我站救助人员,严格按照《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救助档案材料,认真填写救助人员资料,建立救助人员信息档案,并录入救助人员电子台账,档案要详细记录个人基本资料和求助、留站、离站等一系列信息,使每一位受助人员均有基本档案,实现一人一档,一年一分类,以备随时核查。(三)疫情防控常态化救助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对来站求助人员做好日常安检流程。实行分区域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站内防护措施制度,每日进行全站消毒消杀,早晚各一次,确保工作人员和滞留人员人身安全。如发现异常情况,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处置工作。来站求助人员和护送人员一律在门岗处登记、测量体温方可进入接待大厅履行救助流程,其他非执行公务的人员、车辆禁止入内。严格消毒通风,强化卫生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稳妥有序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四)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一是继续推进源头治理工作,定期对易流浪易走失人员进行回访。二是加强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极端天气以公安、城管、民政联合巡查机制形成,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在极端天气下得到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三是规范照料服务,依法对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的内部管理、生活照料、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站外托养等环节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四是健全回访机制,开展易流浪走失人员大回访工作,对存在生产、生活及基本医疗保障困难的人员协调各级政府按照有关政策予以帮助,确保此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五是持续推进监督制度,对救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六是拓宽寻亲渠道,采用“抖音”、“微视频”发布寻亲信息,通过今日头条,央视1台缘梦寻亲、宝贝回家、全国救助寻亲网、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方式为救助人员寻亲,帮助其回家。七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对全体救助管理干部职工进行两天以上脱产培训,确保干部职工熟练掌握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和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救助服务能力。(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救助站干部职工政治站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做好“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深入推进救助管理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救助资金监管,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六)切实加强救助管理站安全工作。1、做好站内安保工作。对救助站周边及室内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对站内受助人员宣讲站内各项安全、安检制度;实行24小时岗位值班制度。2、做好卫生保障工作。每天对站内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信息记录,严格把关对食品的采购和制作,餐后餐具消毒尽可能截断病毒传播途径。3、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站内每层楼和重要位置都配备足够灭火器、紧急逃生指示灯、消防器材等,对站内电热器具、消防器材、仓库、隔离室、救助室、办公室等重点设施、重点区域进行逐一排查,实施每日巡查制度,做好安全记录,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4、做好救助及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巡查工作到位,严防极端天气街面出现流浪人员中暑、冻伤、饿死等现象;二是物资食品准备到位,救助物资做好储存、发放工作,确保及时为遇困对象提供救助服务;三是设施设备使用管理到位,救助设施、开水壶、办公设施、食堂设施等设备安全使用,重点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四是履行职责到位,防火、防汛工作部署有力。站好岗、把好关,做好值班、值守,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和处置。坚决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一)救助工作稳步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以来,我站积极开展了主动引导、劝导和流动救助活动。成立了三个流动劝导小组,每天对城区主要街路口、桥梁、广场等流浪乞讨人员常滞留地段进行巡视,以“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对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当场办理入站登记,提供无偿救助;对不愿进入救助管理站的人员发放御寒物品、食物、药品等。于6月19日开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的开放日活动及“科技赋能筑大爱,温情救助守初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县人民广场、县体育场、汽车站设立了固定宣传点,并派出流动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整个宣传活动中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以促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救助管理工作。8月19日在民政局六楼组织16个镇办民政干部、民政局领导班子、局社会事务股股长及股室干部、救助管理站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洛南县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业务培训会会议。“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从2023年7月1日至8月31日结束。我站组织救助人员学习了科学规范的救助措施,为避免炎热天气流浪乞讨人员发生中暑事件,加大救助力度。每天重点加强县内繁华区域、车站、桥洞、废弃房等多处进行巡查,救助人员将进行拉网式排查,主动对他们进行救助保护。并在节假日和极端天气联合公安、城管进行拉网式巡查,劝导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站避暑,对不愿入站接受救助的且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必要的清凉油、藿香正气胶囊、清热解毒等防暑降温药品,矿泉水、方便面等食品,对愿意返乡的流浪乞讨人员,当即接回站内,为其购买车票或护送其返乡。发现街头流浪乞讨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等危困人员及时通知120送往医院救治,全方位为街头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提供救助服务。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42人,其中男94人、女48人。疑似精神障碍24人、智力残疾21人、未成年14人、肢体残疾3人、行动困难7人、语言残疾11人、听力残疾3人、视力残疾5人。本省127人、外省14人,地址不详1人。为我县的治安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二)加强理论学习,充实业务知识,提高职工素质2023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学习救助管理方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党章》、《准则》、《条例》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商洛市民政局关于转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和落户安置工作的意见》、《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乞讨受助人员送医诊治工作规程》及站内各项规章制度,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使职工提高了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救助服务不够标准化;2、救助信息不够网络化;3、管理工作不够制度化。(二)整改措施:1、救助服务标准化。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加强了办公设施和救助宿舍的管理;结合救助服务流程,规范接待、入站、站内管理、查询、宣教、离站等救助服务工作的各个细节,强化救助服务标准化建设。2、救助信息网络化。努力实现了救助工作信息系统网络化。完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各种统计台帐,特别是建立求助人员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加快了信息技术在救助工作中的推广运用,创造条件,实现兄弟站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救助工作信息化管理。3、管理工作制度化。坚持周一例会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文件和精神,制定了《护送受助人员派遣工作制度》。加强管理,认真执行服务职责、岗位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对各办公室开展效能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抓好站务公开工作的落实,通过文件精神传达、组织情况通报等途径推进站务公开工作。四、2024年工作计划1、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注重业务培训,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增强队伍行政能力。坚持改革创新,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2、持之以恒地抓好救助管理质量大提升工作,搞好救助服务,严格依法救助。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及时不断地调整适合我县的救助手段,并增强救助资源协作整合力度。3、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确定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重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使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