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南县> 洛南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洛南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11:36
单位名称 洛南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全县耕地土壤环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农村能源等技术示范推广;农业能源污染监测调查,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监测保护利用,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防治技术推广;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等。
住所 洛南县中甫街西段33号
法定代表人 杨军
开办资金 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洛南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47万元 0.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党风廉政落实有力认真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工作和党中央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严格遵守和执行农业农村局的各种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坚持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按照农业农村局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组织职工学习,写心得,记笔记,抓好单位安全、防汛和维稳工作。(二)重点工作稳步推进1、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措施。(1)今年以来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力以赴实施受污染耕地的严格保护,轻中度污染耕地治理和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制定了《2023年耕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别制定了不同的管控防治措施,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环境安全、质量安全。在安全利用类地块采取低积累品种替代、深耕深翻、秸秆离田、优化施肥等农艺调控技术与土壤改良技术。严格管控类耕地严格落实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休耕等风险管控措施,巩固管控成果。重度污染耕地全面退出特定农产品种植区域,建立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清单。(2)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验示范。认真总结了2022年试点示范经验和技术模式,持续做好2023年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治理修复),不断加强技术应用和示范推广,总结筛选出适宜我县的技术模式,遴选出成熟的主推技术,为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规模化治理模式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土壤耕地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种植制度等实际情况,在我县四皓街办杨底村、石门镇张湾村、洛源镇龙潭村采取“秸秆离田+深翻深耕+优化施肥”、“深翻深耕+低积累品种替代+优化施肥”、“秸秆离田+结构调整+优化施肥”等技术模式进行试点示范各300亩,辐射带动全县中轻度污染耕地全面治理。(3)巩固严格管控类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草等成果。(4)持续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常态化监测。完成了5个省控点、7个市级加密点、12个县级加密点,采样、制样、流转、检测等任务。(5)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及自评估。根据受污染耕地农产品、土样检测结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严格管控措施情况,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安全利用率达98%以上,上报了核算结果及自评估报告。(6)根据动态调整,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进行了调整。安全利用类土壤11818亩调整为9078.52亩,重度污染耕地由原来644.5亩调整为529.95亩。我们对寺耳、巡检、石坡等镇受污染耕地土壤调整后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实,并建立了台帐。2、积极开展农村能源监管与安全生产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大沼气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了沼气安全隐患排查行动,结合“沼气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日”及省市县安全检查文件通知要求,对全县大型沼气、养殖小区沼气、户用沼气进行全面排查。(1)结合“作风建设年”,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为群众指导沼气安全使用,开展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培训沼气安全技术达35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800余份,对全县沼气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除正常使用外,其余全部进行报废,文件上报市农业农村局。(2)深化安全意识,指导大型沼气、养殖小区沼气项目业主建立安全生产台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对废弃沼气工程安全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沼液、沼渣、沼肥利用、沼气安全使用知识等宣传培训,为农户免费指导维修沼气,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使用,以农村沼气安全检查为载体,巩固农村能源推广利用工作。(3)积极开展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理。加强组织,全面部署,结合活动的开展,积极督促各镇办与村、村与组签订安全责任书,根据我县农村能源生产的实际,对全县各辖区内的沼气进行了彻底大排查,上报市局关于对全县不能正常使用的闲置沼气进行报废,消除安全隐患。印制沼气安全使用宣传单5000余份发放农户手中,并认真讲解与宣传,力争使能源安全知识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提高广大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印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积极宣传沼气工程项目安全知识,要求各镇办农综站干部认真负责地对辖区内的沼气进行一次彻底大排查,通过开展检查排查活动,深入查找安全薄弱环节,确实解决突出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3、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按要求,对黄河流域受污染耕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制定了《受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方案》,采集了土壤样15个,经过制备,送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据检测结果、根据目标污染物、污染程度、分布面积等采取农艺调控技术,通过土壤剂调理剂、生物有机肥、深翻耕、秸秆离田等措施,对黄河流域水毁耕地进行了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对轻中度1755亩受污染耕地全面治理。对328亩重度污染耕地进行了严格管控。完成了黄河流域受污染耕地土壤修复治理。4、积极实施开展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全面完成了普查任务。为了掌握我县外来入侵植物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建立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为科学防控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去年普查的基础上,今年5、6月份对我县所有生境进行了第二轮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设置了5条踏查路线,覆盖了16个镇办,先后完成了56个踏查点的调查,综合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49种。高质量完成了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完成了普查成果总结,形成统一的植物名录清单、数据库、标本库等,顺利通过省市验收。5、积极开展农膜残留监测评价。在全县重点作物、重点区域2个镇2个村合理布设长期农膜污染监测点3个,着重对全县地膜使用范围、适用作物、使用种类、铺设方法、回收方法等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监测与评价,建立农膜残留监测数据库和回收利用监测体系。完成了样品采集、晾晒、上报。对我县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调查,分别对经营大户,回收网点,农户进行调查,经过审核我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6、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一是科学规范的开展调查,统计我县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完成了我县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台帐,2022年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二是深入各镇办开展宣讲活动,宣传焚烧及秸秆的危害及“秸秆禁烧,铁腕治霾”政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培训,使农作物综合利用家喻户晓,有效的推进了我县秸秆综合利用运行长效化、常态化。按期完成了2022年农村可再生能源年报和全县农业资源环境统计年报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验示范成效。持续做好2023年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治理修复),不断加强技术应用和示范推广,总结筛选出适宜我县的技术模式,遴选出成熟的主推技术。结合我县土壤耕地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种植制度等实际情况,在我县四皓街办杨底村、石门镇张湾村、洛源镇龙潭村采取“秸秆离田+深翻深耕+优化施肥”、“深翻深耕+低积累品种替代+优化施肥”、“秸秆离田+结构调整+优化施肥”等技术模式进行试点示范各300亩,辐射带动全县中轻度污染耕地全面治理。2、完成了黄河流域受污染耕地土壤修复治理。对黄河流域受污染耕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制定了《受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方案》,根据目标污染物、污染程度、分布面积等采取农艺调控技术,通过土壤剂调理剂、生物有机肥、深翻耕、秸秆离田等措施,对黄河流域水毁耕地进行了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对轻中度1755亩受污染耕地全面治理。对328亩重度污染耕地进行了严格管控。3、农村能源推广利用工作取得实效。开展沼液、沼渣、沼肥“三沼”综合利用试点,结合“为民办实事”活动,为农户免费维修沼气灶具,对原来所建的服务网点进行培训,现场指导,要求整合资源,完善网点有偿服务机制,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使用。三、存在问题一是在农业环保和农业污染防治方面,思想认识不足,工作热情不高,没有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力军,污染源头难以管控。二是农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多,技术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防治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无财政资金支持,无企业参与。三是受资金局限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如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利用技术难以推广。整改措施: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汇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争取资金投入,解决人员和经费不足问题,推进农村能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四、下年工作计划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在工作中落实“一岗双责”,转变职能,将工作实绩与干部树优评差进行挂钩,开展干部工作作风大整顿,提高干部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促进我县农业生态环保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夯实工作任务。一是抓好农村能源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开展为群众“送服务办实事办好事”活动;二是持续做好受污染耕地土壤防治工作,力争达到安全利用和质量安全率“双百”;三是开展外来入侵植物防治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四.建立2023年秸秆资源化利用台帐,农膜残留监测工作;五.完成生态环境目标责任考核,扎实有效的开展好生态环保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干部队伍新形象。组织干部参加业务知识培训,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