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略阳县> 略阳县人民医院

略阳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3-29 11:08
单位名称 略阳县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略阳县城关镇
法定代表人 陈金亮
开办资金 1800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略阳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631.39万元 22124.3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报告如下: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落实国家政策,“帮扶团队结合我县疾病谱和群众就医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医院《2023至2025年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期目标》,确定了近期、中期、远期建设目标;修订完善医院《章程》;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了包括医疗质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制度共计20项76条目。同时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帮扶期间开展睡眠呼吸检测等新技术、新项目53项,诊治患者3329人次,开展手术216台,会诊709人次,义诊患者3058人次,先后开展业务培训30场次,手术带教15台。持续巩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组团式”帮扶工作成效突出。(二)就诊高效衔接,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明显。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卫健局领导下,发挥区域医疗中心辐射作用,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医院牵头与20个镇(办)卫生院建立远程心电系统、远程影像系统和远程超声系统,并实现远程的数据共享与会诊,搭建同质化医疗救治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县镇乡一体化的院前急救体系120调度中心,全年接听电话10468个,实现了3分钟出车,全年共出车2613车次。(三)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对口关系,区域专科水平稳步提升。我院选派18名骨干医生分别对6个乡镇卫生院驻点帮扶,工作期间,接诊患者共约2000余人次,业务查房300余次,病例讨论160次,开展手术4例,会诊564例,入户宣传124次,进行知识讲座80次,健康宣教600余次。实现了双向转诊广泛开展。(四)专科服务能力提升显著。借助对口支援和专家驻点帮扶,强化了“五大中心”内涵建设,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力量进一步加强,就诊一体化更加高效,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复检已通过上级验收;医学影像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了市级重点专科验收,同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通过了国家呼吸医疗质控中心验收。(五)专业技术提升明显,新技术、新项目开展顺利。2023年全院登记在册的新技术共计54项,成功开展新技术项目应用54项,共计开展2426例,多项技术填补县内空白。申报的新技术正在逐步开展,秉承开展一例,成功一例的宗旨,以新技术带动科室发展到新的高度。(六)药品管理进一步规范。2023年药品采购总金额为3640万元,其中平台采购总金额3490.2万元,网采率95.8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1.9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1.18%;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3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1.94;基本药物使用率73.32%;抗菌药物采购品种数33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突破推进。(七)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优化人力资源构成结构,推行聘用制,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对招录紧缺人才及高层次人才,实行高额聘用。2023年8月选派5名业务骨干(含1名管理人员)赴海安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帮扶专家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培养技术骨干18人,开展业务培训10余次,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及水平。14人取得更高一级学历(学位),或正在参加同等学力学习;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篇。在县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通过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医学本科生定向招录等途径申报年度人才招聘计划12人,截至目前,已招录到岗7人。(八)加强医保监管,就诊负担大大减轻。规范收费和服务价格管理,应对支付方式改革,开展DIP培训、外出学习9次,医保政策集中宣传活动6次,今年收治医保住院病人12431人,总费用6953.27元,基金总支付4380.72万元。(九)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一是优化服务流程,使用管理工具对患者诊疗全过程进行优化和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流通;不断优化在线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便捷医疗服务,高效解决患者就诊需求。三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二级医院质量管理标准,以病案首页、年度重点指标、五大中心全流程质控为入口,拓展质量管理应用。病案首页诊断正确率、病案甲级率均提升3个百分点,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十)加强后勤管理服务,促进临床业务再突破。医院坚持做好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和医疗配套设施,2023年4月启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购置了呼吸机、DSA-3D旋转软件以及满足临床业务开展的多台(件)设备;扩容信息化设备硬件,使医院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新技术的开展、学科建设方面给予了有力保障,也使医院在同级医疗机构中更具竞争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业务收入13259.9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二)门诊患者27.4万余人次;(三)出院1317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9%;(四)医用耗材使用占业收入比例18.05%,同比下降3.55%;(五)医疗服务性收入占业务收入29.8%,同比增加0.05%;(六)完成手术2070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871台次,较上年增长3.57%;(七)医院感染发病率0.64%。2023年度我院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年”为目标,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人才结构不够合理;2.体系建设有待提高;3.信息化水平落后;4.工作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二)整改措施:1.创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增强人才吸引力。要借鉴先进单位的人才引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地制定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优化软硬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2.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患者体验。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流程的标准化和电子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其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患者挂号等待和就诊时间。3.继续加强和优化信息化、智慧医院的建设力度,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信息的查询,以及诊疗方案的制定、医疗资源的调配等。4.推广培训PDCA管理工具应用,使全院各科室做到活学活用,应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来完成工作中的难点,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形成闭环。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完善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二级医院创建工作要求,重新规划学科建设,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和培养。2.目标规划调整人才引进与培养层,明确战略目的人才数量、人才质量需求。3.重视全过程质量管理。把握环节质控,深入开展质控指标评价,因地制宜,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4.深化120急救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县域同质化急救水平,对乡医进行相关急救技能培训,提升急救医疗水平。5.完善体系建设,注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至2028年1月15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受奖惩情况: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标兵”;被市卫健委授予“全市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医保局评为“全市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卫健局评为“卫生健康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卫健委评为“陕西省护理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