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防汛抗旱应急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挥防汛抗旱,减轻灾害损失。编制全区防洪渡汛方案,并组织实施;收集、上报、传达、处理防汛抗旱相关信息;指导防汛基础设施和防汛工作的规划、建设及水毁修复工作;防汛物资、器材的储备、调配和管理。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祥云路69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祥 | |
开办资金 | 3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灞桥区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2.86万元 | 42.86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防汛抗旱应急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业务活动今年以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认真学习贯彻防汛救灾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超前谋划,科学防控,扎实抓好了预案修订、应急演练和物资队伍准备、及时转移避险等防汛工作措施,妥善应对了历次降雨过程,全区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有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在入汛前、汛中每轮降雨前等防汛工作关键节点,区政府、区防指均及时召开防汛会议,研判形势,对强降雨应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入汛以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共下发预警通知80余份,启动灞桥区防汛应急预案IV级应急响应6次,Ⅲ级级应急响应4次,Ⅱ级应急响应5次。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级分包防汛责任制、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扁平化应答机制、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以避险为主要手段的撤离管控机制,深入推进“四项机制”在我区落实落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修编完善预案。着重从明确责任、畅通汛令、查险仔细、保障有力等防汛措施的落实出发,修编完善了《灞桥区防汛应急预案》《灞桥区2023年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灞桥区浐灞河防洪应急预案》等6个区级防汛应急预案。6月6日开展了防汛实战演练,检验了防汛应急预案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升防汛决策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夯实防汛责任。落实了“区领导包街办、街办领导包村(社区)、村干部包户”的“四级包抓”防汛责任人257人;落实了城区、河道、水库、积水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防汛风险点的防汛责任人318人,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五是提早预报预警。区气象局、区应急局等区防指成员单位充分利用“云MAS”手机短信平台、一对一电话连线、公文内网、微信工作群、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区、街、村(社区)责任人,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值守人员、巡查人员,危险区应撤尽撤群众及时发送预警信息5.6万余条,确保不漏一人,第一时间“叫应”提醒做好防汛应急准备。六是积极隐患排查。汛前、汛中每轮降雨前,按照“直奔问题去,揪着问题改”的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相关分管副区长,各街道各部门防汛责任人先后深入河道水库、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易积水点、在建深基坑工地等薄弱环节开展全面排查,提前安排值守人员,预置抽排设备等防汛物资。七是及时撤离管控。建立了179户643人(其中,洪庆街办31户110人、狄寨街办57户185人、席王街办64户238人、红旗街办24户105人、纺织城街办3户5人);建立了洪庆山、荆峪沟17个沟口、1处涉水旅游景区封控管理台账,确保危险区及时有效封控,受威胁群众应撤尽撤、应撤早撤、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八是强化应急准备。我区储备有防汛物资464种、13.5万件,价值1063.3万元;下发91部卫星电话保障应急通讯;争取省市专项资金30万元,在我区所有行政村安装了86套应急云喇叭。落实以街办和机关工作人员为主的业余防汛抢险队伍11支314人,社会救援力量专业防汛抢险队伍5支152人。九是积极宣传教育。结合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向群众发放防汛抗旱宣传资料1万余份;制作下发了150本《灞桥区防汛工作手册》;邀请防汛专家对各街办各村(社区)共150余名防汛责任人进行了防汛抢险应急业务培训;利用灞桥应急微信公众号增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十是坚持值班值守。汛中,区防汛办以多种形式对各防汛单位值班值守情况进行了抽查检查,通过检查发现我区各防汛单位均能坚持做好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密切关注辖区天气和雨水情发展变化,都能够在发生防汛突发事件时,立即应急处置并及时报告。十一是妥善应对汛情。入汛以来,面对每轮汛情,各街道各部门都能够认真到位履职,妥善应对汛情,全区累计出动防汛人员8650人次,动用设备车辆2180台次,转移避险6876人次,封闭峪口187个次,管控道路96条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灞桥区防汛工作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履职,提前安排部署,全面监测预警,及时转移避险,妥善应对了历次强降雨过程,有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我区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受到全区上下一致好评。三、存在问题今年防汛,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在应对极端雨情汛情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群众对“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失万无”认识还不到位,防汛危机感、责任感淡化松懈。二是纺织城地区属于老工业区,市政排水基础差、设施老、欠账多,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海绵性较差,易形成积水点。三是辖区内白鹿塬、洪庆山等地主要为黄土地质结构,遇连续降雨或突发强降雨易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四、整改措施和下一步打算下一步,我们将紧盯问题短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进一步强化预测预报预警。不断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扁平化应答机制,特别做好0—2小时短临预报预警工作,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定点定向预警,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送到村、到户、到人。二要进一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深入排查全区防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城区、河道、水库、山区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梳理风险点,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单位,确保整改到位,最大限度降低对群众安全的威胁。三要进一步做好应急处置准备。树牢“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理念,备足各类装备物资,建强应急救援力量,落实好“人盯人、防抢撤”等措施,确保在险情来临之前一户不落、一人不漏地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四要进一步压实防汛救灾责任。强化区街村户逐级包抓责任,各级防汛责任人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坚守岗位,保持防汛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守护好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