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灞桥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维护交通运输秩序,负责灞桥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负有综合执法和监督、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案件的审核、查办和行政诉讼等;处置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领域投诉、举报。以市交通运输局名义依法行使行政处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能。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纺一路13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周向利 | |
开办资金 | 3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灞桥区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69万元 | 73.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灞桥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灞桥大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按照法人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积极开展具体业务活动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灞桥大队的工作宗旨是为维护交通运输秩序提供管理保障。2023年执法大队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宗旨和业务范围,全面落实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执法工作,促使我区交通运输行业取得安全平稳发展。各项业务活动开展如下:(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与资质管理规范普货运输业户和车辆准入关,完成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和专项调查工作。全年承接城北站和城五区移交业户26家,同时对613户进行了年度综合安检,注销道路运输业户156户,给申请办理审验、歇业、注销、易主且符合条件的业户办理解锁1200余辆次,对14000余户空户、死户进行了清理。共核发普货业户道路运输经营许可269个,给340辆新车配发了道路运输证,对4328个道路运输证进行了年审,更换道路运输证2600个,异地年审道路运输证160个,驾驶员资格证审验109个,对24家网络货运企业进行了摸排。生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电子证照1486个,道路运输证电子证照4555个。(二)道路运输经营监督与违章经营处罚1.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指导新许可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统一规范安全生产台账,告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予许可。今年截止目前共计完成新许可企业现场查验89家。督促货运企业在取得许可后及时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考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明。2.强化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结合行业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行动,今年共召开行业安全生产专题会议4次,上门送学30场,现场指导消防和应急演练16场,发放《安全驾驶告知书》、“驾驶员应急操作指南”等宣传资料2550余份,设置《安全生产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宣传展板20块,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法制思维,提升一线驾驶员等从业人员安全驾驶和应急操作技能。安全检查477家次,共排查问题隐患377起,完成整改336起,41起正在整改中。约谈违规运输企业89家,立案查处3家违反安全生产法的企业,查处12家违反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的货运企业,责令1家货运企业停业整改,辖区运输行业整体安全形势平稳有序。3.行刑衔接良性推进。积极和区法院协调对接,对当事人不配合的行政处罚决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023年法院共受理大队强制执行案件13起,强制执行处罚金17.4万余元。截止目前,共办理简易程序案件85件,普通程序案件67件,罚金80.14万元。通过执法停车系统强制扣押车辆20辆。提请支队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重大案件12件。对140辆轻微违法符合免罚条件的车辆依法不予处罚。4.全力维护运输市场秩序。客运方面:在纺织城客运站、白鹿原大学城等重点区域,共排查疑似非法营运车辆1769辆;说理教育、驱离违规营运出租车、乱停乱放私家车1466余辆,开展联合整治31次。查处违法违规运营蓝田出租车、网约车、中巴车等非法营运车辆53辆;12月14日全市客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以来,灞桥大队采取现场整治+长效疏导+普法宣传的方式,强化执法力量、强化整治频次、强化联勤联动,整治效果明显。货运方面:开展营运手续、危化品运输、车辆密闭性、扫黄打非、停车熄火等路检路查453余次,立案处罚违法违规运营车辆8辆。二、主要社会、经济成效按照道路运输行业监督管理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安排,主要社会、经济成效表现以下方面:(一)落实行政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1.按照市局行政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查纠整改、行政执法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组织学习支队下发的一系列行政执法规范、制度,进一步规范大队行政执法工作。2.配置了2个执法警示牌,20个反光锥筒和20套肩章警示灯、反光背心、反光雨衣等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保障执法人员自身安全;购置了新的执法记录仪、手持终端等新装备,并全面应用。3.严格落实“三项制度”,执法过程全程记录;对行政处罚个体5000元以上、企业2万元以上的重大处罚决定严格按照支队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和审核程序办理,同时大队也聘用了1名法律顾问和1名执法人员共同为大队法制审核人员;对所有普通程序案件全部在《信用中国》平台进行公示。4.严格按照新的46种执法文书格式,规范执法文书制作,今年共开展了5次案卷评查(市支队、市区司法局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升案卷质量。5.强化执法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廉洁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结合支队“争先进、夺红旗”活动,通过“三会一课”、大队周例会、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参加支队轮训和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平台线上培训,学习了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道条》《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和支队下发的《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一般违法减轻处罚清单》《十项机制》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二)落实道路运输行业治污减霾行动召集企业召开专题推进会议3次,邀请四大队开展专题培训1次,组织企业现场观摩学习2次,今年以来累计检查企业954余家,发现问题271起。针对问题现场批评教育161家,约谈23家,下达违规整改通知129家,违法整改通知7家,“黄牌”警示21家,“红牌”警示9家,依法取缔“黑汽修店”3家。8月份率先全面完成了全区34家涉及喷烤漆企业的水性漆替代。12月份,超额提前完成了“活性炭+催化燃烧”新工艺试点企业5家。(三)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1.深入走访宣传。通过深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摆放展板、手机信息推送、门户网站公示等多种渠道,持续广泛宣传走访。整治工作以来,共悬挂宣传横幅5幅,设置展板6块,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张,推送短信3000余条,多措并举提高从业人员和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浓厚整治氛围宣传直达乘客群体。针对学校,直接进校园宣讲,宣传视频转发学生群,针对客运站,班线车载视频和客运站所有电子屏全覆盖宣传,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告知群众乘坐黑车的危害,引导群众树立拒乘黑车自觉意识,逐渐实现“不让坐”到“不敢坐”。2.广泛收集问题线索。通过深入300余家行业企业走访座谈、执法队员对照自查、市区反馈、12345投诉等方式,共梳理出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水平、深入企业座谈交流频次较少、对行业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不透不精、部分案件询问笔录较简单、重点区域非法营运等问题29条。回复辖区内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领域投诉举报802件,满意率为100%。3.狠抓整改提升。一是牵头建立了白鹿原大学城属地街办、监管部门、校方和公交公司“四方”联动长效机制,目前运行已经成熟,寒假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定制公交进校园输送,得到了师生好评,该区域非法营运现象明显减少。二是建立了与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联勤联动机制,确定每周五联合执法,并明确了人员相对固定、职责分工、线索移交具体要求,确保联动的实际效果。三是针对蓝田出租乱象,建立与蓝田执法大队、蓝田出租管理所联合执法、抄告办法,2023年共联合惩戒出租车33辆。同时结合实际,要求在客运站停车场指定区域停放,避免了影响主干道交通秩序,也满足了市民需求。四是大队夜间和周末巡查整治也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市场秩序维护无空档,震慑作用明显。三、存在的问题(一)执法人员业务知识、执法能力与当前综合执法工作要求还有差距,执法程序规范、现场笔录、文书制作以及执法理念的调整等须加强教育培训。(二)由于人力紧缺和资金不足问题,导致对路政执法、农村公路质量监督、传统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职能方面存在接不好、管不好的问题,制约了工作的全面开展,不能做到全方位投入,导致执法工作的负荷较大。(三)由于港务区、浐灞生态区无交通行业监管部门,灞桥大队监管范围区域大,行业监管力量不足。四、改进措施(一)强化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熟练应用综合执法信息系统;提升案卷制作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柔性执法;提升交通运输执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职业化水平。(二)调整人员编制,增加执法人员。(三)积极和市支队联系协调,尽快解决港务区、浐灞生态区非法营运、监管不力等问题。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加快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配齐内设机构人员,完善各项制度,明确大队具体执法边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场所形象,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持续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确保辖区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稳定有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