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川县> 洛川县就业管理局

洛川县就业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4-03-29 10:34
单位名称 洛川县就业管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劳动就业提供管理服务。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职业介绍;劳动力市场管理;失业保险基金的申报和稽核;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就业培训。
住所 洛川县凤栖镇北新街
法定代表人 雷延风
开办资金 36.8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洛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9.48万元 47.9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2023年我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10人,完成年任务1000人的10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完成年任务240人的12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85人,完成年任务120人的154%;脱贫人口务工3063人,完成年任务的105%;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4笔3531万元,完成年任务3000万元的117%。1、围绕产业抓就业,转移就业创收增收。是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劳务中介,提供健全的供需平台,联合县、镇、村、企建立了互联互通的劳务用工信息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县内外用务工信息1.2万条,实现劳务需求无缝对接,开展招聘会3次,服务各类用人单位23家,发布就业岗位2500多个,服务各类求职人员1300多人次;二是错峰利用南北乡镇苹果生产的“时间差”,科学组织调配劳务用工,实现65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是建立县域劳务输送联络机制,与渭南、咸阳、甘肃正宁县、商洛镇安县、洛南县等市县建立劳务信息共享机制,组织劳务输入活动,采取专车接和自行组织的形式,累计输入务工人员5600余人,有效缓解了我县农忙季节用工难的问题,降低了果农的用工成本。落实用工服务政策,促进就业市场发展。利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多种活动,强化宣传力度,充分调动部门和基层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入户宣传等形式,面对面交流就业信息、培训信息等,制作宣传栏、宣传窗,沿街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咨询台,建立服务点,免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共计5000余份,为招聘活动的全面展开促进劳动力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市场氛围,达成就业意向213人。2、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就近就业。按照“保民生、稳就业”的总体要求,在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和培训意愿的基础上,针对就业困难群众、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等七类人员,开展传统工艺剪纸面花、电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电子商务师、家政服务员等多元化培训15期1649人.通过采取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形式,将培训效果与就业紧密衔接,让群众学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技能,有效提升培训后的就业率。优化贷款程序,加大创业扶持。创新工作方法,实行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举措,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应贷尽贷”政策,更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4笔3531万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405余人,有效激发了创业热情,助推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3、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做好就业兜底保障。为促进充分就业,持续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重点面向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创设公益岗位。一是通过健全公益性岗位完善配套管理,加强上岗人员动态监管,合理增设公益性岗位,充分发挥好公益性岗位托底保障功能;二是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保持我县472名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基本稳定,有效解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中的“三无”劳动力就业问题。创新机制,失业保险扩面征缴。针对部分单位及职工对失业保险政策法规认识不足的现状,通过电视、投稿、上街宣传等方式深入未参保企业实地讲解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失业保险政策,让广大职工都能了解参保的权利和义务,努力提升全社会对失业保险的认知度,整体推进失业保险工作的开展。2023年全年失业保险参保单位479家,人数8841人,其中企业123家1470人,事业356家7371人,2023年年末有99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为44名领取失业金人员缴纳医疗保险。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为积极推进县域乡村振兴和跨区域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产业与劳动力的用工务工需求,县人社部门组织力量分赴渭南、咸阳、商洛、甘肃正宁县等市县,积极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与镇安县、洛南县人社局签订了《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劳务协作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保障两地用工务工需求,双方携手打造跨区域有组织的“劳务协作品牌”,持续做好点对点劳务输送。截止目前,在我县苹果疏果和套袋生产环节,已从镇安、洛南县累计输入务工人员3200多人,实现了缓解我县农忙时节用工荒和镇安县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劳务输出的双赢局面。三、主要存在的问题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务工人员过于追求工作风险性低、报酬优厚、离家较近等工作,加之我县苹果产业下季节性务工特点突出,致使劳动力择业观念理想化,存在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就业观念,而本地企业工资待遇、条件环境与上述人员的愿望有差距,对求职者缺乏吸引力,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难和就业难局面。四、整改措施1、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就业创业质量。以每年“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契机,充分挖掘县内外用工企业岗位,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交流平台,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促进县内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二是加大开发县内岗位。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出台的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大力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务工交通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用人单位和困难企业扩能增效、稳岗增员,寻求县域内就业增长点,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就业。三是加大创业指导服务。针对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就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项目支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等人员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增强抵御市场淘汰的风险能力。2、强化金融扶持,解决创业融资“瓶颈”。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产业规模化发展者等人员的创业贷款支持,扩大创业担保基金数额,扶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群体创业发展。协调金融部门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建议降低资金扶持门槛。五、下年工作计划1、持续做好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深挖细读各项就业帮扶政策,确保落实政策不走样、不落空;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南北二塬的季节差异,扩大转移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数量,增加收入,持续与周边市县和用工企业加强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输入的规模。2、持续统筹推进全县城乡居民劳动就业工作,联合经发、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卫健、教育、税务等部门形成部门联动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完善实名制就业信息登记系统,为做好全县居民就业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