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阳平关镇中心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阳平关镇嘉陵街 | |
法定代表人 | 赵国忠 | |
开办资金 | 9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56万元 | 9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一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教育公平和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规范办学的各项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合理配置教师,使各班各科均衡发展,并且实行素质教育报告单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课外活动、睡眠时间。二是严格执行教育部门规定,保证服务区内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我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三是结合实际,围绕《宁强县阳平关镇中心小学办学章程》《宁强县阳平关镇中心小学2020-2025年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健全了各种制度,并在每学年不断与时俱进的修订完善,本年度重点修订有关教职工考勤、教学质量奖惩、课后服务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二)精细常规管理,狠抓过程落实于日常工作中。1.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及少先队工作。一是研讨行为习惯养成,研讨“人人德育”责任落实问题。二是完善队员动态管理办法,强化队员身份感,发挥先进性,组织好纳新工作。三是继续组织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定期培训、交流和研讨中队和班务工作。四是班班均保证每学期不少于2次的微队(班)会课活动。五是健全少先队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了队干部会议;办好红领巾广播站,做好教育宣传;每月一个主题的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实践体验活动。六是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班主任的选拔、培训、考核和奖励;组织召开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2.加强过程监控,狠抓过程落实。一是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研讨作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中心发言,同时人人准备、抽签发言。各教研组根据学科和教师的实际,做深“现场教研”。二是校委主要领导加强随堂听课力度,现场评议,查看教案及作业等,促进课堂常规精细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三是加强对学科质量调研工作,每级各科严格把关、层层递进,为毕业班教学打实双基、能力、思维、情感基础。继续做好教学调研工作,加强学科教学质量调研、专题性调研、对薄弱年级、学科、班级的跟踪调研,注重调研后的分析、反馈、整改。进一步加强学科的均衡发展。四是加强部室运行过程的管理。部室管理与活动和少年宫小组活动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进行不定期的日常调研检查,随时指出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在每期的一些学校大型活动中汇报展示成果。3.戮力构建“理想课堂”,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重点要做好“三课”:第一,夯实常态课。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摈弃沉闷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探讨的平台,创设学生思考的空间,确保学生练习的时间,强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第二,打磨精品课。通过课题引领,专题研究,主题活动等形式,聚焦课堂,扎实教研,逐步形成各学科的“理想”课堂基本样式和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不同范式。第三,创新示范课。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进行课堂研讨沙龙等系列活动,展示师生风采,积极参与镇帮扶学校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扩大学校“理想”课堂文化的效应。4.加强服务意识,以规范为标准,强化了后服工作。一是健全机制。由副校长分管总务后勤工作,不断完善人、财、物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重点加强营养餐食品卫生安全和资金安全管理,加强寄宿生补助资金的管理。二是不断强化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做到经常开专题会议学习制度和政策法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三是建立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办公物品采买制度,定期公布学校财务账务状况,对公物资产管护责任落实到个人名下,签订责任清单。四是每学期严格实施经费预算管理,开学做出预算书,教师会表决通过后,严格遵守执行。保障公用经费三个优先的原则,即教学投入优先,教师培训优先,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的建设优先。5.落实“一岗双责”,常抓不懈,确保学校平安、稳定。一是确保学校的平安与稳定,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坚持落实月排查研判整改、“1530”教育模式、教育“六落实”、二是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和工作流程。对学校的物防和技防设备做到了经常维护,及时添置、更换。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落实学校和教师安全值周制度,加强安全巡视和检查,加强了重点部位和重要时段的安全防范。三是加强了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每学期定期组织一次防地震、火灾疏散演练。全学期按“六落实”的要求对学生开展了安全、健康和法制教育。(四)抓好工会工作,加强制度规范,切实为教职工服务。一是加强制度规范,确保工会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加强民主管理和推进校务公开工作。评优、评先、职称评定都是先组成有教职工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进行评比,最终将评定结果公示;学校食堂物资、学校大众物品采购请工会委员或教职工代表参与其中;学校重大事情交由校委会研究通过;学校财务情况在教职工大会上予以通报公示。二是建立健全的制度规范,包括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确保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加强教职工服务工作,关注教职工的需求和困难,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四是依法依规落实好会员的福利待遇,更好的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五是要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教职工争取合法权益。(五)持续做好“五项管理”,落实、落地“双减”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是加强睡眠管理,确保小学生睡眠不少于10小时。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每周五放学,夏季不得早于15点30分。二是加强手机管理,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三是各班要加强学校、班级QQ群、微信群的管理,要求教师不得在群里发布有损学生及家长尊严的信息,要落实专人加强对群信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努力构建温馨和谐的交流环境。四是加强作业管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作业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积极探索多样化、个性化作业,加强对作业布置、批改情况的检查,提高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量负担。五是夯实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吴春梅老师被评为2023年县级优秀教师。成燕老师被评为2023年优秀班主任。2.哈瑞欣获得宁强县2023年中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小学组六年级组二等奖,张语萱获得宁强县2023年中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小学组四年级三等奖,李思远、冯熙月获得宁强县2023年中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小学组五年级三等奖。学校整体发展得到上级肯定,获得宁强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三等奖。3.曹霓获得宁强县2023年中小学生硬笔书法竞赛小学组一等奖,袁若汐获得宁强县2023年中小学生软笔书法竞赛小学组二等奖,骆玉婷、彭懿琳获得宁强县2023年中小学生绘画竞赛小学组二等奖,另有4名学生获得不同奖项的三等奖。姚小英获得宁强县2023年现场作文暨书画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合唱社团的师生在2023年8月份参加了“国家开发银行·快乐音乐项目”为期一周的培训及研学活动,并在北京金帆音乐厅参加了汇报演出,演唱的《小池》得到领导和专家团队的一致好评。4.沈海燕获得2023年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能手(少先队工作)荣誉称号,沈海燕获得2023年汉中市教学能手称号(少先队工作);六(2)、五(1)、二(2)中队获得宁强县2023年“红领巾奖章”集体二星章;5.叶琳获得汉中市2023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沈海燕获得陕西省2023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姚小英、成丹、吴春梅获得宁强县第三届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展评小学组三等奖。严弘波获得宁强县2023年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二等奖。张微获得宁强县2023年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三等奖。王鲁丽获得宁强县2023年中小学老师思政课“大练兵”优秀教师荣誉。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再无可增加的教室,学生宿舍楼陈旧,且存在安全隐患。2.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尚未建成,培训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3.学校内涵式发展有待加强。4.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学生作业,真正做到减量增资,全体老师还在探索中。“双减”工作在部分家长那里还得不到充分认识,学生在家的减负还难以实现。(二)改进措施:1.以新的学校章程为蓝本,继续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管理的效能。2.进一步争取资金加快校舍扩建建设步伐,夯实岗位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及时维修排除隐患。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加强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丰富内容、突出实效,为教师全面发展搭建平台,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4.继续按要求做好“双减”工作,切实做到“减负”不减效,让家长满意。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根据学校校舍紧张的情况,学校将继续积极向上级部门报告重新修建学生公寓楼,缓解教室、部室及宿舍紧张的局面。2.以新的学校章程为蓝本,继续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管理的效能,在更加科学、规范、公正的管理中,加快人才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战略的推进步伐。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维护好教书育人这块净土;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丰富内容、突出实效,为教师全面发展搭建平台,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4.加强对及家长宣传“双减”工作的意义,让家长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要性。教师要把“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作为长期的教研课题,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