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10:15
单位名称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中药研究,促进中药事业发展。新型中药、中成药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普及中医药保健知识。传统中药的传承和利用,收集整理国内外医药信息,信息化网络服务,为医药新产品、新技术转让项目等提供信息服务。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毕塬西路16号
法定代表人 任建平
开办资金 15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99.67万元 1301.53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中药研究所.公益 从业人数  9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陕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023年,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研究所”)在省科技厅、陕药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药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开创原创性技术攻关,大力开发特色中药材,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科普宣传形式,潜心致力于中药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中药研发领域独特优势,为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2023年,研究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科研项目实施,严把安全生产责任关,不断提升科研保障效能,高质高效推动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年来,重点做了三大方面工作。(一)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发展引导力发挥党委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发挥优秀党员引领作用。严格执行《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细则》,着力形成科学决策、高效运行、监督有力的工作局面,全年共组织召开党委会10次,就23余项议题进行讨论审议,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强化政治能力建设。开展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主题交流研讨4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谋实效”大兴调查研究、以“抓落实”推动检视整改。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党委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二)聚焦科研重点,提升创新驱动力2023年,研究所全年开展科研项目25项,其中技术服务项目2项,大健康产品开发项目3项,政府项目9项,公益类项目11项。全年共申报政府科技项目9项,获批立项4项,获得专项支持资金39万元;申报发明专利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共持有发明专利11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开展原创性技术攻关。一是瞄准“糖尿病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用药空白,开展创新药丹皮酚衍生物成药性研究。实验表明,丹皮酚衍生物具有较好的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平滑肌胶原纤维的合成、改善线粒体功能紊乱、抗氧化、钙通道调控降压等作用,初步毒理评价结果表明其属无毒级。研究所博士后创新基地于2023年7月进站博士1人,继续推进该项目研究。以特色药材开发利用为主线,助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倒卵叶五加种苗繁育技术及其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完成基原鉴定及质量标准复核,并与西北大学合作完成药材粉末及切片等显微特征辨识研究,预计2024年获批省级地方标准。在研项目陕西“太白七药”---葫芦七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特色植物华中五味子果实活性成分挖掘及产品开发利用研究、倒卵叶五加苷类成分提取分离及质量研究、秦巴山区药食两用中草药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等,为陕西特色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撑。以“陕西中药行业全产业链检验检测平台”为依托,与西安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海南医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步长制药、幸福制药、碑林制药、新疆维阿堂药业等建立了良好的项目合作关系,为推动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标准提升贡献力量。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构建系统化科研平台。响应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ELK3调控胶质瘤耐药机制研究”“山茱萸多糖在高糖及高脂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方面的作用研究”“柴胡药材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等应用基础研究11项,正在有序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大健康项目“酸枣仁茶氨酸多元植物饮料”“猴头菇山植植物饮料”已取得企业标准备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医院制剂高冠平胶囊的技术升级研究”已完成所有实验,进入项目结题阶段。申报“TGF-β下游效应物IL-11在糖尿病心肌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细胞衰老参与多发性硬化关键基因的筛选及验证”等基础研究项目8项,其中“肾复康胶囊质量提升研究”“枳椇子配方解酒功能的研究及功能性饮料的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冠心克胶囊的技术升级研究”3项获批立项。建立“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活性筛选与评价平台”,以网络药理学为依托,构建中药活性成分体外快速筛选模型,着力打造以中药系统化研究为主体、成果转化为目的的新一代创新技术平台。拓展研发领域,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咸阳市体外快速诊断试剂技术集成和中试共享服务平台”开展了“感染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体外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项目,已完成所有研究工作,进入结题阶段。现有“咸阳市中药及天然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咸阳市滴丸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平台,“博士后创新基地”“三秦学者(中药学)岗位”等高水平人才平台运转良好。借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为服务地方经济,尽可能将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省内,研究所积极联合多方,以项目合作为桥梁,打通中药及天然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路线,加速新产品转化落地。与西北大学、山海丹药业合作,开展“止嗽口服液止咳祛痰靶向功效物质三位一体智能辨识与研发”。积极与省内中医特色医疗机构学习交流,开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医院制剂高冠平胶囊的技术升级研究”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冠心克胶囊的技术升级研究”。作为科学家单位,与省内知名中药企业合作组建2023年省科技厅“治疗肺癌特色中成药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并获专项资金支持。此外,研究所着力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积极推动我省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立足发展需求,提升科研保障力优化制度体系,激发内生动力。一是推进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完善《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等15项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立项审批程序,科学量化考核指标,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完善人才选任考核制度,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修订《管理人员“三项机制”实施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以责任、业绩和贡献为目标,以竞争为核心的选拔任用考核体系。三是优化内控管理制度,修订《差旅费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保障研究所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运行。强化风险管控,稳定发展大局。一方面,持续强化财务综合管理效能。不断提高研究所绩效管理、财会监督、预算执行等工作管理水平,在省科技厅组织的2022年度财务综合管理检查中,以优异成绩被评为2022年度省科技厅系统财务综合管理工作出色单位。另一方面,持续强化内控体系建设。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试行)》有关要求,狠抓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每年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上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确保各项工作科学、规范、合理运行,切实增强了系统风险防控能力,助力研究所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三、2023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一是创新研发总体质效不高,核心专利、原创技术与标志性科研成果缺乏,高质量项目储备不足,自主技术积累较为薄弱;二是高水平研发人才以及具有开阔视野、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科技研发软实力较为薄弱,亟需加码加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对此,研究所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四、2024年重点工作(一)加强党建引领,助力提质增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巩固主题教育成效,扩大干部作风提升能力年专项行动成果,着力打造敢担当善作为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入开展党支部“两化”建设,推动科研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二)加强研发力度,强化创新引擎2024年,研究所将聚力提升研发效能,围绕各类科技项目、平台建设与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推动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DPF在肺心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开展不同给药途径研究、主要药效学、量效、时效关系研究。二是积极申报省、市级科研计划项目,力争获批“倒卵叶五加”药材陕西地方标准。该标准的获批将推动省内相关企业系列产品整体质量提升。三是拟联合第三方在蓝田横岭建立中药材科普基地,一体化推动中药研究、科普教育、中药文化传承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药研究所服务社会公众、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职能作用。四是强化平台建设与知识产权管理,积极申报各类科技平台,维护现有平台正常运行,围绕重点项目及核心技术多点布局,构筑知识产权保护壁垒,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三)加强人才引进,夯实发展根基积极参考陕西省人才引进各项政策,通过“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选聘具备医药领域专业背景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在深入了解医药领域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基础上,协调和管理技术团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另一方面,需在引进方式上下巧功夫。采用柔性引进领军人才或团队,灵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使用机制,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联系,加强与领军人才及团队的合作沟通,力求构建“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促发展”的良性合作机制。同时,针对人才留用方式,将努力摆脱路径依赖,采取长期聘用、合同聘用、双向聘用等多元化岗位聘用方式,真正实现“合力创新,人尽其才”。行远自迩,笃行不怠。2024年,研究所将在省科技厅和陕药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压实责任,积极作为,持续加强整体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继续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队伍,切实提升科研综合实力,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