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4-03-29 10:00
单位名称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野生动植物、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法规宣传和科普教育;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调查,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资源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培育和鉴定,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和疫源疫病防控。
住所 西安市西关正街233号
法定代表人 王伟峰
开办资金 695.0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8.96万元 53.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工作基础。扎实做好新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贯彻落实,完成《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修订,于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编织修订《陕西省林业外来入侵动植物防控技术规范》《陕西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应急预案》。联合修订的《林麝人工繁育规范》标准综合体由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林长制”“平安建设”年度考评体系,用制度保障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效落实。(二)加强监测预警,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实施北沟、蒿坪、华阳等7处秦岭野生动植物综合监测站点建设。二是编制了陕西省陆生野生动物监测计划和各监测单元实施方案。三是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人工繁育等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重点场所的检查和抽查,严格落实报告制度,监测到异常情况2起,未发现传染性疫病。四是开展候鸟等野生动物携带病原体种类、特点和传播途径研究。五是完成野猪基因组及菌群样品采集工作。六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救护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三)加强本底调查,掌握资源状况。实施豹、麝和迁徙鸟类资源资源调查,编制入库陕西省白冠长尾雉资源专项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等项目。完成长江流域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调查和全省森林草原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外业工作,正在进行内业汇总。编撰出版《全省野生兰科植物》专著。(四)坚持多措并举,提升管理效能。一是日常检查、抽查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及利用场所21处,明察暗访6次。二是我省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评估,成效名列前茅。三是加大濒危物种保护力度,成功繁育大熊猫4胎7仔,人工繁育林麝存栏达51000多只,在蓝田野化放飞朱鹮23只,朱鹮40只成功引入延安南泥湾、榆林横山区开展人工繁育试验活动。指导各地继续做好秦岭冷杉、大果青杄、红豆树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调查监测和就地保护。四是成立国家林草局朱鹮保护研究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朱鹮保护研究中心筹建实施方案》,召开推进工作会和方案研讨会,协调省编办,积极推进朱鹮保护研究中心建设。五是成立专班,实地调研遴选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建设地址,与中铁建、陕旅、陕文投和西旅集团等企业充分沟通,积极促进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建设。六是完成秦岭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保护联通工作,安装警示牌40个,设置震动减速带24条,安装红外相机57台,拆除机械围栏6处13.5公里,完成生境恢复约30亩。七是是积极推动秦岭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和西安植物园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创建工作。八是结合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要求,提升审批工作效率,全年累计办理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事项155件,核发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32本,完成12345相关咨询及答复300余件,答复率100%。(五)加强部门协作,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联合省委政法委等11部门组织开展了陕西省“2023清风行动”。行动期间,出动人员2.1万余人次,立案侦办案件352起,处理违法人员381人,收缴野生动植物1601只(头尾苗根)、制品233件127.09公斤、缴获猎捕工具1682件。配合省邮政管理局和市场监管局开展了“陕西省平安寄递专项行动”“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等专项行动。(六)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意识。成功举办陕西省第十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和陕西省第42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在大荔、千阳等小学开展“秦岭四宝话你知”科普讲座。印制分发野生动植物宣传海报、挂图等宣传资料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