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起县> 吴起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

吴起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09:53
单位名称 吴起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防震减灾提供服务保障。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拟订与实施;防震减灾标准制定与实施;防震减灾规划与计划;防震减灾宣传、业务培训。
住所 吴起县农林水牧综合办公楼819室
法定代表人 刘向前
开办资金 23.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起县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万元 11万元
网上名称 吴起县灾害应急保障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S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应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抓党建,促引领,全面从严治党管党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一是抓干部队伍聚人心,确保先锋战力不断增强。开展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和地震安全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二是抓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和干部作风整顿建设“一岗双责”。对干部到岗在岗、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等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抓主业,显担当,防震减灾工作水平取得长足发展(一)强化领导,守正创新扛责任。制定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要点》,谋划安排年度全面工作。县政府成立了吴起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修订完善《吴起县2023年度防震减灾考核办法》,确保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层层落实到位。召开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全年防震减灾工作,为2022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确立了新标准。强化震情跟踪研判。印发《吴起县2023年度震情跟踪和相关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坚持震情会商制度,召开专题会4次。较好把握了全市震情形势。强化异常跟踪落实。严格落实24小时地震应急值班和宏微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地震前兆台网观测资料异常核实规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研判、及时排除、及时报告。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认真做好2023年“三网一员”人员名单更新汇总,向市地震局报送2023年“三网一员”人员名单和宏观观测点信息,规范管理各宏观观测点,始终做到人员、制度、信息渠道、工作经费四落实,完善群测群防各类工作制度和工作手册。实现镇、村、社区全覆盖的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全县10个乡镇街道、91个行政村的群防群测网络基本建成,建立宏观观测点10个。(三)守土尽责,排查隐患保平安。扎实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形成常态化的地震灾害与次生灾害多部门联合调查防控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举办专题培训,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契机,完成公共服务设施、政府企业、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综合减灾资源和自然灾害危险源清查核实工作。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和率先完成首次信息采集,全采集已完成和新建、改建、扩建的居民小区、大中小学校、医院、农村居民、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水库大坝、危险化学品厂库、应急避难场所等房屋设施抗震设防数据信息。(四)未雨绸缪,防救结合重实效。完善应急预案建设,编制完成《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手册》,修订完成《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积极协作应急、教育、卫生、红十字会等部门,开展多部门联合、跨行业,以地震灾害为首害的多灾种应急避险演练,形成了在实战中检验部门协作的演练机制。今年以来,指导参加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交通事故、突发自然灾害等模拟不同场景的应急演练6余次,指导行业、领域开展地震疏散演练10余场次,实现应急演练常态化、应急预案体系化,为有效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做好了充分准备。严格执行24小时地震应急值班制度,全面落实值班值守责任制。完善应急响应程序、综合协调机制、应对处置措施,健全地震灾情速报和震情舆情应对机制,及时面向社会开展震情速报公众服务,为政府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意见,应急响应保障能力持续加强。(五)提质增效,强化宣传促引领。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采取上街设点、现场讲解、发放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需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防震减科知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切实增加群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了解。实施互联网+地震科普”行动,制作播放地震动漫小视频,利用网络新媒体,开放地震科普宣教基地分众开展科普知识宣传,載止目前,累计设立展台10余个,设置各类宣传展板60余个,在城市社区、中小学校、幼儿园、乡镇共开展防震减灾宣讲及演练活动20(场)次,悬挂横幅50余条,发放地震宣传知识手册、科普宣传书籍、折页15000多份,发放各类宣传礼品7000余个,利用县城区LED显示大屏幕7块,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线上宣传,同时深入居民楼院为群众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品,为群众单调的居家生活注入了新的趣味。2023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四十五周年纪念日,为全面贯彻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普及和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吴起县开展以“大力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为主题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的视频,以及《科学应对地震》科教短片,同时摆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展板十余块,为群众解答地震应急等有关知识300人次,发放了《地震应急避险要诀》、《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十余种地震科普知识读本和防震减灾宣传小礼品,共计500余份。各街办、各社区组织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主动参与了“7.28”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为构筑全区和谐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六)全力推进地震科普示范创建工作。按照陕西省地震局关于印发《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实行)的通知》(陕震发(2021)15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完善设施、打造亮点,提升学校综合减灾能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联合县教育局、科协、应急局组成检查组、通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查看现场的方式,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指导学校加快推进减灾示范创建。申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国家级示范学校1个,省级示范学校1个、市级示范学校2个。(七)提升防震减灾应急能力建设一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条件便利的地点创建20所避难场所,做到全县辖区乡、镇、街都有相应的避难场所,绘制了避难场所疏散路线图,制作应急避难场所移动牌位,给全县辖区内8各社区制作了防灾减灾综合风险示意图。对全县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整治情况进行工作检查,全面摸排全区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存在的突出问题,细化和完善现有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确保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系统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整治提升,持续推动城市标识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二是积极协调县消防大队、大型超市、门诊和8社区签订了应急物资供应、医疗救助、防灭火联合机制。三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将消防大队、防汛抢险队、防灭火救援队、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扩充到地震救援队伍,大大地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四是坚守岗位,强化应急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制度、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做到领导不离岗、应急不缺人、责任不脱节,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能迅速指挥调度、及时会商研判、科学高效处置。五是加强地震应急物资管理,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维护,确保地震应急器材、物资处于良好的状态。(八)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安全性评估管理办法(暂行)》,积极指导、配合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好事中、事后的动态跟踪、监管、服务,我县共有2家企业完成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2家企业区正在推进。对吴起采油厂配套设施工程场地开展地震安全评价。开展2023年全县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抽监检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完成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抽查数据汇总和报告编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等措施,我们提高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和提高应对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