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医疗和生育保险经办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城镇职工及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服务。医疗和生育保险参(续)保;就诊就医、审核结算;医疗保障和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经办医疗救助;离休等全额人员的医疗统筹;医疗和生育保险基金、医疗救助资金的预决算及运行管理。 | |
住所 | 吴起县人力资源楼二楼 | |
法定代表人 | 郝春武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医疗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1万元 | 4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医疗和生育保险经办中心.事业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医疗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贯彻落实医保改革,提升医保经办效能一是落实医疗保障改革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实行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账户资金报销制度;将国家谈判药品全部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乙类支付范围;加强组织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大幅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执行特药管理和支付政策,制定特药经办服务和管理流程,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医保目录内特药行为的监管;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风险共担,保障基本”的原则,在县人民医院执行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种付费结算制度;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医保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发展“互联网+医保”业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认真组织,有序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业务。调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大幅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只进一扇门”为目标,推出便民惠民服务措施,确保参保居民住院结算都能够同时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保障,做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对精准扶贫户坚持“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的原则,开通绿色通道;有效落实医保经办窗口文明用语等窗口制度;即时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抽调骨干人员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设4个医保服务窗口;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提高服务效率。2023年吴起县城乡居民应参保人数为119390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17492人,视同参保1467人,合计:118959人,参保率99.6%。吴起县职工参保435家19793人。总计参保人数13.7万人。一、本年度共支出城乡居民医保基金60926903.18元。1、统筹基金支出56953843.41元,其中:后台报销住院费用1424687.08元,乡镇卫生院列支出973179.16元,县级医疗机构前台支出54555977.17元;2、门诊大病支出1306932.17元;3、门诊统筹支出2438205.66元;4、集采药品留余资金227921.94元;二、本年度共支付在职和退休人员医保费共计63228579.22元。其中:1、个人账户支出36202965.27元;2、统筹基金支出25617756.65元;(1)职工住院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出12294565.62元;(2)职工生育医疗费用支出1974593.94元;(3)职工生育津贴费用支出1228649.96元;(4)门诊统筹费用支出10119947.13元;3、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407857.3元;(1)职工门诊大病支出1106308.21元;(2)职工大病医疗保险支出61364.93元;(3)职工特殊疾病支出240184.16元。4、集采药品留余资金341882.91元。三、持续推进打击欺诈骗保,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在2022年打击欺诈骗保的基础上,采取回头看的形式,印发制定《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充分运用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机制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持续巩固“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的监管高压态势,促进基金监管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让“有心人”不能骗保、不敢骗保。一是开展宣传月活动。将“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宣传月活动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册、宣传品、张贴宣传海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县“两定”机构、各大广场等地宣传基本医保政策和医疗保障基金监管法规与政策,加强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全年累计共发放宣传品2500个,宣传册10000余本,宣传册15000份,张贴宣传海报90张,悬挂宣传标语90条(电子横幅30条)。二是发挥智能监测机制。利用万达智能系统,对疑点问题智能监测筛查;对部分医院实行基金支付总额和人均总医疗费用定额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协议管理。强化协议管理,执行《延安市医保医师管理暂行办法》,对违规行为进行量化处理。与全县73个两定医药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新增12个定点零售药店。四是实施稽核与监督检查新机制。实施医药票据和外伤调查智能终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稽核机制,通过日常检查、智能监测筛查、举报线索核查、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加强稽核与监督检查的力度、频次和覆盖面。全年累计外出银川、西安、河南等地调查十余次,确保稽核无死角。五是加大惩处力度,引入“退出”机制。采取按标准打分的量化式监管,实施考核评估制度,对不合格的、屡教不改的医药机构顶格处理;对顶风作案的、违规违纪的医药机构终止协议、取消定点资格,并移交至相关部门处理,彻底打破“一劳永逸”的侥幸心理。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覆盖检查,并开展了“回头看”行动。四、扛鼎医保扶贫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履行医保扶贫职责。在局党委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医保扶贫政策,扎实开展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和“清零”行动,全面摸排核查农户“两不愁三保障”中“基本医疗有保障”存在问题。同时,与县扶贫局、税务部门积极对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将全县建档立卡户12046人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范围,并在医保系统进行标识,提高医保扶贫精度,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严格落实各项医保扶贫政策制度,加大医保扶贫力度,确保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水平明显提高。加大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利用国家扶贫日等集体宣传时间,宣传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政策,发放宣传册5000余份,宣传书1000余本。二是扎实开展驻村联户工作。帮扶领导多次进村入户调研,通过深入了解基本情况,按照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围绕致贫的根本原因为贫困户制定了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五、持续推进行风建设,打造医保经办新形象结合中、省、市、县“放管服”决策部署,我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行风建设,着重疏解群众办事的赌点、痛点、难点,以推动经办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为抓手,深入推进“掌上医保+政务服务”建设和应用,实现医保经办速度与品质的全线提升,打造“优质、便民、高效、温馨”医保经办服务品牌。(一)在“一”字上下功夫,打造“一窗一人一机一网”通办新模式。为切实解决参保人“多窗跑”、“反复跑”、“跑错门”问题,我中心引入智能业务流水线理念,以“只进一扇门”为目标,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厘清思路及流程,全力推动“一窗通办,集成服务”改革。将参续保、医疗费用报销、生育保险和医疗救助待遇申领、医保关系转接五大块业务实行整合,打造“一窗一人一机一网”新型流水线业务经办模式,实现事项一窗办理,减少群众重复提交申请和排队等候次数;重点梳理明晰事项材料,制定告知单,通过业务流程标准化、全程监控透明化、风险预警及时化、打通医保事项“便捷通办”,实现群众便捷快办。(二)在“深”字上见实效,促进“掌上智慧+医保服务”深度融合。为加快推进“智慧医保”建设,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感,我中心充分应用掌上医保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结合自身业务经办特点,打造“全天候、全流程”医保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享受到申报缴费、移动支付、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等“不见面、马上办”的优质服务。(三)在“新”字上求突破,推动新生儿参保报销“秒批”服务。为解决好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我中心主动作为,协同税务部门深度整合共享数据,将以往新生儿医疗费用报销所需的医保、缴费、报销等多部门业务串联起来,全力推动一次性联办,“办得快”“办得全”“办得好”,让政务服务更加智能、更有温度。(四)在“融”字上想办法,提供医疗费用报销“一站式”服务。针对部分异地和偏远乡镇参保人员反映报销事项“路途远、手续杂、期限长”的困难,我中心主动联系对点银行达成便捷服务事项,参保人只需一次性向窗口提交材料,即可无忧享受全流程服务,报销费用最后由财务人员直接汇入个人账户,无需来回奔波办理,节约参保人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减少了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五)在“优”字上抓推进,加速打造医保经办全方位服务。通过减环节、减时间等方式,全面实施医保经办一站式结算,实现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一条龙服务;通过移动端等渠道,搭建便捷的线上线下医保经办服务生态圈,可为参保人提供网上申报缴费、移动支付、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等业务;全面推行医保经办服务业务“不见面”办理,大力推动优质便民“六个办”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