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阴市> 华阴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华阴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09:27
单位名称 华阴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拟定华阴段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等进行基础性调查研究;组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住所 华阴市华岳大道与岳庙街交叉路口(原粮食局院内)
法定代表人 孟境
开办资金 1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付
举办单位 华阴市发展和改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万元 6.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发改局(秦岭办)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标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部署安排,科学谋划年度工作。一是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全体会等共专题研究部署7次,不断理清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传达学习陕西省、渭南市2023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精神,做好贯彻落实,对年度工作进行通报和安排,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二是组织召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五乱”问题日常监管工作推进会,印发《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全面排查工作方案》,进一步对我市秦岭区域“五乱”问题的日常排查、行业监管和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和再要求。三是持续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我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年度工作任务,修订评分细则,规范评价方法,严肃考核打分,从而助推工作落实。(二)健全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全面完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勘界立标验收工作。栽设实物界桩402个、电子界桩281个、标牌17个。二是印发《华阴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3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任务。三是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举报奖励机制、“三色督办单”机制等,下发白色督办单8起、黄色督办单2起,有效推动问题整改工作。(三)明晰各类反馈问题,扎实开展整改落实。一是《2023年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台账》中涉及我市的7个问题,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6个问题的整改验收和销号备案工作,1个问题正在整改(为2023年省秦岭生态环境联合交叉执法检查反馈)。二是全面完成疑似图斑问题的核查整改工作。2019年以来,省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下发我市58个疑似图斑问题,其中,2个确认问题和41个历史整治点位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其余15个问题通过实地核查和综合研判已全部排除。三是做好省联合交叉执法检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针对省联合交叉执法检查现场指出“部分农家乐(民宿)无油烟分离设施、特种行业许可”的问题,立即交办,立行立改。同时,举一反三,成立专项排查组对秦岭区域(建设控制地带)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手续、油烟分离设施、特种行业许可等进行全面排查,形成排查台账,针对排查确认问题,扎实有序推进整改。四是做好渭南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台账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截止目前,反馈的1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1个(10个问题已完成销号备案),6个问题正在按时间节点加快整改。(四)加强日常监管,营造浓厚保护氛围。一是组织各行业部门和涉秦岭各镇(办),全面开展“五乱”问题自查工作,做到问题排查全覆盖、无死角。二是坚持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合执法检查2次,现场检查的发现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推进“峪长制+警长制”和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落细,坚决遏制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死灰复燃。四是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对我市秦岭区域及建设控制地带农家乐(民宿)开展地毯式摸排和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农家乐(民宿)发展和运营管理。(五)坚持保护优先,有序推进绿色发展。认真落实“1+8+4”规划体系,全面提升秦岭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遵循“先规划审批,后开工建设”的原则,依照《秦岭区域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严格秦岭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项目审批,积极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纵向综合补偿,全力推进相关项目落地建设和后续项目储备工作,目前由市秦保中心实施的3个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已顺利开工。(六)其它方面。加强对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华山新麦草的抢救性保护,采取自然繁殖与人工播种相结合的方法,栽植试验田10亩,开创野生繁衍生息条件,逐渐增加野生数量,提高植物成活率。积极与上级对接,初步完成秦岭各峪道口视频监控的选点布点工作。今年以来,在“省秦岭保护网”上稿24篇,已超额完成渭南市秦岭办下达的上稿任务。二、取得社会效益情况一是秦岭区域植被不断恢复,古树名木、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加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二是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秦岭区域“五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三是秦岭区域矿业权有序退出,恢复治理工作已全部完成。四是秦岭区域勘界立标工作顺利完成,为精细化分区管理奠定基础。五是《秦岭区域产业准入清单》执行有力,项目审批和生产建设活动更加规范。六是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形成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三、存在的问题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落实。秦岭生态保护人防、技防、物防等措施还不够完善,在落实日常巡查、常态化监管方面还不扎实。比如,峪道放牧、乱倒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整改措施我们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提升秦岭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依法依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将各类问题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落实“峪长制”“警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每条峪道管护落到实地、收到实效。五、2024年工作打算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责任。深刻汲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教训,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决定》《条例》和《总体规划》,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真正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严格落实《条例》,强化空间管控。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切实抓好秦岭区域项目管理。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全面加强沿山各峪口视频监控布控工作,积极增设监控点位,尽早实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信息“一屏全揽”目标。巩固秦岭区域勘界立标成果,组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勘界立标成果二级检查工作,推动秦岭保护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快问题整改,及时销号备案。紧盯未完成整改各类新发现问题,挂牌督办、加快整改销号。同时,要坚持“动态清零”、“快速清零”,按照时间节点和相关时限要求,从严从快、从细从实、精准高效做好图斑问题的实地核查、研判和整改工作。四是强化执法监督,落实长效机制。聚焦秦岭区域“五乱”问题,加大联合执法检查、网格化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提升秦岭峪道视频监管系统功能,常态化开展无人机巡查,落实有奖举报机制,确保常态化管护落细落实、收到实效。同时,加强对网格人员的培训力度,做好查轨迹线上传及图斑核查的管理,全面提升网格员履职能力和工作效率。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严厉打击违反秦岭生态保护规定的人和事,不断加大震慑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