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考试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考试工作提供服务保障。<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高校在校生“专升本”>招生考试<中考/自学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考务信息平台<运行/维护/监测> | |
住所 | 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崇金 | |
开办资金 | 188.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4.05万元 | 110.4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康市考试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2023年我市共组织考试10类18次,涉考考生22.0476万人。(一)高考工作稳中有进。安排部署高考工作,优化调整并明确市招委会成员单位职责,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采取三级公示、反复排查等方式,做好考生资格审查工作。投资292万元,购置“智能安检门”46台,筑好防范手机作弊防护网。开展考务安全三级、四级培训,统一外语听力考试工作步骤,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二)中考学考成效显著。实现全市中考集中统一评卷和普通高中集中统一录取。抽调42名技术骨干,遴选400名优秀教师开展评卷工作,强化普通高中集中录取监督指导。加强学考考务培训和省派、市派督查专项培训,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成信息技术机考考点15个,考试机位1554个。(三)省级统考部分艺术专业课首考圆满顺利。制定《考务工作安排》,细化考务流程,总结提炼考试不同,扎实开展市级考务培训。严格监考人员选聘,落实同校教师回避制度,强化保密安全责任教育,印制工作清单。落实落细考点考场“两次安检”,逐人逐物安全检查。开展“假设性预演”并细化应急措施。(四)其它各项考试顺利实施。专升本考试落实生源学校学生管理责任,严格考试过程管理,严格档案分类管理。自学考试全面排查设备设施,协调职能部门全程参与,维护考试环境。成人高考考前发布《温馨提示》,做好调研,制定考试安检和手机集中管理方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加大政策宣传,发布温馨提示,制定《考务注意事项》《监考注意的十件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展考点评估验收工作,强化考点和队伍建设。特岗教师招考笔试严抓关键节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市考试管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项考试招生政策,紧紧围绕依法治考、从严治招总要求,内抓管理提质量,外树形象促发展,聚焦中心任务,全面办好了“人民满意考试招生事业”。(一)普通高校招生和高职单招考试: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考考生21225人,报考人数较2022年增加207人,上涨0.98%。高考外语口语考试报考考生5623人,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报考考生4634人,较2022年增加692人,增长17.6%。2023年各类高校共录取我市新生22559人,录取率87.2%,高考全面实现了“三无三稳三确保”目标。(二)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九年级学生报考30678人,八年级学生报考30431人,普通高中录取审核备案考生20432人,普通中专录取新生1981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科目考试共20692人,累计136812科次;理化生实验考试共20351人,信息技术考试共17623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文化科目考试共19130人,信息技术机考共19125人。(三)社会类考试:专升本考试报考考生927人(含免试退役士兵50人)。成考报考考生6439人,(含免试专升本251人)。特岗教师招考笔试报考人数3148人。全年自学考试报考考生1375人,审核办理毕业证45份。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考考生2390人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年两次笔试报考考生11325人(20717科次);两次面试报考考生4082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高科技作弊防不胜防。近年来,社会类考试考生人数逐年上升,生源情况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花样翻新,考场内外相互勾结,并借助高科技手段实施考试作弊行为。二是考务操作存在薄弱环节。考务人员队伍良莠不齐,仍有个别考务人员因为情绪紧张、业务不熟,无法充分理解考务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操作要求,造成了一些考务问题。三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当前陕西省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革,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与考试招生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采用新型技术手段防范手机作弊。及时补充并优化“智能安检门”功能,扎实落实“双安检”;进一步升级作弊防控系统,积极协调通信部门落实考点无线电信号全屏蔽。二是进一步强化监考队伍建设。严格选聘考试工作人员,坚持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日常与考前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规范性操作培训、技能培训和警示教育培训。三是要加强学习,深入研究。面临改革新形势,要充分领会中、省改革要求,深入学习改革新制度、新办法,深入县区单位,了解实施中的困难,着力解决好基层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抓管理,促规范。严格报名管理,做好资格审查工作,调整优化中考报名政策,严密防范违规行为。严格考务管理,全面推行清单化管理,优化考务流程,提升考务信息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严抓技防人防,聚焦风险点,完善人防技防措施。(二)抓学习,促提升。把理论学习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努力提升队伍理论素养,增强干事创业能力本领。通过干部大讲堂等活动,组织干部学习最新教育政策、招生政策、考试政策,锤炼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鼓励干部在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提高工作本领。(三)抓作风,促转变。主动发动宣传攻势,研究各种办法广泛宣传考试招生政策以及新规定、新变化。积极探索考试辅导新方式,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指导,举办招生考试政策咨询现场会。深入细致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当面咨询现场解答、来信来电及时回复,树立招办系统良好形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