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华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市场营销、形象设计、项目申报等服务,开展企业技术管理交流培训。 | |
住所 | 华阴市东岳路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杨卫平 | |
开办资金 | 13.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华阴市教育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9万元 | 1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华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华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制度,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业务开展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市委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实施方案》。围绕秦创原“四个重大”工作要求,持续促进前行·58科创园、华山创新创业产业园和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重大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桃下科技创业园序时推进;先后组织重大活动7次。二是围绕秦创原建设专项考核指标体系,全年在秦创原专刊约稿刊发7次,有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效成势。2、培育科技特派员数14人。2023年,按照科技特派员工作要求,面向林业、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遴选确定省级法人和反向科技特派员各1名,市本级科技特派员14名,颁发聘书及工作名片,同时将服务内容公示牌上墙,签订年度目标任务书。积极参与省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及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共81场次,发放实用技术宣传册500余份,培育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技术骨干128人。3、科技人才与科技统计工作。一是大力宣传我市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方面标杆人物和典型案例。二是面向全市高企、科技型企业、工程研发中心等载体征集遴选科技创新人才,创建华阴市科技人才库17人,其中渭南市级青年人才2名,陕西省科技新星人才1名。申请渭南市级科技创新人才14名。三是积极推荐2023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我市赛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蒋春美已被陕西省科技厅确定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已公示。四是开展科普统计调查工作,按照渭南市科技局安排,对我市科普工作的6大类124个指标进行了深度统计调查。五是完成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年报工作。六是完成了火炬统计的快报、年报工作。4、技术交易合同工作:积极深入企业调研并指导技术合同业务工作,引导企业享受技术合同优惠政策,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3亿元(2022年完成了8402万)。同比增长78.5%。二、社会效益情况一是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华阴工作站作用,筛选对接技术需求29项,组织企业与高校线上线下对接8次,成功将陕西万寿制药有限公司筑青固体饮料动物学试验与西交大药学院窦建立教授对接,已达成合作意向并有序开展;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正刚团队与陕西煜清萱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茶北引”研究中心产学研协议及技术服务合同协议达成合作。二是经过培育并申报陕西西岳制药有限公司、陕西正元秦电环保有限公司、华阴市锦前程药业有限公司和渭南可林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已被省工信厅认定为创新型企业。三是针对拥有高新技术专利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助西岳制药有限公司取得华阴市首笔商标权质押融资贷款600万元,不断激发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和成果产出。四是积极融入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建设,按照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规划布局,一方面积极推进我市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项目建设,已完成《华阴市小麦制种大县发展规划》《华阴市小麦制种大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另一方面以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为引领,以“华阴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渭南市级专家工作站)+陕垦大华农科所”为平台,常年开展小麦联合体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全市组建4支专家服务队、114名农业技术人员作为产业技术服务力量,为种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申报条件和流程,深入企业挖掘行业潜力,指导企业财务科学归集,逐渐将企业培育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高企已成功参评7家,申报资料已上报,专家已评审通过,等待国家认定结果(2022年认定2家)。同比增长250%。积极深入企业调研并指导技术合同业务工作,引导企业享受技术合同优惠政策,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3亿元(2022年完成了8402万)。同比增长78.5%。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要求,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对培育成熟的企业进行评价入库。现已成功申报入库28家,(2022年入库16家)。同比增长75%。继续推进实施种粮一体化,2022-2023年度基地制种品种共20个,落实基地面积10.22万亩,创制育种材料1600余份,自主选育审定新品种3个,其中:小麦品种国审2个(华垦麦23号、华垦麦7号)、省审大豆1个(陕垦豆8号),正在参加国家及省级各类试验品系8个。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因我市大部分工业企业生产核心技术为传统技术,存在技术合同交易买方市场大于卖方市场情况,加之我市医药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多以实验室、小试和基础性研究为主,单项技术研发较多,集成性技术创新较少,在整个技术创新链中处在原始创新环节,多数尚不具备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1、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指导企业申报或自设研发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建议设立有利于企业自主研发的协调机制和出台有关鼓励性政策。2、细化科技业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干部科技服务工作能力。为了更好的做好全市科技工作,鼓励干部职工多干事,为了圆满完成各项科技工作任务。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建立R&D经费统计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出台R&D经费投入和统计激励性政策,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确保完成任务。2、发挥工作站作用积极和企业对接深入基层排查企业遇到的发展瓶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