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台区> 汉中市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

汉中市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09:10
单位名称 汉中市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对政府各部门进驻、委托事项办理进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
住所 汉台区南团结街380号
法定代表人 丁涛
开办资金 8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汉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41.09万元 4530.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深化集成式服务,服务能力再升级。1.深化综合窗口建设。按照“综合窗口受理、部门分类审批、结果统一反馈”的运行模式,设置分类综合和全面综合窗口21个。持续丰富综窗业务,进驻综合窗口的部门和政务服务事项分别增加至17个和512项。全年共办理事项30.8万余件,切实推动了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一窗通办”。2.推进事项集中进驻。积极与区级部门协调联系,着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办理。今年以来,政务大厅新进驻17个区级部门的353项政务服务事项,事项进驻率提高到79.8%。区级各部门延伸下沉各镇(街道)的366项审批服务事项在便民服务中心平均集中进驻率达到86.11%,逐步实现了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3.做好“一站式”协调帮办。优化便民服务专区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便民服务专区为群众提供引导咨询、求助办理、网上申请、材料预审、金融服务、征信查询等帮办代办服务共计10.8余万人次。4.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制定《汉台区进一步深化“一窗两端三级”改革加快基层便民服务建设实施方案》、《汉台区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工作方案》、《汉台区政务服务大厅运行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强化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措施。增设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司法、残联3个分中心,在小区、商业体、商圈等设立便民服务驿站4个,政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形式日趋多样。(二)助力数字政府建设,为民服务更高效。5.增强信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心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作用,全年共发布信息312条,编发政务月报12期,用户关注数量7463人,阅读总数23879人次。进一步拓宽政务服务“指掌微事通”微信小程序功能,开通“线上帮办”服务,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工作时段“一对一”的人工服务;增添“生活缴费”版块,提供“水电气暖网”线上缴费服务和线下缴费引导,让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指端”服务。6.扩大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指导15个镇(街道)在省政务服务事项中控平台完成3082项事项办事指南的梳理,并在省政务服务网对外发布。同时,根据延伸下沉镇(街道)审批服务事项权限,完成网办事项各环节人员权限分配和流程配置,夯实网办工作基础。持续拓展区政务服务大厅进驻事项网上办理覆盖面,今年将区应急管理局、烟草局、卫健局的4项进驻事项纳入一体化政务平台办理,进一步推广网办平台使用。(三)创新政务服务举措,建立工作新机制。7.探索“不见面”审批。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网上申请、在线审批、结果邮寄”的办理模式。目前,《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已实现咨询、预审、申请、办理、取证的全流程网上服务,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不见面也能办成事。8.实施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制定《汉台区基层政务服务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实施方案》、《汉台区基层政务服务镇街村居联审联办“两单一图一表”》,建立“异地收件、就近受理,异地流转、协同审核,异地领证、全程代办”工作机制。截止目前,27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区15个镇(街道)实现了群众就近异地办事,累计办理事项2027件。9.试点政务服务“数字门牌”。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创新推出政务服务“数字门牌”举措,企业和办事群众只需要扫一扫“数字门牌”二维码并输入相关信息,便可快速获取相关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指引等,切实解决群众在日常办事中“不会办”“找不到”“问不清”等问题。目前,政务服务“数字门牌”已在中山街街道办事处试点运行。(四)加强运行管理,树立服务新形象。10.开展最佳大厅评选活动。在15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2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开展“汉台区最佳便民服务大厅”评选活动,4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1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被评为汉台区“最佳便民服务大厅”。七里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铺镇狮子村便民服务站、北关街道汤房社区便民服务站荣获汉中市“最佳政务服务大厅”称号,激励了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11.强化服务监督。召开政务服务“质检员”工作座谈会,反馈“质检员”2022年度提出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征求新的意见建议,加快整改落实,有效促进窗口服务转作风、提质效。2023年以来,办事群众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进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共计10.6万余人次,开展办件质量回访88人次,好评率100%。按时办理“12345”平台转办件182件,群众满意度100%。12.丰富文化生活。举办了以“诗词歌盛世·经典颂中华”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参加区总工会组织的“五一”读书分享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针对窗口女同志多的特点,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了女性健康知识科普、《妇女权益保障法》解读等讲座,增强女同志自我健康保护、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推进“职工书屋+”多元化建设,与健康机关、书香汉台、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职工书屋”这一思想引领阵地的作用,2023年,中心职工书屋荣获“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五)服务全区大局,再上工作新台阶。13.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大屏、广告机等载体,大力宣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知晓率。与市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在户外设立公益景观小品一处,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规范汉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政务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点标识标牌,全年开展政策宣传、帮缴代缴、协助书写、复印打印等志愿服务1.8余万人次。配备老花镜、助听器、轮椅、雨伞等便民服务用品,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便利。政务服务大厅被选定为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达标点位,为我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贡献了力量。14.乡村振兴工作。中心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坚持每月到千户村开展调研,协调解决农业大棚建设,羊肚菌、吊袋黑木耳、白玉木耳种植等村集体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建成以农耕体验、农产品消费、产学研基地为主要内容的“采悠生态小农场”,千户村3组道路硬化工程,助力包联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带领群众致富增收。指导千户村规范完善村便民服务站,通过不断优化功能布局,规范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完成全村345户、1440人遍访,协调解决群众困难15件次,引导群众提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可度和乡村振兴工作满意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3年,中心各窗口共办理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53.7万余件,为汉台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3359套,金额151.155万元,区政务服务大厅被评为“汉中市最佳政务服务大厅”。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建设一体化程度不够,没有形成高效的纵向、横向联动服务体系。二是区政务服务中心各分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程不一、规范化服务程度不均衡。三是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协同化工作,在改革创新上谋划不够。(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常态化理论、职业道德和政务礼仪培训等,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树立为民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塑造良好窗口形象。二是加强对区政务服务中心各分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调研指导,进一步规范分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全区政务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三是端正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围绕“三个年”活动部署,坚持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严肃工作纪律,着力整治不良之风,克服消极观念、厌烦心理和无所谓态度,使大厅作风纪律、服务水平呈现新气象、新面貌。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组建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帮办队伍,按照“全链条、全流程、跨地域”的帮办工作总体思路,依托“指掌微事通”政务服务小程序,充分发挥线上平台和线下窗口的互补作用,为企业、群众提供智能、便捷、及时的帮办服务。二是适时出台《汉台区政务服务分中心管理办法》和《汉台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分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分中心和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工作协调、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全面提升全区政务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推行“标准化+全区域通办”改革,在不改变政务服务事项实施主体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提供就近直办、网上帮办、异地协办等服务方式,就近在政务服务窗口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解决群众办事“多地跑”“多次跑”“往返跑”等问题。在试点推进的基础上,加快向全区各镇(街道)推广政务服务“数字门牌”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