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汉台区农村合作经济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汉中市汉台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区农村土地承包、宅基地改革管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纠纷调解仲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及会计培训;指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规范化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方面的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交易合同的备案鉴证;办理产权质押登记;指导镇(街道)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相关业务工作。 | |
住所 | 汉台区东大街7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剑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56万元 | 33.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纵深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及早安排部署,积极完成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工作。截止2022年底,全区共有农村集体总资产32.96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8.0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4.89亿元;农村总资源38.88万亩,其中:农用地33.69万亩,建设用地5.07万亩,未利用地0.12万亩。2、加强督导检查,及时完成2022年度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验收工作。在组织镇办开展镇级验收的同时,于2月20日—24日组织人力,采取查阅项目资料,实地查看项目建设内容等方式,对全区20个项目村逐一进行了项目检查验收并于10月底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3、狠抓工作措施,积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制定任务清单,明确集体经济增收任务。二加强典型宣传,积极推广示范。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创建第二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个、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示范村3个,全区共培育市、区及集体经济示范村市级21个,申报市级集体经济强村8个。四是积极引导区、镇、村三级干部加强学习考察。截至目前,全区18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其中:15-20万元的村102个,20-50万元的村48个,50万元以上的村30个。4、加强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届中经济责任审计。各镇办也高度重视,14个镇办180个村(社区)均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辖区内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7.89亿元。5、加强检查指导,积极完成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工作。一是分别召开了2023年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安排会和推进会议。二是及时督促会计代理公司按时完成了全区180个村社区2023年度前三季度的代理记账工作。三是继续开展了农村三资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区20个村、5个社区的“三资管理”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抽查。6、加强财务培训,规范财务管理。结合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届中经济责任审计暴露出的问题,对2023年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目标任务及农民增收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共培训镇村财务管理人员400余人。7、全面完成了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数据校核工作。按照市局统一安排,开展了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数据校对工作,对116名重复成员身份进行了删除。(二)加强服务指导,完善土地承包管理工作。1、积极完成农业农村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的确权数据共享和确权证书管理有序衔接工作。2、加强土地流转台账管理和流转信息动态管理。继续加强了对30亩以上土地流转的台账管理。2023年,全区新增流转面积1452亩,全区土地流转面积83219.4亩,流转率达到39.67%。3、认真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截止2023年底,全区共收集合同5741份,村均31.89份;涉及合同总金额18.3亿元;完成合同整改4009份,整改率82.2%。4、认真开展了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开展了仲裁员换届和培训工作,向新一届21名仲裁员颁发了聘任书并开展了纠纷调处业务培训,全年共培训128人次。三是继续做好日常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全年共接待纠纷21起,并均已调处完毕,其中完成规范的仲裁案件1起。5、加强宅基地改革管理的指导工作。一是做好了对镇村干部的日常业务指导工作;二是调查处理信访案件两起。其中,七里季丰村1起,铺镇联丰村1起;三是统计上报了《2024年度农村村民住宅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统计表》,拟使用新增计划指标66亩;四是积极努力协调进一步完善了“汉台区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中的“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逐步优化“汉台区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宅基地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促进农经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6、认真开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调查摸底工作。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对全区180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经调查,全区共有集体建设用地50699.37亩、有闲置可盘活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合计760.55亩,闲置率1.5%、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开发利用面积3003.66亩。(三)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规范健康发展。1、加强服务指导,积极做好经营主体培育。截止目前,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8家,其中,家庭农场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全区家庭农场达到555家,合作社达到471家。全年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认定区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区级示范合作社6家。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对2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1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经营情况进行了监测。2、加强监督检查,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完善了2022年示范合作社规范提升项目、家庭农场培育发展项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项目的总结和资料归档工作。实施了2023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家庭农场培育发展项目和示范合作社规范提升项目,组织实施的三个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区级验收,对家庭农场项目和社会化服务项目于11月29日全部完成项目资金的拨付,并完成了项目资料的归档。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全年共举办和参加培训班7期,培训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212人次,较好的提高了经营主体负责人的业务及管理水平。4、加强配合协作,积极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完成了2022年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申报资料的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对2022年60万元的贴息资金已全部落实并拨付到全区各经营主体。同时,还落实了2020年、2021年种粮种菜的贴息资金近60万元。(四)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改厕验收及沼气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一是完成了宗营镇打钟寺村2022年项目和马王庙村2019年项目共计523座农村改厕的区级验收工作。二是完成了2023年5镇6村1523座改厕工作,11月初已全部完成了区级验收。三是积极深入镇村,逐村完成了改厕技术培训,培训达30人次左右。四是开展农业生产“安全月”活动,完成了对全区18个中小型沼气工程的安全督导和隐患排查工作,并针对老君、铺镇、等镇建设户用沼气池多的村发放了《沼气安全管理使用告知书》1000余份,组织镇村开展了沼气安全排查工作。目前,全区共有沼气7106口,其中在用323口、停用3429口、废弃3048口。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实施了农民合作社“十员带百社”行动。聘任了72名区镇合作社辅导员,建立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台账制度、考核制度,做到了每个合作社都有辅导员包抓,实地指导,较好的促进了全区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二)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届中审计和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稳步推进。两项全区中心工作,主动作为,确保了整个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合同清理规范工作涉及5741份合同的清收、联审和人财物的协调,通过了省市的阶段性督导检查。(三)开拓性实施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在2023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中,积极探索,拓展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和参与度,使项目资金发挥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基层农经队伍薄弱。近年来农经工作头绪多、节奏快、任务重,工作推进压力大,但因镇(街道)人员队伍薄弱,无专职农经专干,且人员更换频繁,造成部分工作扎实程度不够,工作质量不高。(2)、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较大。村级因缺人才、缺项目、发展集体经济热情不高等原因,发展集体经济进展较为缓慢。2、改进措施:(1)、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认真做好农经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工作质量。(2)、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拓展工作思路,正确上级资金扶持。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的整改纠错、总结提升等后续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合同清理规范工作任务。2、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指导工作,组织镇村建好集体经济收益台账,逐村制定增收计划,确保2024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3、加强村(社区)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健康运行。4、持续推进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辅导员辅导能力。5、积极创建2024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实施好社会化服务项目,力争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继续做好改厕的检查指导、验收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的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1月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评为2023年全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