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礼泉县> 礼泉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礼泉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09:03
单位名称 礼泉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人才提供中介服务。业务范围:人才信息服务、人才信息库管理、人才交流服务、人才管理服务。
住所 礼泉县规划九路人社局大楼二楼
法定代表人 张大勇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礼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12万元 25.05万元
网上名称 礼泉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来,我们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作风,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充分就业。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精心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一是结合“就业扬帆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周,我们梳理出六条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奖补政策,并印发给各用人单位。二是深入各类企业,积极宣传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应享受的补贴。鼓励各用人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目前,受理6家企业申请的一次性吸纳补贴,涉及应届毕业生15人,合计30000元,并积极核对资料后报财政部门发放。三是在县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同时发布“筑梦未来青春启航”--致礼泉县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为高校毕业生介绍了档案转递有关手续,就业创业,就业见习等政策。2.千方百计开展就业见习工作。一是按照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5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募集千万就业见习岗位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在县政府网站发布了就业见习单位、就业见习岗位募集公告,面向县域内所有企业募集见习岗位。二是积极对接各用人单位,特别是县域内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募集一批质量高的就业见习岗位。目前,新增见习单位16个,落实就业见习人员94人,发放就业见习生活补贴36.955万元。见习结束被见习单位正式录用3人,发放留用见习补贴6000元。3.积极跟踪服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通过现场指导、电话回访、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以及入户走访、查阅社保等方式加强毕业生的追踪联络,向毕业生宣传或介绍“1131”服务,积极推荐就业见习、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提升就业率。2023年教育部门转交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789人,目前,我们共完成了3轮实名制跟踪工作,跟踪率达到100%,实名登记跟踪服务的大学生为1151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711人,未就业78人,其中,拟参加考公考研自愿暂时不就业62人,16人正在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4.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一是对毕业年度和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二是扶持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创办自己公司,按照规定向市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申请免息的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个人贷款。截止目前: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1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帮助1名高校毕业生向市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申请免息的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个人贷款。5.规范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接收工作。严格落实上级部门有关取消就业报到证以及补办、改派的有关规定,认真填写《高等学校毕业生转递单》,与县邮政签订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业务合同,严格落实档案不能个人自带的规定。2023年回礼高校毕业生档案2408份,毕业生现场已办理人事代理1245人。二、存在问题1.高校毕业生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今年又增加了16-24周岁失业青年就业服务工作,我中心人员紧缺,且部分电脑设备陈旧,影响工作效率。2.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对就业市场和自身职业技能认知不足。3.部分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薪资与高校毕业生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三、下一步打算1.继续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工作,鼓励企业吸纳高吸毕业生稳定就业。2.继续跟踪调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动态,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状态和需求。3.重点对16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定期回访,及时调整服务措施。4.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募集更多的见习岗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继续加强交流沟通,详细解读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单位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继续努力为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