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气象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承担决策气象服务、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开展农气、生态服务及灾害调查、分析、评估业务;承担气候资源的开发应用业务,承担气候评价、论证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承担气象信息发布、公众气象信息服务工作。 | |
住所 | 汉阴县城关镇龙岭村气象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储子丰 | |
开办资金 | 1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阴县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6万元 | 13.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阴县气象台.公益 | 从业人数 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全面启动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一是推进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召开汛期前气象服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落实领导班子带班值班制度。宣读了汉阴县气象局重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工文件,对进一步做好汛期防汛救灾减灾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工作再强化、业务再部署、制度再落实。二是优化站网布局。对1个国家站、25个区域站观测仪器、防雷设施等探测环境全面检查和维护。三是完成空白区域新增2个4要素区域站、2个6要素区域站建设,各项业务指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并位居全市前三名。及时处理3次国家站业务故障问题。(二)紧扣质量提升年,强化预报预警服务。一是加强复盘总结,积极开展“质量提升年”行动。充分认识重大天气过程复盘总结的重要性,汛期期间共报送过程服务总结26次、开展集中复盘总结3次。二是印发决策气象服务方案。较准确预报4次强降雨、8次暴雨天气过程、启动26应急响应,发布重要天气服务材料28期,电话叫应25人次,为2023年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汉阴站)、安康市首届生态运动会开幕式等5次等重大活动时段及时提供气象服务,发布专题预报22期,领导批示3人12次。(三)聚焦主责主业,推进气象赋能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全年降水量836.4,平均气温22.1℃,高温日数5天(日最高气温≥35℃),极端最高气温36.6℃,出现暴雨日8个(5月21日、7月2日、7月3日、7月13日、7月27日、8月20日、8月26日、9月19日)。特别是7月3次暴雨过程,组织防汛成员单位及各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立即研判决策,做好应对工作。由于我台精准预报、提前预警,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部署,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联动,防范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四)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安全管理和气象行政执法。严格落实《气象部门“安全生产十问工作法”》,联合应急、公安、消防开展了全县危险化学品领域专项排查整治培训会议,与25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签订了《防雷安全责任告知书》。开展了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排查,自查38个一般安全隐患并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全国防雷减灾服务平台重点单位维护率100%。(五)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与文旅广电局、环保局、林业开展专题气象服务保障,围绕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测、森林火险、中高考、乡村振兴旅游及农事气象服务专报等,及时制作提供各类专题预报服务39期。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抗旱、降霾作业4次,发射火箭弹12枚,有效缓解旱情和空气污染扩散。(六)筑牢防灾减灾最后一道防线。补短板工程视程障碍现象仪示范站建设现场培训会在汉阴召开。先后完成了大型蒸发、视频监控的安装。(七)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利用3.23、5.12、气象科技周“三下乡”等重要时间节点到凤凰广场、包联社区(御景龙城小区)、漩涡镇、平梁镇、涧池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气象科普知识讲座2次。积极在各大媒体宣传气象工作,其中中国气象报3篇,中国气象局网站6篇,陕西省气象局网站30余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较好的应对了汛期11次重大天气过程。其中9月17日-10月6日的持续阴雨天气排在1961年建站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共出现暴雨日8天。报送叫应联动信息7次,通过NIFS3.0发布预警手机短信20.5万条。气象预警信息短视频最多被转发122次。国家防总领导检查防汛工作1次。(二)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八部门联合印发《气象监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被省气象局观网处采用。与县防汛办、地灾办共同制定了《关于印发防汛应对双十条工作举措(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实施意见》,其中“双十条”工作举措被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文在全市推广,并受到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关注。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基层治理模式被省局减灾处纳入全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省试点典型案例。(三)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按照《2023年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做好各类业务系统的本地化应用和服务,我局被确定为全省网格预报业务流程调整工作试点单位。撰写的《汉阴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扩散能力的影响分析及建议》得到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完成空白区域新增2个4要素区域站、2个6要素区域站建设,各项业务指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并位居全市前三名。与咸阳开展气象观测管理体系交叉互审,及时处理3次国家站业务故障问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缺乏针对性。在气象信息中对于时间、区域和品种的指向性不明确,缺少针对性提示。2.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于高质量要求。由于管理手段缺乏创新和制度制约,气象服务缺少灵活性,规范化、创新不足,在进行专业化、针对性较强的气象服务时,固守成规、依然采用陈旧的手段和方法进行预报和评定,对新技术、新的管理手段引进不足,无法满足服务的客观要求,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信息服务。3.满足气象服务资金需求。作为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气象服务部门必须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发展。很多的基础设备设施、必要的维护等,实际需求增加对气象服务的资金投入,促进气象服务事业发展。(二)改进措施:1.实时更新气象服务以其服务对象为划分,分为决策性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气象服务。四大服务对象,可以完全体现了气象服务全部功能,更好地出气象服务产品,拓展气象服务受益面。2.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机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使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发挥多元化功能和作用。将基层信息员网格化管理员和防汛责任人等纳入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主体,最大限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3.加强对政府部门沟通,争取资金支持。2024年增加1套粮食气象监测服务站建设。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守牢“第一道防线”。护航汉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不断提升“叫应”能力。二是有序开展国家法定节假日和春运、森林防灭火等专题服务。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完善联合会商、联合预警、吹哨叫应等应急联动机制,推动气象预警与极端天气灾害有效连接,全力以赴的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受奖情况:陕西省气象部门2023年度汉阴县气象台记功1次。无诉讼投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