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4-03-29 08:17
单位名称 宁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业务范围: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三项指导。
住所 宁强县西城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成建平
开办资金 31.4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41万元 31.4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圆满完成上年度集体资产清查工作。二是认真落实《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十五条措施》,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推广“联村共建、村企合作、融合发展”等典型模式,多路径、多方式、多业态稳妥有序推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逐步建立产权关系清晰、组织机构健全、经营管理规范、监督保障有力、产权流转顺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体系。所有村集体年收益均达到15万元以上,其中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42个,50万元以上的村16个。2、合同清理规范扎实开展。按照省市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总体安排,有序开展合同清理工作,全县清收合同7572份,合同总价值3.4亿元,审查反馈问题合同7426份,整改问题合同6807份。3、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截止2023年底共清查出资产132738.53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78100.91万元、非经营性资产54637.62万元,资源性资产412.5万亩。投入涉农整合(衔接)资金1552万元,在16个镇(街)27个行政村实施村集体经济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16个,总建设规模3468千瓦,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预计村集体年收益达100万元以上。新培育舒家坝镇宝珠冠村农旅融合、大安镇新民村智慧农业村集体经济示范村2个,截止2023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年度收益达到3869.3万元,分红472.5万元,受益成员达到10.1万人。4、土地流转稳妥有序。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基本原则,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把实现主导产业规模发展作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实施“政府引导、企业经营、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5、社场建设逐步规范。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创建兴办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大力开展市级、省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的评定及监测工作,做好“空壳社”治理,督促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农民合作社补报年报,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6、确权服务持续跟进。针对土地确权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遗留问题,认真接访,做好登记,耐心细致做好群众解释工作,共接待来访群众10余人次。最终确定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四大队有限公司为我县土地确权后续服务公司,并签定了《宁强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后续常态化服务项目合同》,常态化开展土地确权后续纠错服务工作。7、其他相关业务。高质量完成全国固定观察点2023年农户劳动力就业及进城情况调查、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调查、农村宅基地管理情况调查等半年调查及全年调查等工作,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5份,加大农经工作宣传力度,在汉中农业农村、汉中农经、县政府网站、宁强农业等网站上稿22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通过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了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截止2023年底共清查出资产132738.53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78100.91万元、非经营性资产54637.62万元,资源性资产412.5万亩。投入涉农整合(衔接)资金1552万元,在16个镇(街)27个行政村实施村集体经济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16个,总建设规模3468千瓦,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预计村集体年收益达100万元以上。新培育舒家坝镇宝珠冠村农旅融合、大安镇新民村智慧农业村集体经济示范村2个,截止2023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年度收益达到3869.3万元,分红472.5万元,受益成员达到10.1万人。二是通过开展合同清理工作,全县清收审查反馈问题合同中,其中口头合同18份,合同金额107.8万元;无法按期分红或付租合同86份,涉及金额411.77万元;到期本金无法收回合同76份,涉及资产价值1592.73万元。整改问题合同中,提起诉讼11起,清收欠款合同本息773万元,合同新增价款102万元,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2条,涉及金额79.48万元。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土地流转,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3.2万亩,占全县家庭承包面积的31.4%。四是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指导工作,新发展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1家,家庭农场81家,全县农民合作社总数达720家,家庭农场总数达571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党建工作、干部作风工作纪律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县级农经机构力量薄弱,镇(街)无农经机构、专职人员,改革指导服务力量严重不足;三是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示范亮点不突出,各村缺乏财务人员,帐务管理不规范,缺少经济能人,难以有效组织引导集体经济发展。2、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作风建设、狠抓纪律。二是加强农经机构和农经干部队伍建设。各镇(街)要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办公场所,为农经工作提供保障,负责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农经工作。三是加强农经业务培训,新时期赋予农经工作的职能逐年增加,就要求每名农经干部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每年对负责农经工作的人员开展农村财务、集体经济审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的培训,为做好农经工作打好基础。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的指导,定期培训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发展经验,同时积极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争取资金,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进一步加强党建及干部作风纪律工作,增强宅基地管理指导服务能力。2、强化培训,进一步核实清产核资数据信息,完善资料档案,逐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议、重大事项公开、资产管理等各项制度,培育集体经济示范村,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深入开展。3、强化宣传,进一步夯实镇街对土地确权后续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及时开展动态管理,逐步化解各类问题和矛盾。4、强化指导,进一步提高新型经营主体自我发展能力,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