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府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发展以“五老”为主体的关教工作队伍;开展对青少年的各项教育;配合协调有关部门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 | |
住所 | 府谷县县委政府办公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王平 | |
开办资金 | 18.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府谷县委员会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5万元 | 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府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王平同志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精心组织,学习贯彻重要指示扎实推进2023年,县关工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省市关工委的有力指导下,在广大“五老”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创新,主动作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关工事业形成了新气象、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成效,受到市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以及广大青少年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县关工委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关工委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协调推动、形成工作合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精心组织策划,县关工委坚持把青少年普法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对上级文件精神第一时间学习领会,组织研究落实措施,联合县政法委、县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印发《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施细则》,组织召开了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联席会议,顺利启动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对全县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进行总体动员部署。二是强化普法队伍建设,做好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是保证,县关工委充分调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教体局等成员单位的力量,配备专门的法治宣讲员9名,全县各中小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90名,各镇、各便民服务中心(社区)配备基层法律实务工作者35名,不断凝聚普法力量。三是打造法治教育阵地,以各中小学校为主阵地,建设少年法学院和青少年法治资源教室等法治学习阵地3个;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法治教育基地17个,各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五老法治工作室、儿童之家等青少年法律服务机构20所。四是扎实开展宣讲活动,充分发挥“五老”宣讲团作用,在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中积极作为,联合公安、司法、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开展“法治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截至目前,发放主题法治教育读本、法治教育挂图3600余册,已开展专题宣讲:检察院24场,受教育青少年达4000人次,司法局36场,受教育青少年达6000人次,法院8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1600人次。通过宣讲,不断提升普法教育工作。五是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参照《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评估考核体系》和《创建指南》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我县2024年到2025评选全国先进学校、先进社区、先进单位以及先进个人的创建工作,目前各创建单位扎实有序推进。2023年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府谷县关工委被中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思政教育“必选项”,迅速在关工委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热潮。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凝聚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思想共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锤炼了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品格。(二)倾情关爱帮扶,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县关工委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关爱帮扶救助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关爱助学活动,对失学、失业、失亲、失管、失足青少年以及残障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青少年特殊群体给予特别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年来,开展了“扶残助残、爱与陪伴”爱心慰问活动、“让爱同筑一颗心”主题献爱心活动、“炎热夏日送清凉,深情关爱暖人心”慰问活动、“携手奉献爱心,用爱传递温暖”爱心慰问、“童心向党”剪纸和面塑公益课堂活动、二十大宣讲进校园活动以及2023年“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活动、“品味书香”暑假专场读书分享沙龙等活动,为65户家庭的弱势青少年捐赠了价值约185539.6万元的助学金及学习、生活用品,送去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以上活动在《中国火炬》和《榆林日报》上进行报道。各项活动受到市级领导的认可,2023年推荐我县评为全省先进“五好”关工委,现评审工作正在进行中。二是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2名心理讲课讲师和91名志愿者,走进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未成年人克服心理焦虑,缓解学习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截至目前,联合团县委、教体局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了“新学期遇见更好的自己”主题教育活动2期、“智慧家长课堂”20期、“阳光心理学生课堂”44期、“最美少年学习动力营”2期、“我爱我家亲子心理绘画”4期、“怎样解决孩子拖拉磨蹭”1期、进社区“读懂你的心”绘画心理沙龙课5期、利于“三八节”“母亲节”走进单位开展家风家教心理课堂5期、“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1期、“爱在你身边”心理咨询234次、心理测评服务2000次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投入95000元,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共同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弥补了我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创文的一项工作,创文检查时,曾为我县创文工作增添光彩。(三)突出活动引领,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党和政府赋予关工委的使命,是关工委的核心工作。县关工委始终抓住这一主责主业,充分利用六一、建党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为主线的红色教育活动,不断推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一是开展由县关工委联合宣传部、团县委、教体局、图书馆共同举办“学习二十大·筑梦新时代”青少年绘画大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引领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筑梦新时代,充分展示我县青少年的艺术才能和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二是开展由县关工委、团县委、县妇联、河滨路便民服务中心主办的“童心向党·逐梦未来”口才文艺汇演活动。三是组织参加《唱支山歌给党听》陕西省青少年“全家总动员”主题展演活动,我单位选送的节目《感谢你,伟大的祖国》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并荣获全省三等奖。四是组织开展县关工委、团县委、科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举办以“讲好府谷故事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府谷县青年宣讲员暨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五是组织开展府谷县第二届“弘扬强国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小小科普辅导员大赛和府谷县第四届朗诵大赛。六是组织以“非遗润童心文化共传承”为主题的第二届剪纸和面塑公益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持续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七是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建设,为6所特色教育基地举行授牌仪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成长。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30场次,受教育青少年15000人次。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进展不平衡,基层关工组织的“空白点”、“空架子”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有待完善。三是关心下一代工作整体合力和平台不足。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导思路和主题活动创新不够、方法不多。四、改进措施(1)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填补基层关工组织的“空白点”、“空架子”。(2)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和保障各项措施有效推进。(3)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整体合力和平台。(4)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对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导思路和主题活动创新方法等。五、下一年工作计划一要坚持理论武装,进一步发挥好关工委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五老”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广泛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吃透核心要义,做到学深笃行,坚定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二要坚持党建带关建,加强“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建带关建”制度机制,积极整合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关工委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争取和寻求对关工委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共同关爱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氛围和机制。三要坚持创新引领,通过学习准确把握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广泛宣传推广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精心培育的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时代气息的关爱教育工作品牌,推动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服务全县经济文化发展大局。四要坚持融入社会治理,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着眼教育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用法,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打造良好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