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府谷县> 府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府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8 21:42
单位名称 府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搞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承担动物疫病净化、消灭的技术工作,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
住所 府谷县河滨路畜牧大楼
法定代表人 张利
开办资金 41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府谷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0.99万元 228.8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工作完成情况。(一)扎实开展动物免疫工作,筑牢动物疫病防控屏障。我中心根据《榆林市2023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制定了《府谷县2023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在春秋两季进行了2次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全年O型口蹄疫免疫黄牛21943头次,羊506255只次,猪60708头次。H7+H5禽流感免疫鸡954511羽份。小反刍兽疫免疫羊186623只次。布鲁氏菌免疫羊246119只次,猪瘟免疫猪62245头次,O型、A型口蹄疫免疫奶牛121头。实现了强制免疫的免疫率和挂标率两个100%,全面免疫的高风险环节应免尽免。同时,还针对有需求的养羊大户给予羊痘、羊“三联四防”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的供应和免疫指导,全面筑牢了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屏障。(二)及时开展监测工作,准确掌握动物疫病流行趋势。一是进行免疫抗体监测,评估免疫抗体的保护水平。春、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在18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园区)的172个行政村采集7456份血液样本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准确把握了重点动物疫病的抗体保护水平。二进行布病等人兽共患病监测,及时发现阳性场点。我县的布病防控形势严峻,今年报告社会面人感染20例,村防员体检发现45例,疫控中心工作人员累计经市级疾控中心鉴定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14例,控制人兽共患病刻不容缓,从事布病防控工作的人员随时都有感染的风险,疫控人为了发现阳性场点全年采样检测布病样本7622份,牛无阳性检出,羊检出阳性128份,发现布病阳性场点18个。奶牛结核病检测奶牛48头,未发现结核病阳性奶牛。三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传播链。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人兽共患病联防联控机制,收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处置协查通知单20份,按照规定及时开展了流调、检测、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全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4场次。四是进行病原学抽样检测,掌握病原分布情况。在府谷镇、碛塄、新民、孤山等7个镇11个场点,共采集病原学样本330份,送至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兽医实验室检测,其中非洲猪瘟120份、猪瘟和猪蓝耳50份、小反刍兽疫80份、禽流感和新城疫样品80份。通过抽样监测,掌握了我县的病原分布状况。(三)严把动物检疫关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工作。依托陕西智慧动监APP,养殖场户提前网上申报、单位指派官方兽医到场实施检疫,截止12月18日,出具跨省动物A票10份,产地检疫羊481只,蛋鸡30500羽,肉牛29头;省境内出具动物B票547份,产地检疫商品猪2957头,仔猪10753头,羊355只,鸡苗3500羽,从源头上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输出的安全。二是严格落实屠宰环节“两项制度”。派驻11名官方兽医和8名协检员到生猪定点屠宰场实施动物检疫工作,每天按要求以屠宰量的5%采集生猪尿液进行“瘦肉精”抽检,按生猪进场批次进行非洲猪瘟检测,截止12月18日屠宰生猪共计22215头,非洲猪瘟检测了1127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累计抽检生猪尿液1160份,其中检测盐酸克伦特罗1160份,莱克多巴胺1160份,沙丁胺醇1160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无害化处理动物产品腺体边角料大约4520多公斤,确保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三是配合省市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送检猪肉12份、牛肉2份、鸡肉4份、鸡蛋7份、羊肉7份、猪组织样2份。(四)做好养殖场监管工作,保障养殖环节安全。一是加强生鲜乳监管,对5个奶牛养殖户的生鲜乳每月进行检测,目前抽检生鲜乳12批次,未检出黄曲霉素、氯霉素、三聚氰胺、布鲁氏菌及磺胺类等有害物质。二是严格执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认真做好养殖环节的病死畜禽和监测发现的阳性畜禽的处置工作,截至目前无害化处理猪656头,羊154只。三严格落实动物运输车辆备案制度。目前,跨省运输备案车辆11辆,省内运输备案车辆18辆,县内运输备案车辆7辆。四是积极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按照省市下达的兽用抗菌药减量任务文件,24个规模养殖场签订了兽药规范使用承诺书,指导监督养殖场规范使用兽药。其中5个养殖场参与省疫控中心的兽药抗菌药减量试点示范,11个养殖场参与我县的无抗养殖示范推广,多项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进行养殖环节“瘦肉精”检测。在进行春秋免疫指导时进行了二轮“瘦肉精”检测,检测样本863份,无阳性样本检出。六是展开对水产养殖投入品的排查。(五)加强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向县农业农村局提供工作动态稿件9篇,二是在府谷融媒、榆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供稿报道11条。三是利用视频号对单位工作动态进行宣传,发布小视频4个,四是参加农丰节宣传活动,发放《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狂犬病防控知识手册》《非洲猪瘟排查手册》等宣传资料2400余册,五是进村入户进行“先打后补”政策和布病防控等知识宣传。(六)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工作,整体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针对疫情形势的复杂,为了提升业务技术人员操作能力,加强了业务技能培训,一是选派15人次赴青岛、省疫控中心、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进行业务培训。二是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松教授举办培训班2期,三是组织全体人员参加国家疫控中心的线上培训8期。四是组织61名官方兽医全员参加国家疫控中心举办的年度考试。五是对乡村兽医进行年度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七)常抓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养殖业安全发展。严格落实“管业务就管安全”制度,县中心多次召开会议落实安全工作。基层分中心在日常入场户工作中同时展开养殖场户用电、棚舍结构、投入品、饲草防火、动物疫病等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将安全排查工作常态化。县疫控中心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在微信群及时向养殖场户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养殖场户提前采取措施,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养殖业健康安全发展。(八)认真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一是选派年青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二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积极参与各类技术指导。动员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参与村集体组织“消薄培强”工作、“五个一”工程和巩衔工作服务。三是认真做好农村地区一氧化碳报警器排查。四是积极参与社区的创文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强制免疫工作使全县一年内无猪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发生,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二)通过检测工作及时掌握了疫病的流行情况和免疫抗体的保护水平,及时拔除了疫点,避免了重大疫情的发生。(三)生猪屠宰“两项制度”的贯彻,确保了我县居民猪肉食品的安全。(四)通过生鲜乳的抽检、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饲料中“廋肉精”的抽检等措施,保障了畜产品在生产环节的安全。(五)通过宣传,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知晓率,普及了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疫病的防控知识。(六)通过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七)通过常态化的安全宣传、排查,提高了养殖场户的安全意识,使我县的养殖场在2023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八)认真完成了主管局交办的各项工作,推动了农村产业的振兴和安全隐患的及时排除。三、存在问题(一)高技术人才缺乏。受编制限制,单位很多年没有进入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现有人员高学历低能力,结构失衡。(二)基层分中心经费不足。我单位在18个镇设有分中心。基层分中心没有独立的预算,在县中心报账,分散办公支出较大,特别是冬季取暖费支出巨大,县中心有限的办公经费无法满足基层分中心的需要。(三)生猪定点屠宰场监管困难。生猪定点屠宰场大门看管不严,车辆随便进入,未按规定建立进场查验登记;“三腺,边角料”等废弃物按规定无害化处理程度不足;瘦肉精自检达不足。(四)陕西省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指定通道府谷县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用地难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在我县规划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几经选址,没有得到批复,现部分设备已经配发到位,只能存在库房。四、改进措施(一)与编办协商,充分利用编制周转池,逐年招聘本科以上动物医学本县籍的优秀毕业生,以充实技术队伍。(二)与财政局协商解决18个基层分中心的冬季取暖问题。(三)与府谷县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协商,抓住生猪屠宰质量规范化建设契机,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四)加快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落实建设用地,使项目尽快实施。四、下一步计划2024年,继续聚焦主责主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统筹做好2024年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的动物疫病流行。扎实做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的效能,使人兽共患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继续推广无抗养殖技术,使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工作取得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