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文物管理所

宁强县文物管理所

发布时间: 2024-03-28 15:47
单位名称 宁强县文物管理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保护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业务范围:全县文物保护管理;文保单位安技防、消防;文物调查研究、勘探发掘、认定评估及档案管理;文保单位推荐申报、四有工作、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打击文物犯罪;其他相关的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羌州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李三煜
开办资金 50.6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65万元 50.6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完成了全县文保单位方案编制及项目建设工作,积极为全县革命文物布展项目提供思路,组织编制了全县文博近期规划项目5个,均上报省局请求立项,其中魏氏庄园安防工程全面实施,防雷项目正在推进;采取县级财政解决施工经费,人民群众自筹材料的方式实施了青木川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确保羌文化空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县博物馆革命文物陈列布展等项目的设计方案已通过省文物局批复,处于资金下达及项目实施阶段。2、开展了田野文物管理业务培训及责任落实工作。严格管理“留住乡愁”微信群,适时开展文物保护业务培训,签订了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对个别群众文保员进行了辞退更换。田野文物巡查常态化。坚持了青木川古镇的昼夜巡查制度,利用“留住乡愁”微信群实行动态管理,痕迹化管理,先后组织文物巡查240余人次,收集文物保护的图片、视频印证资料180份;排查整治文物安全隐患5个3、按照文物保护工作计划,继续开展文物古建筑大排查工作,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假期安全宣传教育,秦巴范围内文保单位信息采集及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4、坚持重大项目文物保护前置审批,对土地出让、探(采)矿权、风力发电、农光互补发电、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等项目上实地勘查,核实资料,从严监管审批。一年来,先后完成了全县11个镇街开展道路建设、风力发电、能源建设、采矿权、探矿权等项目的地面文物勘探工作,回复公文函件、完善审批手续近20次。5、对全县重要的文化遗产点进行了梳理研究,撰写讲解词,整理调研报告2个,收集信息资料近80个,进一步收集整理了全县代表性文物元素。6、完善省级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微信工作群的监管,定期收集文物安全信息资料,提醒群众文保员履职尽责,适时组织群众文保员网络培训。7、对未定级的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100余件(套)馆藏文物逐一填报鉴定申请表,提请专业机构开展鉴定。8、组织实施了文物修复工作,按照全县“十四五”文物保护规划,委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对魏晋镇墓兽、青铜刀等馆藏文物予以修复。省文保院的文物修复专家们克服疫情等困难,历时数月,完成了文物修复及档案整理工作。修复文物包括2000年阳平关魏晋墓群出土的青铜器、陶器,革命文物、名人书画、唐代铜镜等。9、开展了馆藏文物清理盘点及数据核实工作,实现了帐账相符,账物相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宁强文物的保护利用成为了县域旅游业发展资源的重要依托。青木川古镇旅游多年来实现门票收入稳定在500余万元以上,其主要依托魏氏宅院、荣盛魁、烟馆三个文保单位创收,县城的羌博馆、玉皇观茶园、汉水源森岭公园、九台观均以收藏展示宁强羌汉先民历史遗物遗存为基础,吸引了大批参观群众,从而带动了县城旅游和农家乐的发展。2、宁强是古老氐羌民族曾经的迁徙居住地,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在长期的羌汉杂居历史进程中留存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文物遗产和遗存,保护、挖掘和研究这些文化文物遗存,是试验区项目的重要基础性工作。3、宁强文物蕴藏丰富,已经出土并得到有效保护的等级文物数百件,其中于阳平关出土的摇钱树,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辉煌的展示成效和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对于宁强塑形象兴文化谋发展作用巨大。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文博机构偏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求,文物保护经费不足;二是现有的文物管理队伍80后无一人,年龄老化,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需要;三是全县文物点多面广线长,加之山大沟深,任务艰巨,县级财力有限,财政投入难以满足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改进措施:一是积极向上级编制部门申请,根据全县文保单位分布实际配齐配强文保机构;二是抓住现有工作人员到龄退休自然补员时机,拓宽引进专业人才的渠道,招录文保考古类专业人才,逐步解决文保工作专业型人才缺乏的问题;三是加强现有文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教育,完善文物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绩效考核,以制度管人,凭业绩定薪酬。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全面开展文物普查。组建普查工作组,对全县18个镇街全面开展田野文物普查工作,行政村、自然村普查率均达标,借助普查,及时公布全县田野文物名录,厘清管理责任,助力文物展示利用。2、加强文博队伍建设。在编制空缺的前提下,建议新增文博专业人员事业单位岗位招考计划,制定文博干部培训计划,使文博干部有更多交流学习机会。3、保障文物保护经费;建议逐步实现县级财政预算经费递增,积极争取中省文保专项资金,确保田野文物巡查、文保单位日常保养维护、打击文物犯罪等工作全面开展。4、持续挖掘文物价值;组织实施三泉古遗址考古工作;聚焦古建筑群、传统村落的保护管理,找到私有产权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的工作方向,探索民间资本融入方式,多方面争取修缮资金,化解传统村落及传统民居保护的瓶颈问题。5、持续开展宣传教育。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制作文物保护宣传手册,近距离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同时,利用县域公众号、微信短视频、微博等平台,加强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活动,让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和谐共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